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环境问题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环境问题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2: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环境问题概述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知能巩固提升
2011年4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位于厄瓜多尔中部的通古拉瓦火山,近日喷出的烟尘高达7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
2.按产生的原因来说,下列图片与火山造成的环境问题同类的是(
)
(2012·成都高二检测)读全球气温变暖示意图,完成3~5题。
3.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不合理的使用制冷设备
C.新能源汽车大量普及推广
D.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
4.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A.喜马拉雅山海拔变高
B.喜马拉雅山自然带海拔变低
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
D.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
5.有关全球变暖的影响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会增加
近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据此材料,回答6、7题。
6.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A.SO2
B.CO2
C.氮氧化物
D.氟氯烃
7.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A.酸雨增加
B.温室效应
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
8.日本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灾难。2011年4月卫生部门从北方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检测出微量的放射性碘-131,这一事例属于
(
)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局部环境问题
D.资源短缺问题
读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被破坏
B.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升温
C.酸雨
D.水旱灾害
10.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碳、臭氧
B.二氧化碳、甲烷
C.甲烷、氮氧化物
D.氮氧化物、氟氯烃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读图甲可以看出,下列国家中酸雨最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
A.西班牙
B.意大利
C.冰岛
D.瑞典
E.爱尔兰
F.德国
(3)分析图乙,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我国的煤北多南少,而重酸雨区却都集中在南方,试说明原因。
(4)除酸雨以外,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2·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玛曲湿地为核心的甘南草原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国祯教授一直在关注这一严峻的形势。他认为甘南湿地为“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刘家峡水库每十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则,整个兰州将变成“海滩”。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材料二
玛曲湿地位置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玛曲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出玛曲湿地萎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3.(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南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雨林区之一,盛产柚木、铁木、红木、檀木、乌木等贵重木材。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这些木材的需求剧增,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了滥砍滥伐森林资源的局面,致使整个东南亚的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严重地破坏了这一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环境。报告说,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按照目前的砍伐速度,98%的天然热带雨林到2022年可能就不复存在。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地这种大量砍伐森林,出口木材的生产方式,对世界自然环境有何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C,2选A。第1题,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第2题,台风属于自然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3~5.【解析】3选A,4选D,5选D。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原因加速了变暖的趋势,人为原因主要是化石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排放大量的热量和温室气体,再者就是森林的大量砍伐,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砍伐。第4、5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淹没岛屿和沿海低地。因此,喜马拉雅山海拔会变低,自然带海拔将变高,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大洋洲火山岛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关联不大。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6、7.【解析】6选D,7选D。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排放造成的;SO2、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产生酸雨;CO2的大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会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
8.【解析】选A。这一事例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9、10.【解析】9选B,10选A。第9题,读图可知,该资料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第10题,图中二氧化碳、臭氧的比重较高,并且都是温室气体,因此选A。
11.【解析】第(1)题,考查了酸雨的概念和物质来源。第(2)题,考查了读图能力。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酸雨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属于季风气候;酸雨的产生一是要考虑酸性物质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大小,二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入手。第(4)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答案:(1)5.6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2)D、F
(3)季风
自然原因: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酸性土壤;地形多为丘陵、谷地,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人为原因: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硫氧化物多。
(4)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12.【解析】本题以甘肃玛曲湿地为背景,考查了湿地萎缩的原因及湿地萎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的相关内容。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入手。
答案:(1)人口增长过快,过度放牧,湿地变为牧场,植被遭到破坏(因为玛曲湿地萎缩主要是近些年来的事,所以答“全球变暖、蒸发增加”不给分。由于玛曲湿地为草地牧区,农业活动不多,所以答“过度农垦”“过度樵采”均不给分)。
(2)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径流(水源)减少、变化增大(或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地荒漠化(或土地沙化、土地退化)。
13.【解析】本题以东南亚热带雨林大量砍伐为背景,考查森林大量砍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量砍伐森林首先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淹没;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