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7: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森林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下列属于森林环境作用的是( )
A.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料
B.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木材
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林区为化学工业提供松脂
2.华北平原上的防护林带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治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荒漠化
C.防治旱涝 D.防治风沙和土壤盐碱化
3.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介绍说,中国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保护珍奇的动物
B.保护好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
5.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以“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
A.只需政府间合作
B.加快经济发展,加大生物保护资金即可
C.各国共同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D.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沙尘暴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当然,人们如果处理得不是很好也会加重沙尘的天气。影响东亚的沙尘主要是来自蒙古和我国的南疆盆地,还有内蒙古的西部这三个大沙源。沙尘产生的天气条件就是春暖之后气温迅速上升,使得本来的沙在地表出现的情况又增加了土壤迅速回温加重的情况,在整个沙尘不断移动的过程中会把下面的沙不断带上来。
材料二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杨勇说,他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长江、黄河源头地区近年来沼泽枯竭,草甸退化,湖泊退缩,水系干涸,局部地区出现了沙漠化征兆,比如在通天河和龙羊峡水库附近都出现了条带型沙化带。
(1)三个大沙源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自然原因:① ;② 。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3)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山东省的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反映?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2·海口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可以使下面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2011·浙江文综)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2、3题。
2.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4、5题。
4.维持这一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5.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6.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下列措施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就地保护—建动植物基因库
C.建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
D.在人口密集区建动物通道
二、非选择题
7.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 ;B是 ;C是 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 ,其作用是 。E是 ,其作用是 ,同时 ,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标。
(3)在长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8.(案例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地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渡渡鸟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
——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
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通过细致的研究最终推断出,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后,果实被消化掉了,种子外边的硬壳也被消化掉了,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渡渡鸟被灭绝以后,在西方就流传了一句谚语,叫“逝者如渡渡”。
(1)导致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2)以下举措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多选)( )
A.不乱砍滥伐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禁止偷猎
D.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宣传
(3)请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3.【解析】1选C,2选D,3选A。本题组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功能和保护措施。第1题,森林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A、B、D选项为森林的经济效益,C选项为森林的环境效益。第2题,华北平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旱涝、盐碱、风沙,防护林的主要功能为防治风沙和土壤盐碱化。第3题,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学生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③④两个措施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但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
4.【解析】选C。我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
5.【解析】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各国共同保护,是各国共同承担的义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荒漠化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干旱本身就存在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一方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营造黄河、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答案:(1)干旱 深居内陆 多山岭阻隔
(2)气候干旱和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措施:营造黄河、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能力提升】
1.【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经济受损。所以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恢复植被。
2、3.【解析】2选D,3选A。第2题,混合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节牧草和麦田的面积,可见该地的牧场并非天然草地,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粮食作物中相当一部分是作为牲畜的饲料,因此④正确。①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②中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③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为牲畜提供饲料,错误。第3题,题干中指出“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这就说明墨累河的水量会减少,湖泊面积会萎缩,湖中的水生生物会减少;由于大量的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当就会造成次生盐碱化;农场规模和数量扩大,会导致粮、草争水,为保护农场,牧草就会生长不良,因此④正确。
4、5.【解析】4选B,5选C。第4题,森林在维护生态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第5题,结合实际情况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
6.【解析】选C。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动植物基因库属于迁地保护;在人口稀疏区建动物通道。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林业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和生态林建设状况。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其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干流泥沙含量;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
答案:(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 横断山区 台湾、福建、江西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的泥沙淤积
(3)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
对水质的影响:由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使入河泥沙量减少,水质提高。
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介绍可以看出,人为地疯狂猎杀导致了渡渡鸟的迅速灭绝。第(2)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第(3)题,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
答案:(1)人类的过度捕猎
(2)ABCD
(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集,是未来农林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规律方法】物种灭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