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tíng( ) nínán( ) 鲜妍( ) 柔嫩(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嘴上说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把努力坚持到底的人却少之又少。成功从来都不是传奇的一跃而上,而是一步一步________走出来的。只有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________,才能品尝到成功的________。
A.脚踏实地 寂寞 甘泉 B.勇往直前 冷漠 绿洲
C.勇往直前 寂寞 绿洲 D.脚踏实地 冷漠 甘泉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寻访”改为“寻找”)
B.目前,我国发现的时间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村1978年出土的青铜刀。(把“1978年”调到“是”和“在”之间)
C.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在“爱国”前加“是否”)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量明显减少。(删掉“的原因”)
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7.星海中学“萤火虫”微公益联盟将举办“爱心传递,帮扶他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联盟决定召集所有成员于9月28日下午4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活动启动仪式,请你将下面的通知内容补充完整。
通 知
全体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海中学“萤火虫”微公益联盟
9月25日
(2).联盟对参加活动的45名成员做了公益服务类型意向的调查,结果见下表。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信息。
“萤火虫”微公益联盟公益服务类型意向调查统计表
服务类型 打扫绿化带 去敬老院服务 社区文艺演出
人数 25 5 15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是风 是月 是桃花
是馨香一瓣
你是风中的杨柳
嫩绿的枝桠 风中闪
是婀娜 是娇艳
你是水中的倒影
是暖 碧波连连
是柔情 在我的眸子里闪
你是思念 是心田
是一粒种子 在风中舞
是希望 盛开在心间
莺轻轻的唱 燕翩翩的舞
春摇动枝蔓 激情
你是绿 是春色无限
谁不爱这春天 柔软
风轻云淡 伸出双臂
呼吸 爱的缱绻
你是心头的朱砂 红艳
在我的心头 生茧
你是相思的泪滴 一串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永恒
美好 一如初相见
是一幅画 一首诗 不倦
你是人间四月天 可人
你是精灵 牵动
痴心人儿一个 无怨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诉说
一段情 一段爱恋
岁月洗礼亘古 不变
想着你的笑魇 如樱花般
灿烂 滴落的残红 恰好
我轻轻的拾起 亲吻 流水的华年
你是红 如霞 你是绿 如莲
你是紫色的玫瑰 七色花
是染坊 浸入我梦中的斑斓
你是人间四月天 是期盼
是陪伴 你的情
萦绕心头 不见不散
你是书笺 记忆留下的墨点
晕染 是彼岸花 娇香
根 在我的心帘
你是夜空 眨呀眨的眼
是希冀 是牵念
共一轮 明月 蔚蓝
最美四月天 如梦如幻 深深的
眷恋 尤爱一句誓言 百倍胜过
—— 我爱你 最美四月天
8.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心中的爱与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进行比对,并用排比句式将画面连接,使得情感起伏荡漾。
B.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词语,如鹅黄、绿、白莲等词,构建了温暖的意象组合,展示出温馨柔媚的情调。
C.诗中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意象的灵动美丽,同时也展露了作者内心对于新生的喜悦。
D.诗中的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四月天里有人们的笑声、风声、雨滴声以及燕子的呢喃声等,这些声音热闹而杂乱。
9.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采用大量的比喻。请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10、这首诗第三节句式发生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是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文化背景下所保留的大量丰富多彩的活态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且在稚拙的艺术形式的表层下,活脱脱地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其材质之轻和所承载的内容之重是其他的任何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②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选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民间剪纸这样的民间艺术离普通大众的距离也在逐年加大。在农村,原本有剪纸参与的民俗在不断消逝;而在大城市,大部分人接触剪纸的机会非常少。虽然,城市中每到逢年过节小商品市场、庙会上也会有剪纸的出售,但因为其包装简单,价格低廉,许多人只将剪纸看成一次性消费的小玩意,多是图个喜气,并非节日中缺一不可的东西。在大多数剪纸消费者心目中,剪纸是“传统”“乡土”的,跟西方的油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虽然到了传统节日,消费者会购买剪纸作为节日装饰,但他们更相信,在家中挂上一幅西方油画才是品位的象征。这既是中国不重视民间文化、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在新时代,强势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冲击的表现。
(节选自《保护传统中国民间剪纸需要促进普通大众对剪纸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材料三】
①在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途径中,一幅幅创新的公益海报让人们眼前一亮,尤其让人们惊喜的是把剪纸艺术融进公益海报的宣传当中。这种做法不仅达到剪纸文化保护的宣传作用,而且创新了公益海报的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公益海报途径宣传剪纸文化的传承和渗透,不仅让人们领略了剪纸艺术的魅力,而且在诠释慈孝、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等传统道德的方面也做出了惊人的启示效果。
②现如今,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再单单靠着民间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各种新的方案和途径正悄悄酝酿。公益海报形式宣传保护剪纸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实践途径,它的出现,有种夺人耳目的效果。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广泛流传,艺术优美,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在公益海报宣传实践途径下,定会效果非凡。
(节选自刘仲惠《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以公益海报实践途径为例》)
12.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在2006年,剪纸艺术遗产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在许多人看来,剪纸虽是一次性消费的小玩意,但为图喜气,它是节日中缺一不可的东西。
C.用公益海报形式宣传剪纸文化的传承和渗透,在传统道德方面有着惊人的启示效果。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优美的艺术,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
13.阅读材料一,分析剪纸艺术具有哪些价值特点。
14.阅读材料二,谈谈剪纸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形成原因。
15.综合以上材料及生活实际,请你就保护和发扬剪纸艺术,提三点可行性的建议。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索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有删改)
1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节为一层,写了两个海员的对话;第二层揭示海员话中所包含的意蕴,表层是两个海员的不同心态,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B.本诗的主体内容是两个海员富于形象的话,这两句话由两个象征性意象“洁白的浪花”“铁索的喧哗”组成。
C.起锚时洁白的浪花,终会迎来抛锚时铁链的喧哗。诗人对这段完美的航程截取“起锚”“抛锚”两个瞬间场景来写,准确精练地写出海员的心情。
D.这首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海员们为什么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人没有说,他在“出发”和“到达”之间留出了空白,让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1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起锚”“抛锚”两组时空相距甚远却有内在联系的意象,并用意象组接的特殊手法去反映生活,使诗歌获得了奇特的美学效果。
B.本诗艺术结构巧妙。“洁白的浪花”和“铁索的喧哗”,分别写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艺术感染力的追求。
C.本诗第一、二节语言组合长短对等,音律节奏相同,只是两组意象逐层递进,在动词和形容词上略有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锚链的声音,生动鲜活。
D.本诗完全采用口语入诗。第一、二节写两位海员的散文句式的诗行长达二十余字,但念起来像山泉一样自然流泻,显示出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美。
18.“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中的“盼望出发”“盼望到达”如何理解?
19.诗人在写“起锚”和“抛锚”时,大胆舍弃其他一切描绘,集中笔墨只写了“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索的喧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示 爱
廖玉蕙
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
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
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上午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选自《读者》)
20.在下面横线处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______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______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______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______的。
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22.文章末段画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
答案
1、娉婷 呢喃 yán nèn 2、带—戴 连—莲 3、总结上文。4.A 5.A 6.C 7.(1)[示例]兹定于9月28日下午4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爱心传递,帮扶他人”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请大家准时参加。(2)[示例]超过一半的成员选择打扫绿化带,三分之一的成员选择社区文艺演出,极少数成员选择去敬老院服务。
8.D
9.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点出作者要赞颂的对象,抒发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之情。
10.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使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跃然纸上。
11、总结全诗,深化主题,照应题目和第一节,使诗歌结构完整。
12.B 13.①是我国漫长的农耕文化背景下的活态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②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③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14.现状:农村剪纸艺术正在逐渐消亡;城市中的人们只将剪纸当作小玩意,认为它是“传统”“乡土”的。 原因:①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②中国不重视民间文化、传统工艺的延续。③强势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冲击。 15.建议:①加强剪纸艺术的宣传程度,使更多人认识到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价值。②拓宽剪纸表现内容,创新剪纸艺术保护和传承的途径。③加强剪纸艺术在教育中的融入,在学校开设剪纸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④ 利用现代媒体和技术进行推广,如制作纪录片、短视频等在媒体平台上传播。⑤开发剪纸艺术相关的应用程序,提供剪纸教学、作品的展示功能。
16.A 17.C
18.①“盼望出发”呼应“起锚”,是新的航行的开始;“盼望到达”呼应“抛锚”,是一次航行的结束。这表达了海员们同样的心情和愿望,即对航海事业无限的热爱之情。②“盼望出发”是期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是向往胜利之地。③这两个短语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生活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海员”,都希望“出发”和“到达”。在人生的征途,每个人都会不停地遇到各种风浪,而真的猛士,应该像英勇的海员那样,敢于“起航”、渴望到达。
19.①船在起锚出航时,铁锚出水激起浪花;抛锚时,锚链发出磕碰船舷锚洞的响声。从这些描绘中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微,剪裁布局之精心。②诗人集中笔墨写海员盼望起锚时的“浪花”、抛锚时的“喧哗”,使得海员的盼望具体化、生活化,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也表现了诗人对海员内心世界准确而深刻的把握。③洁白的“浪花”与铁链的“喧哗”,从视听结合的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海员的欢悦心情,衬托出海员们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及搏击风浪的豪情。
20.害羞 别扭 着急 紧张
21、①“示爱”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围绕示爱展开叙述。②“示爱”重在“爱的表达”,是本文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自己付出良多的亲人,不仅要从行动上爱他们,还应该把这种爱用语言传递给对方。③文中的“示爱”并非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男女之间表达爱意,这与文章内容形成了反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不能。理由:“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心境上的影响。若删掉,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3、①女儿的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为下文“我”向母亲示爱做铺垫。②正是女儿的“甜言蜜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勇敢表达爱。从这种意义上说,女儿成了“我”的情感导师。③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会了向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加强了文章主题的表达。〔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