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2012年12月,瑞士银行发布了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最新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已证实石油储量有1.8万亿桶,这意味着按现有石油消费水平,世界石油还可开采46年。目前一半左右的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据此完成第1~2题。
1.
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 )
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②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 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 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 )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 ③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④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按现有石油消费水平,世界石油还可开采46年”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目前世界已证实石油储量有1.8万亿桶”“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第2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
答案:1.C 2.A
结合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第3~5题。
3.未来十年我国(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A.乙烯
B.电动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5.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
①重点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3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迅速。第4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5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答案:3.D 4.B 5.C
读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四幅图片,完成第6~7题。
6.图片中的行为会导致水土流失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图片中行为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复垦来解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6题,四幅图片依次是地下开采、煤矸石堆积、露天开采、煤炭燃烧的废气排放。地下采煤会形成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煤矸石堆积形成水土流失的沙土源;露天采矿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煤炭燃烧后的尾气含有大量的CO2和SO2以及余热。第7题,复垦是处理地下开采形成的地面沉陷和露天开采形成的矿区的治理措施。
答案:6.B 7.C
在我国某露天煤矿区,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了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苦不堪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8~9题。
8.关于材料中煤矿露天开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9.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组题考查采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针对煤炭利用中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第8题,露天开采更易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第9题,降低化工厂因用煤而造成的粉尘污染可以采取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对煤炭的利用量等措施来解决,但禁止以煤作燃料,在目前特别是在我国是不现实的。
答案:8.C 9.B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送洗时排出的含炭岩石。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关于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11.下列对煤矸石的四种转化利用方式,其中最合适的是( )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解析:第10题,煤矸石大量长期堆放会诱发自燃、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第11题,用煤矸石生产煤矸石砖,可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赢”理想目标,是四种方式中最合适的。
答案:10.D 11.C
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第12~13题。
12.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
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D.我国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域煤炭资源都很缺乏
13.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
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和酸雨危害
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解析:第12题,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煤炭资源总量有限,且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主要是由森林沉积后演化而来;中国南方各省级行政区域除了贵州省煤炭较多外,其余普遍缺乏煤炭资源。第13题,该技术脱硫效率没有达到100%;该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答案:12.B 13.D
近年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我国确定了13个新建核电站站址,确定这些站址位置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常规能源缺乏
B.核燃料资源丰富
C.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低
D.水源紧张
15.下列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
A.藏北高原——沼气
B.内蒙古高原——风能
C.四川盆地——太阳能
D.山西——核电
解析:第14题,图中确定的13个核电站站址,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该地区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核燃料需求量少,不宜海运,另外水源充足是建核电站的必备条件之一。第15题,内蒙古高原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风能资源丰富。藏北高原气温低,不宜发展沼气;四川盆地阴天多,不宜发展太阳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宜发展火电。
答案:14.A 15.B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50
国内需求量(Mt)
200
300
400
500
国内供给量(Mt)
160
170
180
100
供需缺口(Mt)
40
130
220
400
资料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
材料三:某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加速度 (高于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
(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4)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理解。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而国内储量有限,因此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第(2)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是西亚地区(沙特、也门、伊朗、阿曼合计占我国进口量的46%),因此最重要的输油路线是出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地区。第(3)题,由于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西亚,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因而存在石油安全问题。第(4)题,应对石油安全问题,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答案:(1)高于
(2)输油路线: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中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
(4)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水能、核能等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地质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
17.(探究性学习)读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图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
(1)根据材料比较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差异。
(2)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运输工程的建设,上海的能源结构有了较大改善,其中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明显上升,试分析该种能源消费比例上升带来的有利影响。
(3)我国能源消费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一种能源为主,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4)从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要说明解决中国能源不足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通过两图的对比,分析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第(1)题,分析能源消费构成不仅要注意数量的变化还要注意比重的大小。第(2)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对上海的影响。第(3)题,考查我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背景及其影响。第(4)题,能源的利用总是向无污染、高效能方向发展。
答案:(1)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2)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3)形成原因:我国煤炭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开采价格低,且技术难度不高。不利影响:煤炭发热量低;利用不便;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多,污染严重。
(4)调整及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