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土地资源为例 耕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
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
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
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耕地保护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尝试探究:中国为什么制定法律来对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行严惩?
提示:我国耕地比重小(10.2%)、人均耕地少,耕地形势十分严峻。 了解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掌握
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应用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及保护措施。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植树造林是防止 和 的最佳措施。
2.防护林带包括 、 、 等,它以防御 、 等自然灾害为目的。
3.“罗斯福工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营造 ;扩大农田 、 和粮草 措施;易旱农田退耕还草改为 ,有效治理“黑风暴”。
4.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营造 、 、轮作;带状耕种和 犁地;保护性犁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护带防风固沙带风沙洪涝防风林免耕休耕轮作牧场防风林梯田等高线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 要与区域的 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 ,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 面积。
2.土地整理是以增加 ,特别是 ,提高农用土地 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
3.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 、 和 等,废弃了大量土地。
4.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是 、 、垦殖及 利用不当。土地开发生态环境耕地耕地农用土地面积耕地面积质量挖掘塌陷压占过度开采放牧水资源1.教材P35“图2-17 防风林”
提示:防风林通常在田地的边缘种植,往往是多排树木,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农田的危害。防风林多在农田中呈“田”字形分布。
2.教材P36“图2-18 梯田”
提示:梯田改变了缓坡坡度,而且每一阶边缘的垄可以减缓水土流失。3.教材P36“图2-19 等高线耕作”
提示:山地丘陵区的农耕多沿等高线耕作,这样既方便了耕种,又防止了水土流失,使土不下坡,水不出沟。
保护性犁地又叫“免耕法”,是将收获后的秸秆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后覆盖地表,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播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上,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作为一种农业技术,免耕法从2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免耕法保持了一个持久的或半持久的有机土壤覆盖层(生长的作物或残体覆盖物),使土壤免受太阳暴晒、雨水和风的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承担起“耕作”任务,保持土壤营养平衡,使农业获得稳产、高产。“免耕法”由于有利于保水保土,这项技术在减少农田扬沙和水土流失等方面效果明显,同造林种草一样是治理沙尘暴的良方。2013年3月30日,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从拉萨市林业绿化局了解到,拉萨市城市周边将建起8处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其5 000余亩林地,目前植树造林工程全面启动。开建总面积达5 000余亩的防护林。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8处防护林带建设总投资2 900多万元,8处防护林带的林木浇灌问题主要采取引水接管、打井等方法解决,3家施工单位将承担8处防护林带3年的管护工作。3年管护期内,拉萨市林业绿化局将对这8处防护林带的林木存活率及保存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林木死亡和缺失的,将要求相应的施工单位在适当时候进行补植,确保3年管护期结束后,8处防护林带的林木保存率在85%以上,3年后发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治理沙化、增加绿色覆盖等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为什么说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哪些?【例证1】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建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答案:C【练习1】 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是
(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扩大耕地
D.整修梯田
解析:人工降雨对防治水土流失无意义。梯田防治水土流失,但与土地荒漠化无关。
答案:B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植树造林
①从生态的角度看,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途径。
②建造的防护林带有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三种。
③建造防护林带的目的是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方法技巧】 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山东省邹城市注重探索建立健全土地开发复垦长效机制,不断加大以建设促保护的力度,全市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不仅连续10余年做到了耕地占补平衡,而且至今在省耕地储备库中库存1万余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多年来,该市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以开发促保护,以邹东山区丘陵薄地开发和邹西采煤塌陷地治理为重点,狠抓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每年定期从财政列出专款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平均每年投入资金皆在2 000万元以上、治理面积2万余亩,新增耕地3 500亩以上。今年,该市又计划实施38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开发整理面积2万余亩,可新增耕地3 000余亩。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证耕地持续供应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什么是科学开发土地?
2.什么是土地整理?【例证2】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读图回答(1)~(2)问题。(1)维持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关于图示耕作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经济作物的种植
B.能够缓解耕作造成的水土流失
C.使滑坡灾害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D.梯田方向与等高线垂直答案:(1)B (2)B【练习2】我国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加强管理,各项建设要节约用地、少占农田 ②山区退耕还林 ③围湖造田,把草原开垦为产值大的耕地 ④开发宜农荒地要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科学开发土地的概念
(1)含义: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要求: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土地整理的内涵
目的:增加农用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1)土地平整。通过平整土地,增加农用土地,特别是增加耕地的面积,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土地平整主要针对两种情况:农村普遍存在的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较多的现象。按照“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结合基本农田建设,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土地复垦。主要是针对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造成破坏、废弃了的大量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如煤炭基地以工矿废弃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采煤塌陷、挖损和矸石、粉煤灰等压占土地进行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增加就业空间。通过实施该工程,使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历史欠账逐步消化。【方法技巧】 运用知识框图记忆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方法【特别提醒】 土地整理教材P34活动
提示:1.植树节:泰国是9月24日;约旦是1月15日;西班牙是2月1日;朝鲜是4月6日;芬兰是6月24日;英国是11月6日~12日;巴基斯坦是8月9日。2.我国的植树节是从每年的3月12日开始的。我国植树节节徽的含义是: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忍不拔的决心(扎根地下),5棵树可意会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参加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亲身感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材P35活动
提示:美国南方大草原的生态非常差,曾出现过严重沙化。但自从启动了“罗斯福工程”之后,生态得到改善,“黑风暴”在肆虐多年后逐步减弱。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借鉴意义是:无论多么恶化的生态,只要人类有意识地努力去防治,是可以治理好的。
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方面还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②因地制宜,实施防治措施;③控制人口增长数量;④做到预防重于治理;⑤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要从基层开始;⑥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教材P36活动
提示:1.在一些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常见方法有修筑梯田、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在平原和盆地地区常见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建设防风护田林、实行轮作、采取保护性犁地。
2.我国政府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搜集整理。教材P37活动
提示:土地退化的表现有:①土地产出量下降;②草层高度和密度下降;③杂草、毒草等牲畜不能食用的草比例增多。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砍伐,d.水资源利用不当,e.湿润地区的暴雨冲刷等。教材P38活动
提示:“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是:农村住房缺乏统一规范,户均宅基地超过国家标准,废弃宅基地未及时收归集体。“空心村”危害:①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②影响农村居住环境。教材P38~39活动
提示:1.具体到自己的家乡村委会会计处查阅数据、访问知情人等方式调查自己家乡的耕地是增还是减了,并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保护耕地的措施。(如①在田间地头打了机井;②设立了基本农田分布图、警示牌;③建立了防风林等。)2.从生态环境角度讲,“宜耕土地”就是将此土地开垦为耕地后而不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土地。若是开垦成为耕地,导致该地生态恶化了,就不能称作“宜耕土地”。有的土地很肥沃,如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只要排干沼泽水即可成为肥沃的良田,但是排干沼泽后会导致该地生态严重恶化(空气变干燥、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有足够肥力的土地不一定就可以开垦为耕地。要看开垦耕地是否与当地的生态相协调。3.我国的耕地资源虽然十分短缺,但农业用地中还要有足够的林地和草地,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若是盲目地毁林、毁草开荒,耕地虽暂时扩大了,但耕地质量会迅速下降,土地退化加剧,甚至出现沙漠化,危害原有的耕地,出现流沙埋地、洪水冲地现象。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林地、草地和耕地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产出的产品不同而已,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寻求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将会趋向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