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听听,秋的声音
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
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首诗歌,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延伸。
学习重、难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一听
同学们,上面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大家肯定都听到过。大自然里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春天的鸟叫声,夏天的雷雨声,秋天的雁叫虫鸣,冬天的厉风落雪声,这些声音时时刻刻将我们包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要是没有这些声音,那我们的生活该会多单调、多乏味啊!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秋天,专门去听听秋的声音。
只用一个“听”,让人觉得只是好奇地听、偶然地听,有提醒人们注意听的意味。而课题中用两个“听”,意思更进一步,不单要“听”,还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专注地听,这样才能听到秋的声音。
2.质疑:如果题目中去掉一个“听”字,读一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1.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大雁:大型游禽。外形略似家鹅。雌雄羽毛的颜色相似,以淡灰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
它们主要群居水边,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泛指,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2.资料宝袋
蟋蟀:蟋蟀有强壮的后腿和长的触角。它们有翅膀,但是很少飞行。它们是优秀的跳远能手,使用腿是逃离捕食者的本能反应。
在古代中国和日本,蟋蟀因为其美妙的旋律而被视为宠物。蟋蟀被誉为会唱歌的昆虫。人们把蟋蟀放在卧室中,这样在晚上就能听到小夜曲。
3.词语解释配对
一排排大雁 一阵阵秋风 一片叶子
一朵小花 一滴汗水 一颗谷粒
4.量词归类
5.近义词配对
6.反义词配对
秋风吹过,仿佛丰收的( ),农民伯伯看着这( )的田地里,谷粒( ),欣慰地笑了。
辽阔
歌韵
7.字词乐园:词语运用
饱满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3小节):具体描写秋天的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第二部分(第4、5小节):秋的声音还有许多,就在叶子、小花等事物中。
第三部分(第6小节):激发读者去聆听秋的声音。
了解到学习诗歌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善于联想和想象,动脑思考。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阅读提示”,说说它告诉我们哪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本诗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秋天 体现了什么 (核心 问题)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动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具体可感的声音
黄叶仿佛在说:“大树妈妈,秋天来了,我们不能再继续装扮您了,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呀!”
方法拓展:“抖抖手臂”“道别的话音”,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树、黄叶当成人来写。作者借助这一手法,把大树落叶这一自然现象描绘得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情。下文第2、3小节同样运用了这一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 ”,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 ”既是蟋蟀叫声的写实,也是告诉人们秋天来了,蟋蟀要告别阳台了。它对阳台说:“亲爱的阳台,天冷了,我要回家了。我再给你唱最后一支歌儿吧。”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把大雁的叫声写成是人的叮咛,形象、生动。
第3小节写的是天上大雁的叫声和田野里秋风吹过的声音。高远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大雁成群结队飞往温暖的南方。大雁好像对白云说:“再见了朋友,我们要到南方过冬去了。天气冷了,你也要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呀!”广阔的田野上,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一派繁荣灿烂的景象。秋风欢快地在田野上奔跑,高声唱着歌:“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伯伯该有多高兴啊!”
仔细阅读1-3小节,想一想:诗中具体些了哪几种声音?
落叶、蟋蟀、大雁、秋风四种声音。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作者把自然界的秋天比作辽阔的音乐厅,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声音不但多,而且美妙动听。
心领神会的声音
方法拓展: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音乐厅”来比喻秋天的大自然,表明秋天的大自然中有各种声响,我们要好好欣赏、品味,充满了热爱、赞美之情。在这“音乐厅”里,我们还能欣赏到哪些演奏家演奏的音乐呢?
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示例:蚂蚁搬运粮食的声音、农民伯伯收获的笑声。
每一片叶子
每一朵小花
每一滴汗水
每一颗绽开的谷粒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这是对全诗的总结,写秋天的声音美妙却短暂。
听听,
秋的声音,
稻海翻起波浪,
“哗哗”,
是和伙伴们嬉闹的欢笑。
语言训练:仿照前几节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然后开火车朗读。
示例:
听听,
秋的声音,
雨点敲打屋檐,
“滴答”,
是善意地提醒人们天气转凉。
听听,
秋的声音,
花儿收起衣裙,
“嘤嘤”,
是委屈的哭泣。
听听,
秋的声音,
叶子缩缩身子,
“嘶嘶”,
是它们的牙齿在碰撞打架呢!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这些都是可以心领神会却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写的是秋景给人的细微的感受。
方法拓展:连续四句“在……里”,像这样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近、结构相同的短句构成的长句子,就叫排比句。我们在前面的课文中也碰到过这样的句子。
思考:
a.这些声音与前面三节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前三节的声音是用耳朵听到的,这里的声音是用心去听、去感受的。
b.填空:秋天的声音是( )的。
丰富、多彩、静谧、温馨、匆忙、美好、珍贵……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找出文句朗读体会。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课文主旨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思维导图
课堂小结
这篇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杜甫·《秋野五首》
描写秋景的诗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刘禹锡·《秋词二首》
拓展延伸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仿写拟人句。
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话音 ( )的叮咛
( )的歌韵 ( )的歌吟
道别
暖暖
小草轻轻摆头,在微风中与小花一起舞蹈。
课堂演练
告别
丰收
3.你从第五小节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种可以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感受到了秋景给人的细微的感受。
2.画一幅以秋天为主题的画,然后说说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
1.写一写自己知道的秋的声音还有哪些。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