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8: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案
(湘教版选修6)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标解读
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并理解其主要特征。
2.结合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新课导入建议
由我国“3·12”植树节和《土地复垦条例》的出台进行设问,导入新课——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8: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讲解知识“土地整治的方法措施”。←←←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2-17、2-18、2-19的讲解,讲解知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措施”。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植树造林对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作用。2.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3.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重点)2.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难点)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
    
荒漠化
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植树造林。
2.防护林带的类型: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
3.目的: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4.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防风林、保护性犁地、梯田、轮作、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
1.我们为什么要大规模植树造林?
【提示】 植树造林的理由: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持水土抵御风沙,③进行碳中和,④人类生存保障,⑤创造经济价值,⑥履行责任环保教育,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⑧亲近自然回馈自然等。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
(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3)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
(1)目的: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2)我国农村用地的现状: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
(3)
(4)主要方式: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
2.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总量18亿亩的目标,你认为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 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多,因此,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整理。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问题导思】 
1.我国营造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这些防护林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 “三北”防护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减轻旱灾的作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美国在对西部的建设和改造中采取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作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的疏松耕作层里,作物留茬或免耕,根系就可以抵挡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措施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土地疏松,降水少或有时集中
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开矿;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结论
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基础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才是根本原因
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
——
——森林遭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问题
 (2013·青岛检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地面沉降
(2)防治该流域土地退化的最佳措施是________。
【思路点拨】 由图中图例信息即可确定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图中有三条曲线,分别反映了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变化规律;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是导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变化的原因;从图中曲线的变化看,该流域的输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答案】 (1)B (2)植树造林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问题导思】 
1.我国为什么要出台《土地复垦条例》?
【提示】 目的是落实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我国农村建房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外紧内松”、“摊煎饼”式向外扩延,形成众多的“空心村”。“空心村”现象带来哪些主要问题?
【提示】 既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和“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相矛盾吗?
【提示】 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并非单指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措施。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实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农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地区还要做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土地整治的方法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2年,重庆市投入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专项资金30多亿元,支持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新增耕地超过30万亩,整治基本农田20万亩以上。
(1)整治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矿区整理土地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只要具有足够肥力的土地均可以作为“新增耕地”开发吗?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由材料中土地开发整理等信息,结合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的成功经验来确定答案即可。
【解析】 第(1)题,重庆多山、地形崎岖;耕地存在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耕地多等问题,通过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和土壤肥力。第(2)题,矿区多因采空形成的塌陷区和露天开采形成的深坑,可采取回填复垦的措施治理。第(3)题,耕地开垦应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答案】 (1)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的质量。
(2)复垦
(3)不能。耕地开垦应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垦耕地,不仅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还会导致耕地退化。
[图表展示]
教材第35~36页图2-17 防风林 图2-18 梯田 图2-19 等高线耕作
[解图精要]
1.由图中一排树木位于农田的边缘可知为防风林。主要功能是抵挡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农田危害的作用。
2.由图中一级级垄可知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3.由图中一圈圈土地可知为沿等高线犁地,也可减少水土流失。
[图表应用]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①            ②
    ③            ④
(1)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片④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净化空气
(3)为减少西北地区风沙对耕地的侵蚀,应大量种植图片________中的防护林带(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保持水土”是题眼,一般来说,坡度较陡的区域,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第(2)题,图片④中的文字是题眼,说明图片中的森林是水源涵养林。第(3)题,防风护田林可以减少风沙,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区域。
【答案】 (1)C (2)C (3)A
教材第35页活动
【答案】 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借鉴意义是:无论多么恶劣的生态,只要人类有意识地努力去防治,是可以治理好的。
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方面还需做好以下工作: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因地制宜,实施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做到预防重于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要从基层开始;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教材第38~39页活动
【答案】 1.略。
2.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讲,“宜耕土地”就是将此土地开垦为耕地后而不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土地。若是开垦成为耕地,导致该地生态恶化,就不能称为“宜耕土地”。有的土地很肥沃,如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只要排干沼泽水即可成为肥沃的良田,但是排干沼泽水后会导致该地生态严重恶化(空气变干燥、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有足够肥力的土地不一定就可以开垦为耕地。要看开垦耕地是否与当地的生态相协调。
3.我国的耕地资源虽然十分短缺,但农业用地中还要有足够的林地和草地,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若是盲目地毁林、毁草开荒,耕地面积虽暂时扩大了,但耕地质量会迅速下降,土地退化加剧,甚至出现荒漠化,危害原有的耕地,出现流沙埋地、洪水冲地等现象。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林地、草地和耕地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产出的产品不同而已,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寻求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将会趋向恶化。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为目的,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止________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2题,“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防护林。
【答案】 1.C 2.D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8年7月2日,世界粮农组织宣布,根据一项利用长达20余年所收集的数据编写的研究发现,世界许多地方的土地退化正在加剧。
土地退化是指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长期下降,其严重性和范围在世界许多地方正在日益加大,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和10%的草原正在退化。估计有15亿人,或占世界1/4的人口直接依靠正在退化的土地为生。
(1)你认为防止土地退化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2)水土流失是造成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哪些耕作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3)为解决15亿人的吃饭问题,开发新的耕地势在必行。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科学的行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在回答问题时可结合下列思路进行分析:土地资源的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或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在进行土地退化的防治时应根据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牧业措施三方面入手。生物措施即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等;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是指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答案】 (1)植树造林。
(2)建设防风林、修筑梯田、轮作、实行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采取保护性犁地。
(3)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的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4.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结合中国荒漠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荒漠或荒漠化地区分布图
(1)简述我国荒漠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成因。
(2)B所示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气候变暖,蒸发旺盛,已成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D.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
(3)A地是荒漠化较快的地区,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我国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自然原因主要从物质基础、气候条件、动力因素三方面分析。第(2)题,B为华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为人为原因,A正确;还有冬春季节多大风的自然原因,D正确。第(3)题,A地主要为半干旱的内蒙古草原地区,造成此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采乱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管理不善等,据此可找出相应措施。
【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或西北与华北地区)。成因: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
(2)AD
(3)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挖、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用水;加强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