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掌握有理数中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一、情境导入
动物园举行有奖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一题得-1分,其中三名成员的答题情况如下表所示:
成员 答对题数 答错题数 得分
A 6 2
B 3 5
C 0 6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计算:
(1)(-45)+(+55); (2)(-38)+(-22);
(3)(-10.8)+10.8; (4)0+(-2016).
解析: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1)是异号两数相加;(2)是同号两数相加;(3)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4)是0加上一个数,结果仍得这个数.
解:(1)(-45)+(+55)=10.
(2)(-38)+(-22)=-60.
(3)(-10.8)+10.8=0.
(4)0+(-2016)=-2016.
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应用
股民小张上星期五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 4 4.5 -1 -2.5 -6
(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多少元?最低价为多少元?
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周一、周二、周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即可得解.
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
(2)周一:67+4=71(元),周二:71+4.5=75.5(元),周三:75.5+(-1)=74.5(元),周四:74.5+(-2.5)=72(元),周五:72+(-6)=66(元),所以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为66元.
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另外熟记运算法则并根据题意准确列出算式也是解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想学.在本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会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
3.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运用.
重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后,爱探索的小明发现,(-3)+(-6)与(-6)+(-3)相等,8+(-3)与(-3)+8也相等,于是他想:是不是任意的两个加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后,和仍然相等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二、合作探究
计算:
(1)(-27)+13+(-43)+46;
(2)25.7+(-7.3)+(-13.7)+7.3;
(3)(-2.125)+(+3)+(+5)+(-3.2).
解析:(1)将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再相加;(2)(3)凑整结合,互为相反数结合.
解:(1)原式=[(-27)+(-43)]+13+46=(-70)+59=-11.
(2)原式=25.7+(-13.7)+(-7.3)+7.3=12+0=12.
(3)原式=(-2.125+5)+3+(-3.2)=3+0=3.
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要仔细观察各加数的实际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同时注意结合时不要漏项.
探究点二:利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8,-9,+7,-14,+13,-6,-8.
(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1 km耗油a L,求该天耗油多少升?
解析:(1)首先把题目的已知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首先把所给的数据的绝对值相加,然后乘以a即可求解.
解:(1)(+18)+(-9)+(+7)+(-14)+(+13)+(-6)+(-8)=(+18)+(+7)+(+13)+(-9)+(-14)+(-6)+(-8)=38+(-37)=1(km).
故B地在A地正北方,相距1千米.
(2)该天共耗油:(18+9+7+14+13+6+8)a=75a(L).
答:该天耗油75a L.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加强数学练习,归纳、总结、积累等思维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第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3.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4.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通过师生互动、问题探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
难点:能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体会其意义.
一、情境导入
下图给出了某市从周六到下周三的天气情况,其中最高温度为6 ℃,最低温度为-8 ℃,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8)=?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计算:
(1)(-3)-(+7); (2)3.5-(-6.5);
(3)-; (4)0-(-10).
解析:每个小题均是两个数的差,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计算.
解:(1)(-3)-(+7)=(-3)+(-7)=-10.
(2)3.5-(-6.5)=3.5+6.5=10.
(3)-=+(-)=-.
(4)0-(-10)=0+10=10.
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运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这是易错点,同时统一成加法后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探究点二: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在1986~2014年(即第10~17届)的八届亚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将我国运动员夺得的奖牌数以2002年的308枚为基准,超过的枚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枚数记为负数,记录情况如下表:
年份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奖牌变化 -86 33 -42 -26 0 8 108 34
解析:观察表格发现,奖牌最多的是2010年,最少的是1986年,所以108-(-86)=194(枚).故奖牌数最多的一届比最少的一届多194枚.
解:由题可得108-(-86)=194(枚),故奖牌最多的一届比最少的一届多194枚.
方法总结:找出奖牌最多的数量与最少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三: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
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
解析:判断a-b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
解:因为a<0,b<0,所以-b>0.又因为a-b=a+(-b),所以a与-b是异号两数相加,那么它们和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决定.因为|a|>|b|,即|a|>|-b|,所以取a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
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时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4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实际问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会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一、情境导入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规定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米,该队即可获胜.比赛开始后,标志物先向乙队方向移动0.2米,又向甲队方向移动0.5米,相持一会儿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4米,随后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3米,在大家欢呼声鼓励中,标志物又向甲队移动了0.9米,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队获胜.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计算:+(-)-(-).
解析:先将减法统一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原式=+(-)+(+)=-+=.
方法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是:(1)用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3)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探究点二: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计算:(1)-9.2-(-7.4)+9+(-6)+(-4)+|-3|;
(2)-14+11-(-12)-14+(-11);
(3)--(-)+(-).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其中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先结合,能凑成整数的各数先结合.另外,同号各数先结合,同分母或易通分的各数先结合.
解:(1)-9.2-(-7.4)+9+(-6)+(-4)+|-3|=-9.2+7.4+9.2+(-6.4)+(-4)+|-3|=-9.2+7.4+9.2-6.4-4+3=(-9.2+9.2)+(7.4-6.4)-4+3=0+1-4+3=0.
(2)-14+11-(-12)-14+(-11)=-14+11+12-14-11=(-14+12)+(11-11)-14=-2-14=-16.
(3)--(-)+(-)=-+-=(+)+(--)=1+(-)=.
方法总结:(1)为使运算简便,可适当运用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2)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3)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加法运算律
本课时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具体情境两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括号的形式,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第5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能进行包含分数或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能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经过观察、比较、归纳,增强运算能力,会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重点: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利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一、情境导入
1.说出-6+9-8-7+3两种读法.
2.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7)-(+5)+(-4)-(-10)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课堂5分钟检测
计算:
(1)(+)+(-)-(+)-(-)-(+1);
(2)-7-(-8)-(-7)-(+9)+(-10)+11.
解:(1)原式=--+-1=(+)-(+)-1=1-1-1=-1.
(2)原式=-7+8+7-9-10+11=(-7+8-9-10)+(7+11)=-18+19=1.
方法总结:简便运算的常用策略:1.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3.能凑整的先凑整;4.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易错点
你认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最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问题1:小优在计算-+2+,下面四种方法中,运算过程正确且比较简便的是( )
A.(+2)+(-)
B.(+)+(2+)
C.(-)+(2-)
D.(+)+(2-)
答案:D
问题2:小翼在计算-1+2+(-)时,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2+(-)
=-1++2-(第一步)
=.(第三步)
请帮他指出错误在哪一步,并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
解:第一步出现错误:-1=-1-.原式=-1-+2-=(-1+2)+(--)=1+(-1)=0.
方法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2.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3.结合运算律进行计算.
计算:
(1)178-87.21+43+53-12.79;
(2)1-5+(-)-+(-5).
解:(1)原式=178-(87.21+12.79)+(43+53)=178-100+97=78+97=175.
(2)原式=1--5--5=1-5-6=-10.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确实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学生既要进行变形,还要进行省略,还要进行简便运算;不仅要考虑符号,还要考虑算理和结果,每一步都需要学生用心、细心、耐心.第6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1.掌握运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动态观察、对比、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读图表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重点:能综合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 记作
上升4.5千米 +4.5千米
下降3.2千米 -3.2千米
上升1.1千米 +1.1千米
下降1.4千米 -1.4千米
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
(2)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水位变化中的加减混合运算
下表是某水位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末的水位恰好达到警戒水位.单位:米).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 0.20 0.81 -0.35 0.13 0.28 -0.36 -0.01
(2)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解析:(1)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2)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
解:(1)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第1天的水位是+0.20米;第2天的水位是+0.20+0.81=+1.01(米);第3天的水位是+1.01-0.35=+0.66(米);第4天的水位是+0.66+0.13=+0.79(米);第5天的水位是0.79+0.28=+1.07(米);第6天的水位是1.07-0.36=+0.71(米);第7天的水位是0.71-0.01=+0.7(米).故水位最低的是第一天,高于警戒水位;水位最高的是第5天.
(2)+0.20+0.81-0.35+0.13+0.28-0.36-0.01=+0.7(米),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上升了0.7米.
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某汽车制造厂计划前半年内每月生产汽车20辆,由于另有任务,每月上班人数有变化,1月至6月实际每月生产量和计划每月生产量相比,变化情况如下(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单位:辆):+3,-2,-1,+4,+2,-5.
(1)生产量最多的一个月比生产量最少的一个月多生产多少辆?
(2)前半年的实际总产量是多少?比计划的总产量多了还是少了?相差多少?
解析:(1)生产量最多的是四月份,最少的是六月份;(2)先求实际总产量与计划总产量,再比较.
解:(1)(20+4)-(20-5)=9(辆).
故生产量最多的一个月比生产量最少的一个月多生产了9辆.
(2)前半年实际总产量为20×6+[(+3)+(-2)+(-1)+(-4)+(+2)+(-5)]=120+(+1)=121(辆).
因为121>120,所以比计划的总产量多了.
因为121-120=1(辆),所以比原计划的总产量多了1辆.
方法总结: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
探究点三:折线统计图与有理数应用的综合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 化/m +0.38 +0.25 +0.54 +0.13 -0.45 +0.36 -0.19
(1)本周那一天水位最高?有多少米?
(2)根据给出的数据,请利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本周内该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在不放水的情况下).
解析:本周星期一到星期四,水位一直上升,星期五下降,星期六的上升值又低于星期五的下降值,故最高水位出现在星期四.
解:(1)星期四水位最高,(+0.38+0.25+0.54+0.13)+15=16.3(m).
(2)由已知条件,可求出一周内各天相对于警戒水位的变化情况,列表如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 化/m +0.38 +0.63 +1.17 +1.30 +0.85 +1.21 +1.02
方法总结: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利用折线统计图可直观地反映出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