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环境问题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环境问题概述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2: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2.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
B.热带雨林锐减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噪声污染
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碱化
4.以下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沼泽地的破坏
B.海上油轮泄漏
C.工业垃圾成堆
D.酸雨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带来—些好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太阳活动减少
C.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减少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关于我国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B.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C.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D.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在华北地区
[能力提升]
我国一些地区农村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根据图示回答9~10题。
9.根据图中的关系,A、B、C分别代表
(  )
A.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
C.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D.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10.解决图示地区存在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  )
A.结合植树造林工程,营造薪炭林
B.用秸秆发展沼气,生产乙醇
C.用秸秆养畜,畜类还田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1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
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62
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可创收31
2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的价值为21
250美元,生产蛋白质的价值为2
500美元。
材料二 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4)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15.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材料一 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下图)
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
答案
[基础过关]
1.D 2.C 3.C 4.A 5.B 6.A 7.C 8.B 
[能力提升]
9.B 10.D 11.B 12.D 13.C 
14.(1)树木(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
(2)东北 西南 东南
(3)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
(4)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1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绿地,治理工业“三废”,防止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避免产业过于集中;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的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防止造成海洋污染;适当保留空地,避免缺少工业发展余地;建设海防堤坝,防止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