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同步练习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10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胜利建成。据此完成1、2题。
1.科学工作者生活在南极洲,必然需要能源,而从其他大洲带入运输费用较高。如果要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煤炭
D.太阳能
2.从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看,下列哪种资源与上题中提到的资源属于同一类(
)
A.石油
B.煤
C.太阳能
D.天然气
2012年,我国水资源利用再次受到关注:中国是一个干旱且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仅2
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我国七大水系: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据所学地理知识回答3、4题。
3.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12·苏州模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用此法进行实验得出下表数据,阅读下表,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可以(
)
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资料对比表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①增加地表径流量
②减轻空气污染
③增强土壤透气性
④保持土壤水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有关土壤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都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土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
D.土壤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受水热、生物条件制约
7.关于目前我国部分矿产资源面临耗竭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B.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
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D.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
8.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案例探究题)下图展示了1992年我国农村生活的能源构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生活能源以_______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_____为主。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B,2选C。第1题,南极洲为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如果就地解决能源问题,最经济、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风能。第2题,按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3、4.【解析】3选C,4选B。第3题,可采用排除法。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是较多的,故①说法错误。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故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本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小。故①③正确。
5.【解析】选D。由上表信息可知: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法”之前和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提高,大气中的悬浮质减少,因此②④都是可以的。
6.【解析】选C。土壤资源属于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其数量是有限的,但利用途径可进一步拓展。不同的水热条件,会发育不同的植被和土壤。
7.【解析】选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使相同数量的矿产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延长矿产资源的利用时间。
8.【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需要同学们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到第(1)题,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第(2)题,造成我国土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很多,但是通过题图可以得出:大量耕地被挤占为建筑用地;土地荒漠化;污水灌溉使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第(3)题,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①大量耕地被挤占为建筑用地;
②土地荒漠化;
③污水灌溉使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方法技巧】分析图表的步骤
分析图表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做图表分析题要注意:第一步:仔细审读,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第二步:认真思考。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准确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
9.【解析】本题考查从图中发现、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以薪柴、秸秆为主,占71.5%。东南丘陵地处丘陵地区,森林较多,因此以薪柴为主。砍伐森林和燃烧秸秆,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另一方面秸秆不能作为肥料还田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改变这种状况主要是开源、节能。
答案:(1)以生物能(秸秆、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共占71.5%。
(2)秸秆
薪柴
(3)引发问题:第一,破坏植被(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第二,秸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第二,(大力)建设薪炭林;第三,提高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