1.1 环境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环境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07: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环境概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250万亩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
5.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
6.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______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7.2010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  )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从而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呼吁人人行动起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创绿色未来。据此回答8~10题。
8.“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友好”强调的重点是(  )
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
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C.环境具有客观性
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9.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北京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是(  )
A.善待林木,防止水土流失
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
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
10.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  )
A.大气质量
B.交通
C.水质
D.水土流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综合题
11.结合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中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材料二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家园。
(1)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2)图甲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图乙中的组成要素与图甲相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4)图丙与图甲相比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怎样?
参考答案
1.D 2.A 3.D [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2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是生物环境。第3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地理环境。]
4.D 5.B 6.C [第4题,环境要素仅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整个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而并不是泛指人类周围所有的自然环境,如宇宙、太阳系等。第5题,环境质量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原因。第6题,羊群无限制地增加,将直接导致植被的破坏。]
7.D [汽车作为现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无车日”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人们资源紧张的意识,注意资源利用的节约,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8.B 9.D 10.A [第8题,“环境友好”实质是尊重与善待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第9题,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措施,应是在北京市区进行绿化建设,而不是到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第10题,首钢会造成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
11.(1)人文遗迹、风景名胜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得来的,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2)组成要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3)图乙中出现了农田、房屋、道路等,它们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它们构成了社会环境。
(4)出现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的概念可知,这里所指“自然因素的总体”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二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