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环境问题概述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读下列图片,完成1~4题。
1.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6.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7.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8~9题。
8.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
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
B.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C.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
D.物种减少,水土流失
9.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是( )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退耕还林 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
④围湖造田 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 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②③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综合题
10.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2)M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第1~2题,①地震是自然力,它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②大气污染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③滥捕滥杀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④计算机显示器等是电子垃圾。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第3题,计算机显示器等是淘汰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第4题,工厂的烟囱不仅排放废气,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将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低地淹没。]
5.B 6.D 7.C [第5题,图中①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内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该地区酸雨问题表现突出;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东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故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表现突出;⑤分布在海洋中,应为海域污染问题;因此B选项正确。第6题,欧洲的酸雨主要成分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组成的,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粉尘,其不能形成酸雨。第7题,图中①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其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8.B [矿产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资源枯竭主要是因为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9.D [丘陵缓坡修筑梯田,既可取得经济效益,也可保持水土,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10.(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
(3)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出判断。第(2)题,M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第(3)题,N区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