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是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但至19世纪后期
,因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所以又称科尔沁沙地。据材料回答1~3题。
1.我国科尔沁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
)
A.一个种群
B.一个生物群落
C.一个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不停地进行能量循环和物质交换,构成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脱离了环境将难以生存
C.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均能指示其所存在的自然环境
D.生物对其生存的环境影响极为微弱
3.要想使科尔沁草原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4.下列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的是(
)
5.在以食物链“草→羊→狼”形成的生态系统中,蕴藏的能量最丰富的是(
)
A.草
B.羊
C.狼
D.三者能量相等
6.读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
(2)补画图中缺少的箭头。
(3)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由以上可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应在种类和
上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护
。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蛇岛在1平方千米范围内生长着数以万计的蝮蛇,同时有大量的青蛙和鸟类,该岛四季长绿”。下列对前面叙述的评论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蛇岛的生态系统已失去平衡
B.蛇岛的生态系统处于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C.赶走飞鸟,捕捉青蛙,可使蛇的数量增加
D.大量的毒蛇和青蛙不可能同时存在
(2012·黄山高二检测)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2、3题。
2.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3.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4、5题。
4.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是(
)
A.海水综合治理差
B.海水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
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D.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红壤进入海洋
5.为防治海水富营养化,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可取(
)
A.研制“无磷洗涤剂”
B.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江河中
C.及时打捞收获快速生长的水藻
D.关闭生产洗涤剂的工厂
6.破坏生态平衡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全球角度看,当前尤以(
)
A.火灾为重
B.污染为重
C.地震为重
D.台风为重
二、非选择题
7.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澳大利亚原先没有兔子,欧洲人带去兔子养在动物园中,后来兔子跑到草原上大量繁殖,造成澳大利亚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1)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有哪些?
(2)分析兔子对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展而言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
(3)为什么澳大利亚不引进兔子的天敌对付兔子?
8.(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源头汇水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20世纪末,许多做着“淘金梦”的人进入三江源地区,掀起一股淘金热,滥挖滥采矿产资源,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些人受利益驱动,疯狂捕杀藏羚羊、野牦牛等,致使这些珍稀动物日益减少。鼠害猖獗,肆虐草原,它们在草皮下面打洞,吃牧草根茎,造成大片牧草死亡,再经风雪侵蚀,草原逐渐荒漠化。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澜沧江是世界第六大河,也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出我国后又称(
)
A.湄公河
B.伊洛瓦底江
C.湄南河
D.恒河
(2)藏北高原上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芜进而加剧荒漠化
B.植被破坏减轻,水土流失减轻
C.藏羚羊尸体腐烂而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3)导致三江源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010年8月19日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十周年纪念日,设立该自然保护区有何重大意义?
(5)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
正确的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搬出自然区,切实保护环境
B.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脱贫
C.青藏铁路改线绕过该地区,消除铁路建设对生态的破坏
D.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切不可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3.【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一片草地由在此生活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第2题,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能量的流动是递减的;所有的生物均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均能指示环境,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生物才能明显地指示自然环境;生物除了受环境的制约外,还对环境进行积极的反作用——改造环境。第3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远多于动物的数量。
4.【解析】选A。生产者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提供营养物质,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后再返还给环境。
5.【解析】选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级别越低,蕴藏的能量越高。
6.【解析】第(1)、(2)题,水稻利用水、土、光等非生物物质合成有机质,属于生产者;有害昆虫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有害昆虫为食,间接以水稻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水稻、有害昆虫、青蛙的排泄物和遗体均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说明它们是分解者。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有害昆虫因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数量大增,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第(4)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但这个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程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
答案:(1)生产者:水稻;消费者:有害昆虫、青蛙;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图略。(水稻指向有害昆虫和细菌、真菌;有害昆虫指向青蛙和细菌、真菌;青蛙指向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指向水、土、光)
(3)有害昆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或绝产。
(4)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能力提升】
1.【解析】选B。蛇岛上的动植物能很好地生存,说明此岛上的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没被破坏,并且一旦破坏其中的生物,整个生态系统有可能受损,所有物种的数量都有可能减少。
2、3.【解析】2选C,3选A。第2题,移植大树的目的是让大树尽可能地成活,在移植过程中和防治病虫害方面都要尽可能减少对大树的破坏。其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大树生存环境的改变。第3题,大量移植树木导致原生地植被覆盖率下降,使水土流失加剧,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生物群落,地表水下渗减少;森林对酸雨影响不大。
4、5.【解析】4选B,5选D。第4题,根据材料,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因此海水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导致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第5题,关闭生产洗涤剂的工厂不切合实际,应鼓励洗涤剂厂生产无磷或新型洗涤剂。
6.【解析】选B。全球性的问题中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
7.【解析】本题通过澳大利亚兔子大量繁殖而破坏草原的事例考查生态平衡的特征,即食物链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兔子对澳大利亚大陆来讲,是外来物种,因为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长期隔开,动植物都比较原始,进化较慢,特别是动物,只有一些低等动物。兔子进入澳大利亚后,因为缺少天敌,又有温暖的气候和大量的野草,所以繁殖迅速,兔子吃掉了大量牧草,影响牧羊业。如果澳大利亚再引进兔子的天敌,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新的生态破坏。
答案:(1)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没有严寒的冬天,且有大面积的草场,有利于兔子的繁殖。
(2)兔子吃掉了大量饲料牧草,同羊争食牧草,对牧羊业不利,是不利因素。
(3)可能会引发新的生态破坏。
8.【解析】第(1)题,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出境称湄公河,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是一条国际性河流。第(2)题,大量偷猎藏羚羊会直接危害该物种的繁衍生存。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雪山融化,水源减少;鼠患、过度放牧又导致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加剧了鼠害;而人类的盗猎又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4)题,三江源是我国一个特殊地带,由于其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使其具有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由此产生了一个十分珍贵的海拔较高的生态系统,这为世界范围内研究高海拔地域生态系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源。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保证我国及世界人民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还可以保护世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会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第(5)题,A项停止经济建设,居民全部搬出,不现实也不是根本措施;C项青藏铁路建设已充分考虑生态的保护;D项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有效措施,故选B。
答案:(1)A
(2)D
(3)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鼠害猖獗,乱采乱挖,过度放牧,偷猎乱猎等。
(4)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治荒漠化;防止河流水源减少;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的灭绝速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状况。
(5)B
【规律方法】青藏铁路建设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青藏高原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青藏铁路设计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对于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尽可能采取了绕避的方案。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时不仅吸纳了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的建议,还征求了当地牧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