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环境问题概述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分层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
中新网2011年12月5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印度尼西亚东部干那低岛上的1
715米高的加马拉马火山昨晚首次爆发,喷出熔岩和火山灰迫使数以千计居民紧急撤离,印尼政府5日也已紧急关闭位于山脚下干那低镇的一座机场。据此回答2、3题。
2.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这种污染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
按产生的原因来说,下列图片与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同类的是(
)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痛痒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4~6题。
4.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5.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6.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中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中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是(
)
A.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B.臭氧层破坏和地震频繁发生
C.水体污染和湖面缩小
D.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继两会期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的约束性控制目标要求后,环保部再次明晰“十二五”减排目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据此回答5、6题。
5.对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引起的后果,说法正确的是(
)
A.会破坏森林,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会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诱发皮肤病
C.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中岛屿
D.使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增多,降低大气质量
6.酸雨是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后果之一,下列属于酸雨的防治措施的是(
)
①采用清洁、新型能源
②使用脱硫煤
③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④硫酸工厂应重复利用尾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的降水称为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和
。
(2)读图甲可以看出,下列国家中酸雨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F.德国
分析图乙,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我国的煤北多南少,而重酸雨区却都集中在南方,其原因是:
。
(4)酸雨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对非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5)除酸雨以外,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
______
、
。
8.(案例探究题)读下面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
A.乙、甲、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2)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试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两条)。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
2、3.【解析】2选C,3选A。第2题,火山的爆发属于自然力。第3题,台风属于自然力,和火山一样。
4~6.【解析】4选B,5选A,6选B。第4题,臭氧层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中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第5题,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生物免受其伤害,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平流层中上部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上升。第6题,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此外,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也会减少臭氧量,但不一定使臭氧含量降至最小值;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但不消耗臭氧;砍伐森林,会使二氧化碳增加,不会减少臭氧含量。
7.【解析】第(1)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第(2)题,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记忆时要注意分清;第(3)题,土地荒漠化造成危害较大,主要从土地面积和肥力入手。
答案:(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干旱或降水少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3)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能力提升】
1~3.【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①地震是自然力,它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②大气污染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③滥捕滥杀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④计算机显示器等是电子垃圾,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第2题,计算机显示器等是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第3题,工厂的烟囱不仅排放废气,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淹没。
4.【解析】选D。噪声污染、湖面缩小、地震频繁都只是在地球的局部地区发生。
5、6.【解析】5选A,6选D。第5题,B项是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后果,C项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后果,D项中二氧化硫不会造成悬浮颗粒增加。第6题,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可以保护臭氧层,与酸雨无关。
7.【解析】第(1)题,考查了酸雨的概念和物质来源。第(2)题,考查了读图能力。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酸雨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酸雨的产生一是要考虑酸性物质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大小,二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入手;第(4)题,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酸雨危害的识记情况;第(5)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答案:(1)5.6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2)DF
(3)季风
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酸性土壤;地形多为丘陵,谷地空气不易扩散;人为原因: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硫氧化物气体多
(4)河湖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损害森林的生长发育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5)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8.【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种环境问题分布的省区可以判定。第(2)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是森林锐减,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第(3)题,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二是水土流失后被流失的水土影响的地区。
答案:(1)A
(2)C
(3)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破坏了土壤结构;淤积水库,堵塞河道,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等。
【规律方法】我国区域图的判读技巧
我国区域图在地理测试中经常考到,以上题为例说明怎样判读我国区域图。第一步,定位置,可以从关键性地理事物入手,例如在上题中有两个关键点:长江和珠江,从长江和珠江入手就可以大致确定很多地理事物的位置;第二步,分析该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进行区域分析;第三步,分析该区域的优缺点,从而明确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