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科学发现的机遇,
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
第五单元
活动日期:2025年4月
表里的生物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
16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作家、诗人、翻译家。1927年,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问世,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他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山水》等10多部文学作品,曾多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活动一
1.交流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黄何瑶
裘茜媛
学习活动一
1.交流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黄何瑶
裘茜媛
√
学习活动一
1.交流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黄何瑶
裘茜媛
√
学习活动一
1.交流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黄何瑶
裘茜媛
学习活动一
黄何瑶
裘茜媛
√
√
1.交流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2.说说“我”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用横线画出“我”发现的现象。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用横线画出“我”发现的现象。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用横线画出“我”发现的现象。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是怎样一步步得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结论的?
1.独立学习:依据范例,画出“我”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学习活动二:“我”为什么会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学习活动二
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是怎样一步步得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结论的?
1.独立学习:依据范例,画出“我”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小组合作:把“现象”和“结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在词卡上。
注意: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说明观点
阐述理由
张贴板贴
画出语句
……
学习活动二:“我”为什么会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学习活动二
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是怎样一步步得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结论的?
1.独立学习:依据范例,画出“我”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小组合作:把“现象”和“结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在词卡上。
3.展示汇报:汇报时各有任务。
说明观点
阐述理由
张贴板贴
画出语句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学习活动一: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学习活动二
得出的结论:表里有一个生物。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学习活动二: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学习活动一:探究发现小蝎子的奥秘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学习活动二
得出的结论: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学习活动三
你觉得文中少年冯至的探究经历有没有意义?结合文中事例或实际生活,对文中人物的探究经历作出评价。
学习活动三
评价标准
★★★ ★★ ★
能明确表达观点,并用两个理由来证明观点。 能明确表达观点,并用一个理由来证明观点。 能大致表达观点,并用一个理由来证明观点。
能够结合课文依据或生活实例来说清理由,事例与理由之间一一对应。 能够大致结合课文依据或生活实例来说清理由,事例与理由之间较为匹配。 能够结合课文依据或生活实例来说理由,但事例与理由之间不够匹配。
能有条理、流利大方地表达。 能大致有条理、大方地表达。 能大致流利大方地表达。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冯至(1905-1993),作家、诗人、翻译家。1927年,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问世,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他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山水》等10多部文学作品,曾多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冯至的成就
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①找:从“我听到的、我想到的、我看到的”三个角度来思考,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并填写每一次探究的结论。
②说: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准备汇报。
冯至(1905-1993),作家、诗人、翻译家。1927年,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问世,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他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山水》等10多部文学作品,曾多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冯至是研究杜甫的专家,撰写的《杜甫传》在详尽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作了清晰的论述,毛泽东曾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冯至的成就
科学发现的机遇,
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