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1同步作业-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1同步作业-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8: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单选题
1.以下几项中,最能体现细胞学说的是(  )
①所有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④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⑤一个细胞可以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2.细胞学说是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只有施莱登和施旺
B.细胞学说表明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细胞学说揭示了病毒在结构上的特殊性
C.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发挥了重要作用
D.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等水平的认知过程
4.月季花是南昌市的市花。下列从细胞水平对月季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经过有性生殖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
B.体内的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月季花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D.每个体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5.归纳法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归纳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B.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C.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不可信的
D.根据人的骨骼肌细胞具有细胞核得出人的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不完全可信
6.从细胞到生物圈对应着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构成一个种群
B.某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C.草原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生命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层次
7.“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与其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杏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孤村、芳草、斜日、杏花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诗句中描述的最大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群落
D.一棵杏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8.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
B.病毒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系统
C.该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病毒的群体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
9.如图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序号和箭头依次代表了从微观到个体再到宏观的具体层次,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松树(个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①
B.比利时的维萨里和法国的比夏分别揭示了图中③和②所代表的结构层次
C.不能在题图中找到HIV相应的位置
D.④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10.每年12月,重庆巫山红叶迎来最佳观赏期。巫山红叶的物种繁多、分布面积广,主要以黄栌、枫树等为主,下列有关巫山县景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栌的叶子 ②枫树的细胞 ③枫树细胞中蛋白质分子 ④一棵枫树 ⑤神女峰的所有红叶 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 ⑦小三峡的所有生物 ⑧小三峡景区内所有竹木、猴群、水鸟
A.③②①④⑥⑤⑧⑦ B.②①④⑥⑧⑦ C.②①④⑤⑦ D.②①④⑥⑦
多选题
1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荷兰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D.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
12.对比人体皮肤纵切片和迎春叶横切片的光学显微镜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皮肤纵切片中含有多种细胞,每一种细胞都能承担各项生命活动
B.迎春叶叶肉细胞和人体皮肤细胞有某些共同的结构
C.人和迎春不可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D.人体皮肤和迎春叶均由多种组织构成,并能行使一定功能,所以两者都称为器官
非选择题
13.衡水湖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芦苇荡、荷花淀、白鹭、丹顶鹤等,其景色犹如人间仙境,吸引着大批的游客。请结合生物学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上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衡水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与白鹭相比,湖中的芦苇不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________;与细菌相比,白鹭特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中的鱼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事实或证据符合这一观点的是________。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摄食和运动
B.荷花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当敌害来临时,丹顶鹤惊飞
D.芦苇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14.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元凶之一,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中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肝细胞相比,病毒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HCV的化学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肝硬化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如何培养HCV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家是如何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

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施旺为什么说“现在,我们已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试分析原因。

(4)“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否暗示着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
(5)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1.【答案】 A【解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①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②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③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④⑤正确。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2.【答案】 C【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A错误;细胞学说仅表明所有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而非所有生物,B错误;细胞学说只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D错误。
3.【答案】 D【解析】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而非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错误;细胞学说并未涉及病毒,未揭示其在结构上的特殊性,B错误;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光学显微镜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C错误;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比夏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罗伯特·胡克则观察到并命名了细胞,后来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由此可见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等水平的认知过程,D正确。
4.【答案】 D【解析】 月季花属于多细胞生物体,需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D错误。
5.【答案】 C【解析】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C错误。
6.【答案】 B【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某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某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不是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故草原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C正确。
7.【答案】 A【解析】 诗句中提到的孤村是一个生态系统,杏花属于器官,芳草包括多种植物,但不是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不属于种群或群落,斜日属于无机环境,它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正确,B错误;诗句中描述的最大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C错误;杏树属于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8.【答案】 C【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D错误,C正确;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系统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
9.【答案】 B【解析】 图中①表示系统,松树(个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①,A正确;图中③和②分别代表组织、器官,比利时的维萨里和法国的比夏分别揭示了图中②(器官)和③(组织)所代表的结构层次,B错误;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不能在题图中找到HIV相应的位置,C正确;图中④代表细胞,④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D正确。
10.【答案】 D【解析】 ①黄栌的叶子是器官;②枫树的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③枫树细胞中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④一棵枫树属于个体;⑤神女峰的所有红叶不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⑥小三峡的所有黄栌属于种群;⑦小三峡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⑧小三峡景区内所有竹木、猴群、水鸟不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即②①④⑥⑦,D正确。
11.【答案】 AD【解析】 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C错误;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和分析,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D正确。
12.【答案】 AC【解析】 人体皮肤纵切片中含有多种细胞,每一种细胞都能承担特定的生命活动,并非各项生命活动都能承担,A错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人和迎春可以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C错误。
13.【答案】 (1)细胞、生物圈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2)系统 组织、器官和系统 (3)不属于 湖中的鱼包括多种鱼,是多个种群 (4)ABC
【解析】 (1)地球上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芦苇是植物,与白鹭相比,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白鹭是高等动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与细菌相比,白鹭还具有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
(3)因为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而湖中的鱼包括了多种鱼,是多个种群,不属于一个种群。
(4)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单个细胞就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荷花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遇天敌,丹顶鹤惊飞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完成;以上均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B、C符合题意;芦苇离体的叶绿体只是细胞器,而不是细胞,不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2)蛋白质和核酸 (3)不能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4)用活细胞培养HCV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解析】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所以与肝细胞相比,病毒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于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因此支持“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的第②种观点。(3)肝硬化病人不能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因为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4)在实验室只能用活细胞培养HCV,说明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15.【答案】 (1)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可信。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更具可信度
(3)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施旺通过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因此说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
(4)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老细胞由更老的细胞产生,如此向上追溯,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所以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5)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析】(1)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体解剖和显微观察来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的结论。
(2)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联系,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更具可信度,因此施莱登和施旺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可信。
(3)由于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施旺通过研究发现,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因此推倒了分隔动植物界的巨大屏障。
(4)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老细胞由更老的细胞产生,如此向上追溯,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所以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5)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揭示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