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5题。
1.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区域中的各种生物可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
A.2
B.3
C.4
D.5
4.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______类生物种群( )
A.2
B.3
C.4
D.5
5.如果该区域大量捕杀蛇,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青蛙数量减少
B.害虫数量减少
C.老鹰数量增加
D.作物产量大减
6.在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
①桑 ②基 ③蚕 ④鱼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池塘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①虾 ②藻类 ③浮游动物 ④小鱼 ⑤大鱼
A.②→①→④→⑤→③
B.②→③→①→④→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8.我国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中的一片草地构成( )
A.一个种群
B.一个生物群落
C.一个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不停地进行能量循环和物质交换,构成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脱离了环境将难以生存
C.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均能指示其所在的自然环境
D.生物对其生存的环境影响极为微弱
10.能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重新归还到环境中去,具备该功能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综合题
11.读“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
(2)补画图中缺少的箭头。
(3)如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由以上可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应在种类和________上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护____________。
12.19世纪中期,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运来24只澳大利亚没有的兔子供人观赏。不料,1863年动物园失火,幸免于难的兔子逃到草原上大量繁殖,造成了澳大利亚严重的生态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是什么?
(2)兔子对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不引进兔子的天敌对付兔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皮制成品价格高,因此被大肆捕杀,出售袋鼠皮制品和肉制品。该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A 4.D 5.B [第1题,图中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2题,图中的植物①利用太阳能、水、土、空气等非生物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是生产者。第3题,图中显示出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和植物—兔—鹰两条。第4题,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害虫—青蛙—蛇—鹰,包含5类生物种群。第5题,蛇大量减少后,青蛙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大增,害虫数量相应减少;鹰以蛇为食物,蛇减少后,鹰可以以兔为食物,数量变化不会很大。]
6.C [在生态系统中,桑基鱼塘的基是无机环境,桑是生产者,蚕和鱼都是消费者。]
7.B [任何食物链都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的,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虾→小鱼→大鱼。]
8.C [一片草地由在此生活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
9.B [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其中,能量的交换是递减的;所有的生物均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均能指示环境,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生物才能明显地指示自然环境;生物除了受环境的制约外,还对环境进行积极的反作用——改造环境。]
10.C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分解者具有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再归还到环境中去的功能。]
11.(1)生产者:水稻,消费者:害虫、青蛙,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图略。(水稻指向有害昆虫和细菌、真菌;有害昆虫指向青蛙和细菌、真菌;青蛙指向细菌、真菌;细菌、真菌指向水、土、光)
(3)害虫大量繁生,水稻减产或绝产。
(4)种群数量 生态平衡
解析 第(1)(2)题,水稻利用水、土、光等非生物物质合成有机质,属于生产者;害虫直接以水稻为食,青蛙以害虫为食,间接以水稻为食,它们都属于消费者;水稻、害虫、青蛙的排泄物和遗体均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说明它们是分解者。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害虫因天敌数量大量减少而数量大增,最终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第(4)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靠其自身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但这个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开发自然资源的程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
12.(1)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没有严寒的冬天,食物丰富,有利于兔子的繁殖。
(2)兔子吃掉了大量作为畜牧业基础的牧草,同羊争食,对牧羊业不利
(3)可能会引起新的生态破坏
(4)不合理。由于地质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无高级野生哺乳动物。袋鼠是其特有动物,是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袋鼠要加以保护,若大肆捕杀会令其数量锐减,甚至灭绝。当然,过多时应有计划的捕杀,以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内动植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保持生态平衡。
解析 兔子对澳大利亚大陆来讲,是外来物种。因为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隔开,进化较慢,动植物都比较原始,特别是动物,只有袋类动物等低等动物。兔子进入澳大利亚后,因为缺乏天敌,又有温暖的气候和大量的牧草,因而繁殖迅速。兔子吃掉了大量牧草,同羊争食,从而影响了牧羊业。如果澳大利亚再引进兔子的天敌,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引发新的生态破坏。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对其应加以保护,以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