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总结与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总结与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23 09: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总结与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反 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2、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3、一名航天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小球在2 s末的速度为20 m/s
B.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5 m/s2
D. 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在前1 s内通过的位移多(g=9.8 m/s2)(  )
A.9.8 m B.4.9(2n+1)m C.0 D.m
5、2020年7月13日,钦州市开展未成年驾驶电动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某电动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需时间为10 s,则从刹车开始,第10 s内的位移大小为(  )
A.0.5m B.5 m C.20 m D.50 m
6、(双选)物体甲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和物体乙的v 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平均速率为1 m/s
7、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可以认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在同一底片上相隔相等时间多次曝光“拍摄”而得到飞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飞机的位移不断增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观察法”可以看出飞机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由“观察法”可以看出飞机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C.若测出相邻两段位移之差都相等,则飞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在图片中显示的每两个相邻位置之间,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的是A、B、C三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中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A的加速度最大,B的加速度为零
C.A的初速度为零,C的初速度最大
D.P点表示该时刻三质点相遇
9、2018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开通一周年,累计发送4 130万人次左右的旅客.若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 m/s增加到5 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  )
A.x B.3x C.5x D.7x
10、(双选)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上的线段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每一部分的过程中速度增量相等
B.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为vB:vC:vD:vE=1: : :2
C.物体从A点运动到E点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B
D.物体经过各段的时间之比为tAB:tBC:tCD:tDE=1:3:5:7
11、(双选)飞机由机库从静止滑出,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是2 m、4 m、6 m,那么(  )
A.飞机可能作匀加速运动 B.飞机作变加速运动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12、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a、b所示,其中a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不考虑二者碰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
B.乙质点在t2~t3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t1~t4时间段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D.t3~t4时间段内乙比甲运动得快
13、电动自行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是当今重要的交通工具。某辆电动自行车在一次测试中,由静止开始,经过3 s自行车速度达到6 m/s。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
A.6 m/s2 B.5 m/s2
C.4 m/s2 D.2 m/s2[
14、如图所示,一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AB:xBC等于(  )
A.1:1 B.1:2 C.1:3 D.1:4
15、(双选)小球从空中某处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
B.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 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 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16、(双选)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2 s末甲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3 s末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
C.0~4 s内两个物体位移相等 D.6 s末两物体再次相遇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依次选6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甲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 __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已描好点,请在图乙中作出小车的v-t图像,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 __m/s2。
18、如图甲所示,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匀加速直线滑下。由于实验者粗心,不小心把纸带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间一段丢失了,打出的完整纸带中剩下的两段如图乙所示。这两段纸带是小车运动的最初和最后两段时间分别打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即图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请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纸带的________(选填“右端”或“左端”)与小车相连。
(2)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纸带上D、E之间的距离xDE=________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丢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应该有________个计时点。
三、计算题。
19、高空侦察机可进行高空侦察,导弹则是打击高空侦察机的有力武器。假设某日有一架高空侦察机正以300 m/s的速度向某城市飞来,它可通过该城市上空的A点,某导弹基地通过雷达探测并计算高空侦察机的飞行规律。在高空侦察机离A点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的速度在A点击中侦察机,求:
(1)导弹发射后经过多长时间击中侦察机;
(2)侦察机离A点多远时,开始发射导弹正好击中。
20、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21、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做出反应,从发现情况到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下面是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乙同学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如图甲),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甲同学放开手时,乙同学立即握住木尺,记录结果如图乙。
(1)这个实验可以测出哪个同学的反应时间?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呢?
(2)若甲同学用此实验左手放,右手捏,是否可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
22、如图所示,一辆长为13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10 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一辆长为18 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m/s2的加速度由西向东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车头相距 200 m,求两车错车(即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分开)所用的时间。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总结与练习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反 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答案】B
2、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答案】B
3、一名航天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小球在2 s末的速度为20 m/s
B.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5 m/s2
D. 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答案】D
4、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在前1 s内通过的位移多(g=9.8 m/s2)(  )
A.9.8 m B.4.9(2n+1)m C.0 D.m
【答案】A
5、2020年7月13日,钦州市开展未成年驾驶电动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某电动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需时间为10 s,则从刹车开始,第10 s内的位移大小为(  )
A.0.5m B.5 m C.20 m D.50 m
【答案】A
6、(双选)物体甲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和物体乙的v 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平均速率为1 m/s
【答案】AC 
7、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可以认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在同一底片上相隔相等时间多次曝光“拍摄”而得到飞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飞机的位移不断增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观察法”可以看出飞机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由“观察法”可以看出飞机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C.若测出相邻两段位移之差都相等,则飞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在图片中显示的每两个相邻位置之间,飞机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8、如图所示的是A、B、C三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中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A的加速度最大,B的加速度为零
C.A的初速度为零,C的初速度最大
D.P点表示该时刻三质点相遇
【答案】D
9、2018年6月26日,“复兴号”动车组开通一周年,累计发送4 130万人次左右的旅客.若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 m/s增加到5 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  )
A.x B.3x C.5x D.7x
【答案】C
10、(双选)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上的线段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每一部分的过程中速度增量相等
B.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为vB:vC:vD:vE=1: : :2
C.物体从A点运动到E点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B
D.物体经过各段的时间之比为tAB:tBC:tCD:tDE=1:3:5:7
【答案】BC
11、(双选)飞机由机库从静止滑出,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分别是2 m、4 m、6 m,那么(  )
A.飞机可能作匀加速运动 B.飞机作变加速运动
C.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前3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答案】BD
12、甲、乙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中a、b所示,其中a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不考虑二者碰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
B.乙质点在t2~t3时间段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t1~t4时间段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D.t3~t4时间段内乙比甲运动得快
【答案】C
13、电动自行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是当今重要的交通工具。某辆电动自行车在一次测试中,由静止开始,经过3 s自行车速度达到6 m/s。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
A.6 m/s2 B.5 m/s2
C.4 m/s2 D.2 m/s2[
【答案】D
14、如图所示,一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AB:xBC等于(  )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15、(双选)小球从空中某处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
B.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 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 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答案】BD
16、(双选)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2 s末甲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3 s末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
C.0~4 s内两个物体位移相等 D.6 s末两物体再次相遇
【答案】BD
二、填空与实验题。
17、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依次选6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甲所示。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 __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已描好点,请在图乙中作出小车的v-t图像,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 __m/s2。
【答案】(1)1.4 (2)如图所示:
5
18、如图甲所示,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匀加速直线滑下。由于实验者粗心,不小心把纸带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间一段丢失了,打出的完整纸带中剩下的两段如图乙所示。这两段纸带是小车运动的最初和最后两段时间分别打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即图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请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纸带的________(选填“右端”或“左端”)与小车相连。
(2)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纸带上D、E之间的距离xDE=________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丢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应该有________个计时点。
【答案】(1)左端  (2)1.36  (3)8.23  (4)3
三、计算题。
19、高空侦察机可进行高空侦察,导弹则是打击高空侦察机的有力武器。假设某日有一架高空侦察机正以300 m/s的速度向某城市飞来,它可通过该城市上空的A点,某导弹基地通过雷达探测并计算高空侦察机的飞行规律。在高空侦察机离A点尚有一段距离时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的速度在A点击中侦察机,求:
(1)导弹发射后经过多长时间击中侦察机;
(2)侦察机离A点多远时,开始发射导弹正好击中。
【答案】(1)15 s  (2)4.5 km
【解析】(1)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0=0。根据公式v=v0+at,
有t== s=15 s,即导弹发射后经时间15 s击中侦察机。
(2)侦察机做匀速直线运动,
15 s通过的位移x=v′t=300×15 m=4 500 m=4.5 km,
即当侦察机离A点4.5 km时,开始发射导弹正好击中。
20、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1)如图所示:
(2)900 m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图像问题。
(1)设t=10 s,40 s,60 s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由图知0~10 s内汽车以加速度2 m/s2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v1=2×10 m/s=20 m/s ①
由图知10~40 s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
v2=20 m/s ②
由图知40~60 s内汽车以加速度1 m/s2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v3=(20-1×20)=0 ③
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由速度图线可知,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x=×20 m=900 m
21、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做出反应,从发现情况到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下面是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乙同学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如图甲),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甲同学放开手时,乙同学立即握住木尺,记录结果如图乙。
(1)这个实验可以测出哪个同学的反应时间?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呢?
(2)若甲同学用此实验左手放,右手捏,是否可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
【答案】(1)乙,0.20 s  (2)不能
【解析】(1)可以测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由图知,尺子下落h=20 cm,
由h=gt2,所以t==0.20 s
(2)甲同学用此实验左手放,右手捏,不能测出反应时间,因为他自己知道何时释放直尺。
22、如图所示,一辆长为13 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10 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一辆长为18 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m/s2的加速度由西向东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车头相距 200 m,求两车错车(即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分开)所用的时间。
【答案】1 s
【解析】设货车启动后经过时间t1两车开始错车,此时货车和客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有:
x1+x2=200 m ①
由位移公式得:x1=at ②
x2=vt1 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1=10 s
设货车从开始启动到两车错车结束所用时间为t2,此时货车和客车的位移分别为x3、x4,则有:x3+x4=231 m ④
由位移公式得:x3=at ⑤
x4=vt2 ⑥
联立④、⑤、⑥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2=11 s
故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为:Δt=t2-t1=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