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7: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态变化写照。据材料回答1~3题。
1.内蒙古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
)
A.一个种群
B.一个生物群落
C.一个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不停地进行能量循环和物质交换,构成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脱离了环境将难以生存
C.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均能指示其所存在的自然环境
D.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极为微弱
3.要想使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约有3个物种灭绝,显然我们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受损。据此回答4~7题。
4.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5.下列生态系统中相对较稳定的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荒漠
6.目前有些动物因为种群数量太少,被称为活着的灭绝物种,下列属于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的是(
)
A.自然选择
B.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C.物种退化
D.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狩猎,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7.生态入侵导致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环境的破坏
B.食物链的破坏
C.植被的破坏
D.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学因素
2012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主题是:义务植树共建绿色和谐家园,植绿护绿共创省示范文明城市。据此回答8、9题。
8.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不包括(
)
A.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
B.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C.增加用材林
D.为物种提供栖息地
9.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读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
(2)补画图中缺少的箭头。
(3)如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由以上可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应在种类______和______上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护________。
1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2月30日辽宁日报报道:专家称生态系统万一崩溃人类将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对人类有巨大的作用:首先,它具有产品功能;其次,它具有调节功能;再次,它具有支持功能;此外,它还有文化功能。总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健康,维持高质量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万一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将无法生存。
材料二
澳大利亚原先没有兔子,欧洲人带去兔子养在动物园中,兔子后来跑到草原上大量繁殖,造成澳大利亚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1)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有哪些?
(2)分析兔子对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展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
(3)为什么澳大利亚不引进兔子的天敌对付兔子?
12.(案例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组对青藏铁路野生动物的情况进行了连续地实地监测,发现尽管在青藏铁路建设阶段,藏羚羊的行为受到了一些扰动,但它们很快通过调整迁徙路线而适应了铁路工程导致的局部环境变化。青藏铁路修建了很多高架桥,在昆仑山-开心岭约259千米的藏羚羊主要迁徙区段,长度超过100米的大中桥就有143座,桥梁累计总长度达46千米,此外还有一些可供利用的小桥。以2006年为例,他们共观测到2
952只藏羚羊的回迁,其中98.17%的藏羚羊从野生动物通道中穿过,这说明藏羚羊迁徙已基本适应了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
试述青藏铁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一片草地由在此生活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第2题,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其中,能量的交换是递减的;所有生物均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均能指示环境,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生物才能明显地指示自然环境;生物除了受环境的制约外,还对环境进行积极的反作用——改造环境。第3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远多于动物的数量。
4~7.【解析】4选D,5选A,6选D,7选B。第4题,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第5题,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丰富,食物链越复杂,相对越稳定。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繁茂,物种繁多,食物链错综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相对较稳定。第6题,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的年代;物种退化也要经历漫长的年代,没有证据表明物种退化能在短时期内导致大量物种灭绝;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并不是人类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果,而是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狩猎,对其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的结果。第7题,新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不受食物限制以及天敌伤害,导致无节制地繁殖,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应当属于食物链的破坏。
8、9.【解析】8选C,9选D。第8题,本题考查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增加用材林不属于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第9题,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可进行判断。
10.【解析】第(1)、(2)题,水稻利用水、土、光等非生物物质合成有机质,属于生产者;有害昆虫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有害昆虫为食,间接以水稻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水稻、有害昆虫、青蛙的排泄物和遗体均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有害昆虫因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数量大增,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第(4)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但这个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程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
答案:(1)生产者:水稻。消费者:有害昆虫、青蛙。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图略。(水稻指向有害昆虫和细菌、真菌;有害昆虫指向青蛙和细菌、真菌;青蛙指向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指向水、土、光)
(3)有害昆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或绝产。
(4)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11.【解析】本题通过澳大利亚引进兔子的事例考查生态平衡的特征,即食物链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兔子对澳大利亚大陆来讲是外来物种,因为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长期隔开,动植物都比较原始,进化较慢,特别是动物。兔子进入澳大利亚后,因为缺乏天敌,又有温暖的气候和大量的牧草,因而繁殖迅速,兔子吃掉了大量牧草,影响牧羊业。如果澳大利亚再引进兔子的天敌,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新的生态破坏。
答案:(1)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没有严寒的冬天且有大面积的草场,有利于兔子的繁殖。
(2)兔子吃掉了大量作为畜牧业基础的牧草,同羊争食牧草,对牧羊业不利,是不利因素。
(3)可能会引起新的生态破坏。
12.【解析】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主要考查工程建设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将野生动物栖息地人为地割裂开,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缩小,迁徙通道受阻,同时交通噪音也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因此在铁路修建时应采取各种手段避免或减轻对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的影响。
答案: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