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习:27 免疫调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习:27 免疫调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23: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27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
B.辅助性T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
D.体液免疫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下列关于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B.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C.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D.扁桃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质,在肺、心脏、肾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表面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仅会导致患者肺部发生病变
B.新型冠状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直接导致患者患自身免疫病
D.患者康复后,体内可能会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4.(2024吉林卷)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
B.直接加工处理抗原的细胞器有①②③
C.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直接联系
D.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
5.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B.与方法②相比,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若某人被毒蛇咬伤,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6.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兔的脊髓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 d的兔的脊髓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兔的脊髓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14 d的兔的脊髓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产生抗体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7.(2022山东卷)将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如下图所示,简称双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抗可同时与2种抗原结合
B.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
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
D.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8.下图表示两种不同抗原刺激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强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免疫强度增强主要是由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引起的
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C.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首次注射B抗原的免疫强度弱于二次注射A抗原
D.不同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9.下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①②分别为抗体和细胞因子
B.当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不具有体液免疫能力
D.注射某些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
10.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X细菌免疫过的小鼠甲和未对X细菌免疫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4组未接触X细菌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分别注入等量的X细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Ⅰ、Ⅱ两组实验结果说明X细菌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
C.Ⅱ组与Ⅳ组对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内细菌的繁殖
D.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X细菌的免疫为细胞免疫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会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发生的概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TLR4的本质是      。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会引起                ,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      ,从而抑制NF-kB的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概率。
(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      免疫。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死亡,该现象属于      。
12.科学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    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    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进而激发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      可作用于已被少数抗原刺激的     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对癌症患者的治疗,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产生的,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子会    (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容易扩散和转移,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          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    免疫。
答案:
1.A 能分泌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只能使含抗原的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出抗原,并不能将抗原消灭。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2.D 淋巴结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扁桃体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3.D 由题意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肺部发生病变,还会影响心脏、肾和肠道细胞的生理活动,A项错误。新型冠状病毒囊膜表面的刺突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B项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但不会导致患者患自身免疫病,C项错误。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康复的患者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项正确。
4.D 摄取抗原的方式是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需要膜蛋白的参与,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抗原先由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形成①吞噬小泡,再呈递给③溶酶体进行加工处理,不需要经过②内质网,且①也不是细胞器,B项错误。MHCⅡ类分子是一类分泌蛋白,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由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再通过囊泡运输传递给高尔基体,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间接联系,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由囊泡呈递到抗原呈递细胞表面,D项正确。
5.A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且该种免疫力更持久,A项正确。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B项错误。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C项错误。当被毒蛇咬伤后,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蛇毒,D项错误。
6.B 兔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通过体液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干燥了14 d的兔的脊髓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是仍然具有抗原的特性,B项错误。注射新鲜的兔的脊髓提取物后,甲体内既发生了非特异性免疫,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由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产生抗体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项正确。
7.D 双抗同时含有抗体1、2的部分结构,可与2种抗原结合,A项正确。根据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利用双抗可以将蛋白类药物运送至靶细胞,B项正确。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2种抗原,才能刺激机体产生2种B细胞,进而产生2种抗体,而不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C项正确,D项错误。
8.B A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作用。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其在首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同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不同,所以有些疫苗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9.D 由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因子,②是抗体,A项错误。当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发自身免疫病,B项错误。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T细胞不能形成,但B细胞可以形成,部分体液免疫可以没有T细胞参与,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能力,C项错误。注射某些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再次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记忆细胞(细胞二、细胞三),D项正确。
10.B Ⅲ组和Ⅳ组(分别注入未对X细菌免疫的小鼠乙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由题图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给未接触X细菌的小鼠注射经X细菌免疫过的小鼠体内的T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入等量的X细菌,脾中活细菌的相对值受抑制(Ⅰ曲线),而注入经X细菌免疫过的小鼠体内的血清,不能有效抑制脾内细菌的繁殖(Ⅱ曲线),说明小鼠对X细菌的免疫为细胞免疫,X细菌生活在细胞内而非小鼠的内环境中。
11.答案 (1)抗原 受体蛋白(糖蛋白)
(2)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 TLR4内吞
(3)非特异性 细胞凋亡
解析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的本质是受体蛋白。(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的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概率。(3)该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对大部分病原体均起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死亡,该现象属于细胞凋亡。
12.答案 (1)胞吞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2)识别 信息交流 巨噬细胞、B细胞
(3)细胞因子 B淋巴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减少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