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2 17: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生态环境保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  )
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 D.提高了经济收入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据某报2010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 400元/斤。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 
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 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综合题
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简单说出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2)说出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
(3)河西走廊也是我国沙尘暴多发的地区。当地的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频发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1.C 2.A [第1题,判断某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地区的关键是看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是整个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沼气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性气体,而温度太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沼气池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可以减少对林、草等植被的破坏;沼气池的废液和废渣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第2题,南方地区气温高、沼气的利用时间长。发展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从而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3.C 4.C [第3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第4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
5.B 6.A [第5题,过度捕捞使长江的刀鱼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江水污染又使刀鱼的生长环境恶化。第6题,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可控制人们的捕捞活动,促进刀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增养,可加快刀鱼的繁殖。]
7.B [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8.(1)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或危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上风向地区荒漠化的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解析 思考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危害时可借助荒漠化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帮助分析:
第(1)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第(2)题,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3)题,沙尘暴形成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荒漠化的土地就是沙尘暴形成的“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