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15.3.1 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 .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下载图片共同特点等腰三角形你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AB和AC叫做腰;
另一条边BC叫做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BAC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ABC和∠ACB叫做底角.如图,△ABC中,AB=AC,那么△ABC就
是等腰三角形.
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有底角和底边.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AD=BD,请大家数一数,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ABC(AB=AC),△ADB(AD=BD)若将条件改为AB=AC ,AD=BD=BC,则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ABC(AB=AC)
△ADB(AD=BD)
△BDC (BD=BC)心灵手巧材料: 剪刀、一张矩形纸方法:(1)先将矩形纸按图中虚线对折;
(2)剪去阴影部分; (3)将剩余部分展开.
大胆猜测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刚剪好的等腰三角形
纸片,它除了两腰相等以外,你还能发
现什么?ABC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返回设问: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猜一猜猜想等腰△ABC有哪些性质? 角: ① ∠B = ∠C
② ∠BAD=∠CDA
③∠ADC= ∠ADB=900
边: ④BD = CD → 两个底角相等
→ 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
→ AD为底边BC上的高
→ 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
结论: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可简记为“三线合一”)证明: 取BC的中点D连接AD.
在△BAD和△CAD中,AB=AC ( 已知 ),BD=CD ( 辅助线作法 ),AD=AD (公共边) ,∴ △BAD ≌ △CA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D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作底边中线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AB=AC ( 已知 ),∠ 1= ∠ 2 ( 辅助线作法 ),AD=AD (公共边) ,∴ △BAD ≌ △CA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12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作顶角的平分线D证明: 作底边高线AD.
AB=AC ( 已知 ),AD=AD (公共边) ,∴ Rt △BAD ≌ Rt △CAD (HL).∴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D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作底边的高线在Rt△BAD和△RtCAD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且∠B=80° ,则∠C= ___度,∠A=____度?∵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B=80° (已知)
∴∠C=80°
又∵∠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A=180°- ∠B-∠C
∠A=2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操练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且∠ A=50° ,则∠B=——度,∠C=——度?∵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又∵∠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
∠A=50° (已知)
∴∠B=65°
∠C=65°
性质应用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和∠C的度数.解: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6°,∠ABC=∠C=72°.3.已知:如图,∠AOB=15?,并且OA=AB=BC=CD.
求证:∠1的度数.课内练习解:
∵OA=AB=BC=CD,
∴△OAB、△ABC、△BCD是等腰
三角形,
∵∠AOB=15?,∴∠ABO=15?,
∴∠CAB=∠AOB+∠ABO=30?,
∴∠CBD=∠AOB+∠ACB=45?,
∴∠BCD=90?,
∴∠1=180?-30?-90?=60?.4.已知:如图,AB=AC,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点D,∠A=40?.
求证:∠DBC的度数.课内练习解:
∵AB=AC,∠A=40?,
∴∠ABC=70?,
∵E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BD=∠A=40?,
∴∠DBC=70?- 40?=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
内角也为60°. ( )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 ( )
(4)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 (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30° B.150° C.30°或150° D.120°1.△ABC中,AB=AC,∠A=70°,则∠B=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底角的外角为105°,那么它的顶角为______度 C55° 30 2. 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AD ⊥BC,已知BD=2cm,求DC=___cm, BC=___cm?∵ AB=AC ,AD ⊥BC(已知)
∴BD=CD(等腰三角形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D=2cm(已知)
∴CD=2cm3.已知AD⊥ BC,试找出等腰三角形ABC (AB=AC)中,存在相等关系的量.∠B=∠C
∠1=∠2
∠BDA=∠CDA=90°
BD=CD1.(2010.江西)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四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 8 B. 7 C. 4 D. 3.2. (2010.宁波) 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AB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⒊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① 顶角+2×底角=180°② 顶角=180°-2×底角③ 底角=(180°-顶角)÷2④0°<顶角<180°
⑤0°<底角<90°结论:在等腰三角形中,40 °35 °,35 °70°,40°或55°,55° 4.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ABC中, AB=AC时, (1) ∵AD⊥BC,∴∠_____ = ∠_____,____= ____. (2) ∵AD是中线,∴____⊥____ ,∠_____ =∠_____.(3) ∵AD是角平分线,∴____ ⊥____ ,_____ =_____.BADCADCADBDCDADBCBDBADBCADCD5.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则点D到AB,AC的距离相等.请说明理由.解:相等,理由如下:
连接AD
在△ABC中,
∵AB=AC,D为BC中点
∴AD平分∠BAC
∵DE⊥AB,DF⊥AC
∴DE=DF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性质1:等边对等角性质2:“三线合一”常用来证明两角相等,求等腰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三线”是常用的辅助线. 等 腰 三 角 形性质应用教材
P123练习第1、2、3题
P136练习1、2、3、4题
P139练习15.3第1题再见《15.3.1等腰三角形》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教材通过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叠合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并对性质1进行了证明,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等边三角形性质及等腰三角形性质2,这里“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的
1、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个推论;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难点是“三线合一”的理解及例1的讲解.
难点是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发现法和启发诱导教学法,与学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
长方形纸片、剪刀、自制等腰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活动1: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已的看法,教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归纳: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板书).
教师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因此不能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是它的对称轴.
二、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2: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把边AB叠合到边AC上,这时点B与C重合,并出现折痕AD,观察图图形,△ADB与△ADC有什么关系?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AD与BC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ADB与△ADC重合,∠B=∠C,∠BAD=∠CAD,∠ADB=∠CDA,BD=CD
活动3:由上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如下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板书).
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可结合图形回答.
(板书)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说明:将等腰三角形写成已知时,通常写成“在△ABC中,AB=AC”而不写成“等腰”两个字.
教师引等学生回答:要证两个角相等可以转化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全等,而图形只有一个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使它转化为两个三角形?
通过刚才的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很容易得到辅助线,作高AD或作顶角的平分线AD,可由两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给订正.
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它辅助线的作法,教师可作提示:作中线AD,由学生口答,或者指导学生看课本证明.
教师归纳等腰三角形性质1,并指出它的几何符号语言的书写:
如上图:∵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教师提出问题:练习1(口答)
1、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一个锐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0°,那么它的顶角的度数是多少?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多少?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那么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其它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6、等边三角形各内角有什么关系?各等于多少度?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归纳:
(1)等腰三角形中顶角与底角的关系:顶角十2×底角=180°
(2)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板书)
教师与学生合作分析,口述(2)的证明过程.
活动4:提出问题:从性质1的证明过程可以知道,BD=CD,
∠ADB=∠ADC=90°,由此,你能得出等腰三角形还具有什么性质?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所发现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板书).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板书).
活动5:教师出示课本例1(小黑板显示).
例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是底边的两点,且BD=AD,CE=AE,求∠DAE的度数.
分析例1,剖析推理方法及依据,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例1过程,解略.
例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和∠C的度数.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2:课本练习第3(出示小黑板)
如图,在ABC中,AB=AC
(1)∵AD⊥BD,∴∠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______、______重合)
(2)∵AD是中线∴_____ ⊥_____;∠_____= ∠_____(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_____、_____重合)
(3)∵AD是角平分线∴____ ⊥ ____;____= ____(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______、_____重合)
四、师生互动,总结新知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用自己语言归纳,教师适时点评,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性质;4、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作底边上的高、作底边上的中线、作顶角的平分线).
五、作业设计,强化新知
课本P134练习第2题,P136练习1、2、3、4题
习题15.3第1题.
《15.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习题
1、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BAC+∠DAE=150°,
则∠BAC的度数是( ).
A.105° B.110°
C.115° D. 120°
2、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且三长边长都是整数,则三角形的腰长是 .
4、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B=30°,AD=2cm,则AB的长度是( )
A.2cm B.4cm C.8cm D.16cm
《15.3.1等腰三角形》习题
1.在△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
(1)∵AD平分∠BAC ∴ = ; ⊥ ;
(2)∵AD是中线 ∴∠ =∠ ; ⊥ ;
(3)∵AD⊥BC ∴ = ;∠ =∠
2.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角平分线AE交CD于H,EF⊥AB于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CD=∠B (B)CH=CE=EF (C)CH=HD (D)AC=AF
3、已知△ABC中,∠BAC=90°,AB=AD=AC,AD与BC相交于E,∠CAD=30°,
求∠BCD和∠DBC的度数.
4、△ABC中,∠ACB=90°,AC=AE,BC=BF,求∠ECF的度数.
5.已知:如图:△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D,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DE交BC于点F,若F 是DE中点,求证:BD=CE.
课件14张PPT。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的中垂线.思考 :1.如图:ΔABC中,已知AB=AC∠ B= ∠ 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2、反过来:在ΔABC中,∠ B= ∠ C,AB=AC成立吗?ABC已知:⊿ABC中,∠B=∠C求证:AB=AC证明:∴ ⊿ADB≌ ⊿ADC(AAS)∴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过A作ADBC,D为垂足,
∠ADB= ∠ADC=90 °.
在⊿ADB和⊿ADC中
∴∠B= ∠C
∠ADB= ∠ADC
AD= AD
已知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在△ABC中, ∵∠B=∠C ( ) ∴ AC=AB. (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这又是一个判定两条线段相等根据之一.
推论1:证明已知:如图,⊿ABC中, ∠ A=∠B=∠C
求证:AB=AC=BC
证明:在⊿ABC中
∵ ∠ A=∠B(已知)
∴BC=CA(等角对等边)
同理CA=AB
∴BC=CA=AB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证明问题: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第一种情况:当顶角是60度时.
第二种情况:当底角是60度时.已知: ⊿ABC中,AB=AC, ∠ A=600.
求证:AB=AC=BC证明: ⊿ABC中
∵AB=AC,
∴ ∠B=∠C (等边对等角)
∵ ∠ A=600
∴ ∠B=∠C = 600
∴AB=AC=BC
已知: ⊿ABC中,AB=AC, ∠B=600.
求证:AB=AC=BC证明: ⊿ABC中
∵AB=AC,
∴ ∠B=∠C (等边对等角)
∵ ∠ B=600
∴ ∠C = 600
∴∠ A=600
∴AB=AC=BC
推论2.
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90°∠A=30°,若延长BC到点D,使BC=DC,则△ABD是等边三角形.则AB=BD=AD=2BC. ABDC30°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00 问:如图,下列推理正确吗? (等角对等边)(等角对等边)错,因为都不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边对等角,3. 三线合一.4.是轴对称图形.2.等角对等边,1.两边相等.1.两腰相等. 作业
1、练习1、2、3
2、习题15.3的2、3、4题课件2张PPT。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底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解:
∵AB=AC,∴∠B=∠C,
∵AD=AE,∴∠ADE=∠AED,
∴∠BAD=∠CAE,
∴△ABD≌△ACE,
∴BD=CE.课件2张PPT。已知:如图,∠AOB=15°,并且OA=AB=BC=CD.求证:∠1的度数.解:
∵OA=AB=BC=CD,
∴△OAB、△ABC、△BCD是等腰三角形,
∵∠AOB=15,∴∠ABO=15°,
∴∠CAB=∠AOB+∠ABO=30°,
∴∠CBD=∠AOB+∠ACB=45°,
∴∠BCD=90°,
∴∠1=180°-30°-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