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1.理解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等。
(2)潜在危机。
①原因:属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且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
_________。
②影响:石油价格_____,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将受到冲击,甚
至阻碍经济增长。依赖性强上扬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应对方针:在开发中_____,在保护中_____。
(2)总体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___________。
(3)我国的应对措施。保护开发资源利用率石油国内外石油资源石油市场经济技术工艺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断裂、塌陷碎石、沙、矸石土地退化复垦和再种植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燃烧煤炭释放________,以及热污染等
2.措施
(1)_____用煤结构。
(2)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
(3)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_________生产的数量。
(4)推广_______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提高煤炭利用效率。CO2和SO2优化二次能源洁净煤【点拨】由于煤炭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是C,所以不管是直接燃烧煤炭还是燃烧经过处理过的煤炭,如煤变气,都会排放CO2,造成温室效应。??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世界石油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石油资源存在着潜在危机。表现为石油资源不可再生,其储量有限,并逐渐因人类消费而耗竭;经济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石油,对石油资源高度依赖,又很难找到理想的石油替代品;石油短缺必将形成阻碍经济增长的影响链。2.石油危机的应对措施【对点演练1】读图1、图2,回答相关问题:(1)从图1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将于________年超过50%;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_______地区。
(2)在中国原油进口国中与我国相邻的有________个,其最佳输入方式是________。
(3)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4)走出能源“困局”,一靠开源,二靠节流,试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2015年我国对外依赖程度超过50%;从图2中可知我国石油进口地主要是中东地区。第(2)题,与我国相邻的石油出口国中俄罗斯、越南与我国相邻,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需求量增长快。石油来源地过于集中,需要远距离海运,安全隐患大。第(4)题,可以用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答案:(1)2015 中东 (2)2 管道
(3)石油产量增加缓慢;石油需求日益增长;石油来源地区较单一;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4)节约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建立国家战略性石油储备。??二、开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
污染废弃矿石中的铝、砷、铅、铁破坏表土占用良田加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毁坏地
面建筑形成地下采空区、
引起地面塌陷矿产开采矿区扬尘沙尘天气回
填
采
空
区进行
复垦
和再
种植处理
好废
弃矿
石做好矿
区绿化
防治扬
尘起沙保护【对点演练2】读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过程中要剥离表层土,使植被遭破坏,造成生态及环境问题。“隔离护坝”具有防止矿区废弃物进入河道和防止洪水冲毁矿区的双重作用,回填复垦区既可以恢复植被,也可以减少相应的环境问题。答案:(1)当地的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同时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三、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特别提醒】(1)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消费量越来越大,而煤炭消费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正相关,大气中酸性气体越来越多,因此我国酸雨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2)酸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还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酸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要采取多种措施控制酸雨,减轻危害。【对点演练3】我国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解析】(1)选D,(2)选B。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等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过剩,但储量丰富。【变式训练】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的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解析】第(1)题,通过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可以得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第(2)题,山西省输煤和输电的优缺点主要从经济、环境、交通等方面对比作答。第(3)题,主要从自然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回答。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
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