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6: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
6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2、3
4、5、7
8
一、选择题
1.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依然会产生温室气体,同时目前也不可能大规模开发而取代水电站。
答案:D
下图是某城市采暖期耗煤量曲线图,室内温度保持16
℃。读图回答2~3题。
2.若在采暖时期适当增加室内温度,则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采暖耗煤量增大
B.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C.环境会更加恶化
D.室内外温差会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小。适当提高室内温度,采暖用煤量将增加,环境污染会更加恶化,室内外温差会变大,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加,故B项正确。
答案:B
3.为解决采暖期因耗煤而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
A.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空气洁净
B.大量使用家庭空调制暖,使用方便
C.到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供热,再送到采暖城市
D.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的比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读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为解决用煤采暖带来的污染问题,最好采用无污染的能源,如地热、太阳能,故A为正确答案。B中电能为二次能源,其来源可能是煤或石油,C、D明显错误。
答案:A
我国某露天煤矿区,被开采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更是苦不堪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针对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
(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5.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产物“变废为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采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针对煤炭利用中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第4题,露天开采更易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第5题,降低化工厂因用煤而造成的粉尘污染可以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对煤炭的利用量,但禁止以煤作燃料在目前,特别是在我国不现实。
答案:4.C 5.B
二、综合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近20年来石油净进口量变化示意图。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________基地(填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在沿海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4)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解析:第(2)题,读图可得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西部地区供大于需,东部地区供小于需。第(3)题,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石油消费需求量大,且进口石油多从海运而来,东部沿海便于运输、减小成本。
答案:(1)B D E E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
(2)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
(3)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运输便利。
(4)加强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新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提倡节约用油
7.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解析:第(1)题,内蒙古煤田埋藏浅,多为露天开采,导致剥离表土,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下开采会产生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第(2)题,采出煤燃烧发电,会污染本地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地等问题。第(3)题,露天采矿要实行矿区土地复垦。
答案:(1)剥离表土及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土壤、水污染等)。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消耗大量水资源,导致水污染等。
(3)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某地煤矿示意图
地下竖井开采煤矿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物下压煤超过48亿吨,其中村庄下压煤占2/3。迄今为止,每开采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全国每年塌陷农田2万公顷,开采造成的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量大面广,平均每开采一吨原煤需要排放两吨污水。
(1)材料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山东的哪个地区
(  )
A.鲁西北
B.鲁西南
C.胶东半岛
D.黄河三角洲
(2)该煤矿地区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请你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解析:山东的煤矿主要分布于鲁西南地区,鲁西南地区由采煤引起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环境治理的压力也很大。
答案:(1)B
(2)环境问题:①采矿能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诱发地质灾害;②能产生粉尘、废气、废渣、废水,导致环境污染;③采矿产生的废渣、煤矸石占用耕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资源;④地下采矿还会导致地质及地貌景观的破坏。
措施:①用碎石、矸石、沙等回填采空区;②有计划的采矿,尽量避免在建筑物、主要交通线下采矿,禁止私采乱挖和破坏耕地现象;③对采矿区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④做好严重塌陷区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