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复习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4 10:1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微观结构 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1+1+X复习模式进行章节复习,能说出元素的分类、分布、表示方法,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特点。
2.知道不同物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构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同,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带电原子团表,能说出书写的方法,并能根据化学式,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4.利用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能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难点:化学用语的记忆和正确使用,根据化学式计算。
教学过程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工作室提出科学复习课1+1+X模式,现在我将以1+1+X模式复习七下科学第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人像进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根据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可以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而物质能够发生变化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性质又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描述物质的结构。
从微观角度来讲,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十分微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
为了更方便的表示物质,我们用由元素符号组成的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关于化学式,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原则、表示意义以及相关计算。
如果我们把物质这一核心概念看做1+1+X模式中的第一个“1”
那么围绕物质的有关结构、性质、变化与化学式表示等概念就是模式中的第二个1
而围绕第二个1展开的具体知识点与考点例如此处的关于化学式的书写原则、表示意义以及相关计算等内容,则是此复习模式中最重要的“X”。
我们可以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进行具体展开复习
下面我们将对化学式的相关知识点展开复习。
首先是化学式书写原则,对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常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除碘外),而稀有气体单质则用元素符号表示。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单质化学式书写原则进行练习。(人像退出,停顿5秒后,人像进入)同学们书写完成了吧?请核对答案。
以上都是单质化学式的书写,那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又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首先要知道该化合物中含有几种元素,还要知道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同时需要遵循通用的书写规则: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用数字标记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果是1,可省略不写。二、氧元素一般写在右边,氢元素一般写在左边。三、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写左边,非金属元素写右边。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原则进行练习。(人像退出,停顿5秒后,人像进入)同学们写好了吧?请核对答案。
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时,其原子个数比并不一定是1:1。比如这里的二氧化硫,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根据化合物书写规则,我们把硫写左边氧写右边。硫右下角的1省略,氧右下角写上2. 这里,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何种个数比列结合就很关键。我们是如何知道不同元素以什么样的原子个数比结合的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以下是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同学们需要熟记。现在给同学们一定时间,进行复习巩固记忆(人像退出,停顿5秒)
(人像进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正确书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下面我们来复习如何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首先,先按照化合价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的原则写出元素符号。
再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正确的化合价。
约到最简比之后。
再交叉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注意,1省略不写。
最后按照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这个原则进行检查。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物质化学式书写的练习,切记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可臆造,遵守化合价规则,以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人像退出,停顿10秒后,人像进入)
同学们都书写好了吧?请核对答案。
请注意,当原子团个数不为1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原子团加上括号,再在括号外标上个数。
每一种单一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表示这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也只有一个,但每个化学式都有多重含义,下面我们来复习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式可以分别表示宏观和微观上的含义。以水为例,从宏观看,该化学式表示水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看,该化学式表示一个水分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因此,化学式可以表示以下四层含义,宏观上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组成,微观上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也可以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化学式还可以知道量上面的含义。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以及元素质量分数。下面我们将对这块内容继续展开复习。
我们以碳酸钙为例,进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复习。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首先应书写出正确的化学式。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再通过查表的方式查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碳为12,氧为16。然后确定各原子的个数,钙为1,碳为1,氧为3,最后计算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40×1+12×1+16×3=100。那么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应如何计算呢?我们将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上其个数,比上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上其个数,再比上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上其个数,即40×1比上12×1比上16×3,最后化简等于10:3:12。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钙原子个数,比上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化为百分数,即等于40×1,比上100,乘以100%,等于40%,所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上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100%。
当我们计算出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后,我们可以求出一定质量的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举个例子,若某人缺钙,如果每天需要补充钙元素600mg,需要摄入上述几粒咀嚼片才能满足要求呢?请同学们思考。(人像退出,停顿10秒后,人像进入) 同学们思考好了吗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粒咀嚼片含碳酸钙0.75g,而钙的质量分数通过刚才的计算可知是40%,因此我们利用碳酸钙的质量乘以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算出一粒咀嚼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300mg。
因此每天需要摄入2粒咀嚼片才可满足要求。(人像退出)
本节课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进入互动答疑环节。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