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丁香结》两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丁香结》两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22: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语上2《丁香结》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幽雅”等词语,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方面内容;
3.展开想象,理解重点语句,感受借景抒情的妙处;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方面内容;
2.展开想象,理解重点语句,感受借景抒情的妙处。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着一幅幅画面中的丁香花,我们不禁被深深地吸引了。作家宗璞与丁香花有着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丁香结》。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注意下列词和短语,并思考:作者围绕丁香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黄色框内容:
缀满枝头 窥着行人
幽雅 单薄 模糊
花蕾 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蓝色框内容:
伏案 恍然 愁怨
浑浊笨拙 映入眼帘
2.指名朗读黄色、蓝色框中词和短语,师生纠正发音,关注“幽雅”的书写,生齐读词和短语。
3.个别发言,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作者围绕丁香主要写了赏花(观赏丁香花)和悟“结”(体悟丁香结)两部分内容。
提示:依据课文第三节最后一句和第四节第一句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三、佳句品读(赏丁香花)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1-3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2.生边读、思边做批注,再与同桌交流。
3.自主发言,师生补充或更正。
预设:作者围绕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这一特点,分别从形、色、味三方面描写丁香花。
形:星星般(的小花)、十字(小白花)
色:雪白、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雪色、莹白
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香气直透毫端
提示:(1)关注不同地点(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斗室外)、时间节点(白天、夜晚)情况下丁香花的不同形态;(2)引导学生由文中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赞美之情,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3)通过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反复感受丁香花的美,并强化记忆关键语句。
重点语句解读示例:我从第三自然段“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两句话看出来:白色丁香花像雪一样纯洁,更比雪多一段幽香,沁人心脾,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诗情画意。我不由得想起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书房窗前的桃花也像作者笔下的丁香一样,让我的生活多了无限生机和乐趣。(示例分别联系课文内容、已有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加以阐述。)
4.配乐齐读1-3自然段,读出丁香之美。(要求:★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速适中,连贯流畅;★抑扬顿挫,饱含情感)
四、小结巩固
1.生对照板书回顾课堂主要内容。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个人想法。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 )枝头,从墙上( )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 )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3)每到春来,( )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2.指名上黑板书写词语,其余同学在语文本上书写。
3.对照黑板上书写的词语批改、订正。
4.生齐读课件中填词后完整的句子,回味丁香花的美。
5.导入新课。
导语:宗璞常年与丁香花相伴,每到繁花盛开时节,那些或白或紫、星星一般、散发着幽雅香气的小小丁香花带给了作者勃勃生机与活力。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从形、色、味等多方面感受到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寻作者由丁香结产生的人生感悟。
二、佳句品读(悟丁香结)
1.课件出示:
作者为何由丁香花想到丁香结?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生独立思考、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师生补充或更正。
提示:从外在形态找到丁香花与丁香结的相似之处;通过欣赏印象派画感知雨中丁香花的妩媚、朦胧,借助阅读链接了解丁香结作为诗词意象寄托的愁怨之情;联系远古结绳记事,补充《丁香结》写作背景,思考“结”“劫”谐音妙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感悟,致敬作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齐读文中思考人生的语句。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三、手法学习
1.生联系《落花生》等已学课文,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在《丁香结》中的运用。
2.阅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关于《丁香结》的引申内容,知晓象征手法的作用和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四、拓展延伸
1.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结语: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既欣赏了丁香花的美,又悟出了丁香结的理。愿每一个人都能散发丁香花的活力芬芳,解开丁香结的忧愁哀怨,绽放阳光灿烂的每一天!
2.布置延展任务。
☆阅读宗璞《紫藤萝瀑布》和戴望舒的《雨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丁香结》原文还有下面一段,为何选作课文时删掉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原文结尾: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