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课件 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课件 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4 1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2节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3-4课时)
古诗鉴赏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这些诗句分别描述了哪种动物,以及它们的什么行为

【任务一】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探究“蚕的一生”
结合饲养蚕宝宝的活动,构建桑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成虫
【任务一】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探究“蚕的一生”
与桑蚕的一生对比,蝗虫、蝼蛄等昆虫的一生有什么不同?
没有蛹期
【任务一】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探究“蚕的一生”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有一些昆虫(如蚕),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另一些昆虫(如蝗虫)一生只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拓展
【任务一】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探究“蚕的一生”
蝗虫的成虫跳的远,飞行能力强,很难被消灭。蝗虫的幼虫,没有翅,只能爬行和跳跃,活动范围较小,便于集中消灭,因此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
(课本18页)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解密“青蛙的变态发育”
为什么青蛙受精卵要粘连成团?
提高孵化的存活率
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完成。雄蛙和雌蛙在水中抱对,雄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后,很多受精卵粘连成卵块或卵带。
根据青蛙的生活史,将蛙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名称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里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解密“青蛙的变态发育”
(课本19页)
受精卵
胚胎
蝌蚪
幼蛙
成蛙
结合教材表1.2-1,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解密“青蛙的变态发育”
(课本19页)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运动方式 呼吸器官
蝌蚪 鳃
成蛙 肺和皮肤

水陆两栖

四肢
游泳
游泳、跳跃
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青蛙、蟾蜍、蝾螈等两栖类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之一。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解密“青蛙的变态发育”
(课本19页)
青蛙的抱对行为能促使雌蛙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同时排入水中,属于体外受精,有利于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
【任务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解密“青蛙的变态发育”
受精方式
①体外受精:在生殖季节,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遇到卵细胞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体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环境。
②体内受精:陆生动物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
拓展
【任务三】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设计“鸟类繁殖观察计划”
交配
产卵
小组设计观察计划
每组选择一种行为(如“筑巢”),设计观察方案。
【任务三】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设计“鸟类繁殖观察计划”
内容模板(参考)
①观察目标(记录巢的材料、位置)
②工具(望远镜、记录表)
③注意事项(不干扰鸟类)
④……
【任务三】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设计“鸟类繁殖观察计划”
(课本20页)
①鸟类通常选择温暖、干燥且安全的地方等合适场所筑巢,如树枝、岩缝或人工建筑物等。有利于保护鸟蛋免受恶劣天气和天敌的侵害;
②鸟类在育雏方面表现出更为精细和复杂的行为,它们会精心选择食物,同时,鸟类还会竭尽全力保护雏鸟免受天敌的袭击;
③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④雌鸟会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较大型的卵;
⑤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产出的卵需要由亲鸟孵卵才能继续发育,亲鸟孵卵时为何要翻动鸟卵,使其均匀受热;
⑥有一些孵化出来的雏鸟尚未充分发育,还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
胚胎发育方式
卵生: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母体体外发育;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如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低等的哺乳动物等。
胎生: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母体子宫内发育;营养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如绝大多数哺乳动物。
卵胎生:指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的生殖方式;母体体内发育;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营养;如鲨、蝮蛇等。
拓展
【任务三】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设计“鸟类繁殖观察计划”
【课堂总结】三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对比(表格或思维导图)
对比维度 昆虫 两栖动物(例:青蛙) 鸟类(例:家燕)
生殖方式 卵生 卵生(水中产卵) 卵生(陆地产硬壳卵)
受精方式 体内受精(如蚕)或体外受精(少数) 体外受精(水中完成) 体内受精
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直接发育
- 完全变态(蚕、蝴蝶):卵→幼虫→蛹→成虫 卵→蝌蚪→幼蛙→成蛙 受精卵→胚胎→雏鸟→成鸟
- 不完全变态(蝗虫):卵→若虫→成虫
发育阶段特点 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异大(完全变态) 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 雏鸟形态与成鸟相似,需亲鸟喂养
繁殖行为 简单(产卵后通常不照顾后代) 抱对行为(提高受精效率) 复杂(求偶、筑巢、孵卵、育雏)
环境适应性 陆地环境为主(卵和幼虫适应干燥) 依赖水环境(受精和幼体发育需水) 适应陆地(卵壳保护胚胎,亲鸟孵卵)
典型例子 蚕(完全变态)、蝗虫(不完全变态) 青蛙、蟾蜍 燕子、麻雀、鸡
例1.如图所示是蝗虫和家蚕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两种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B.蝗虫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有较大差异
C.蝗虫一生要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D.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一个③蛹期
课堂练习
B
例2.永嘉县坚持把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多举措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野生石蛙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关石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蜊蚪用鳃呼吸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
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课堂练习
C
例3.2024年1月29日,一对国宝级贵客——中华秋沙鸭也惊喜出现在楠溪江水域。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的鸟类,被认为是检验湿地质量的标志物种。今年也是该鸟类连续第八年在楠溪江越冬。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体温恒定,体外发育
C.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D.体温不恒定,体内发育
课堂练习
B
例4.如图甲为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如图乙),幼虫及蛹期都在叶筒内生活。观察发现(如图丙),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1)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 期;
(2)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方案】Ⅰ.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Ⅱ.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Ⅲ.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善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①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②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 ;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课堂练习

具有深裂的叶片可能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