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教学内容 25.1.1 随机事件 课时 1
核心素养目标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通过掷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知识目标 1.会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重点 会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 能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骰子、黑球、白球、布袋
教学过程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新知 当堂练习 一、新课导入 虽然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但是我们能否确定明天一定会下雨?某一时刻拨打查号台(114),能否确定线路一定接通?参加抽奖活动,能否确定自己一定中奖?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预测学生能回答出不一定,教师由此可以引出后面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1:认识三类事件 活动探究 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 为了抽签,我们在盒中放五个看上去完全一样的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分别写着表示出场顺序的数字 1,2,3,4,5. 把纸团充分搅拌后,小军先抽,他任意 (随机) 从盒中抽取一个纸团. 想一想 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师生活动:预测学生能正确回答由5中可能,若学生无法正确回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实验参与. 教师追问:下述问题 (1) ~ (3) 中哪种情况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有必然会发生的吗? (1) 抽到的数字小于 6 吗? (2) 抽到的数字会是 0 吗? (3) 抽到的数字会是 1 吗? 师生活动:教师请3名学生分别回答,预测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适时评价与鼓励. 活动探究 2.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 (tóu) 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 1 到 6 的点数. 请思考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 (1) 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师生活动:教师可用骰子作为教具展示6个面,然后提问,预测学生能正确回答:可能出现 1 点,2 点,3 点,4 点,5 点,6 点. 教师追问:连一连. (2) 出现的点数大于 0 吗 (3) 出现的点数会是 7 吗? (4) 出现的点数会是 4 吗?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教师追问:将问题 1 (1) ~ (3)和 2 中的 (2) ~ (4)根据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整理分类. 学生发言阐明分类依据,对于合理的教师都可给予肯定,并引出定义. 定义总结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例题精析 1.判断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 普通玻璃杯从高2米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 (2) 明天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 (3) 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4) 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 (5) 经过红绿灯路口遇到红灯; (6) 随意翻一下日历翻到的日期为 2 月 31 号. 师生活动:教师请6名学生分别回答,并给予恰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出现的疑问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知. 议一议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吗? 师生活动:教师可适当举例,打开学生思路: 例如:必然事件:地球绕着太阳转; 随机事件: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正在
播放动画片.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当评价与鼓励. 2. 以下两幅图所代表的成语故事是什么事件? 师生活动:预测这两个成语故事学生都熟悉可直接作答,若不熟悉教师可先简单讲解,然后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评价. 教师追问:根据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么他再一次抓到兔子的可能性大吗?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对于学生答案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并引出后续探究. 知识点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合作探究 3. 袋子中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即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 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从袋子中摸出1个球: (1) 这个球是白球还是黑球? (2) 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师生活动:教师可提前准备好装有题意要求小球的袋子或让各小组提前准备,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 每名同学随机从袋子中摸出 1 个球,记下球的颜色,然后把球重新放回袋子并摇匀. 汇总全班同学摸球的结果并把结果填在下表中. 教师提问:摸出黑球与白球可能性一样大吗? 预测结果黑球摸取次数更多,学生可得出结论:摸出黑球与白球可能性不一样大.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想一想 在合作探究 3 中,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些?摸到球的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生活动:预测结果黑球摸取次数更多,学生可得出结论: 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些;摸到球的可能性大小与袋子中该种球的多少有关. 能否通过改变袋子中某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使 “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对于合理的答案,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预测答案如下: 答:可以. 例如:白球个数不变,拿出 2 个黑球;或黑球个数不变,加入 2 个白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 一般地, 1.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相同. 教师追问:你能举一些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例子吗?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适时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链接中考 1. (贵阳)下列 4 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 10 个小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可能性最大的是(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方法归纳 要比较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明确“决定不同随机事件发生的要素”; (2) 计算:计算每一个要素的数量; (3) 结论:比较数量的多少,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做游戏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1) 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 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 0. (3) 同桌 PK 三局. 比较两人的得分,得分多的获胜. (做好数据统计情况) 师生活动:给时间让学生同桌间按规则游戏与记录,可以请得分最高的几位同学分享经验. 三、当堂练习 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①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②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恰好是红桃A; ③ 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④ 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 2 的倍数; ⑤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2. 如果袋子中有4个黑球和x个白球,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摸出黑球”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相同,则 x = . 3. 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约为 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那么“落在海洋里”的可能性______“落在陆地上”的可能性.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如图,一个圆形转盘被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请在这8个小扇形中分别写上数字1、2、3,任意转动转盘,使得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落在数字1的区域”的可能性最大,且“指针落在数字2的区域”的可能性与“指针落在数字3的区域”的可能性相同. 设计意图:选用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随机现象作为素材,目的是体现随机现象的大量存在,从而认识到研究随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测一试验和收集试验数据一分析试验结果一验证猜测”的过程. 学生可能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猜测出结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用一个简单的掷骰子的场景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也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作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巩固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概念的掌握.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举例,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设计意图:将成语故事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结合考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之后,点明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举例,加深理解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目的是使学生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培养学生学会判断可能性的大小并以此做决定,加强理性思维. 教师可根据课堂时间选择安排.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区分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设计意图:后三题考查学生对不确定事件可能性的大小的掌握,培养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随机事件
课后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对于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教科书只是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能举例说明即可,关键是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教师应鼓励学生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如掷硬币、摸球等,以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