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环境管理概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共35分)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的情景。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和破坏式开发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做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3.“牧童经济”
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
)
A.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此类问题
B.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4.“牧童经济”
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和破坏式开发的经济模式,解决的关键是
(
)
A.加强对草地的管理
B.发展科学技术
C.加强环境管理
D.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5.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其实质是(
)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D.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仍挤出资金投入到建立设施齐全的污水处理厂,这样做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7.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境意识
②讲究环境道德
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案例探究题)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并且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大气质量很差。请分析在图示条件下,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
(2)为了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北京市应采取哪些治理环境的措施?
(3)加强每个企业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
1~4
【解析】1选C,2选B,3选D,4选C。第1题,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有关,而破坏性地震是自然原因产生的。第2题,“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发展工业,不管排放”是造成生态破坏、产生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南水北调,发展生产”则是改善自然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第3题,“牧童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出现;是低投入,最终无效益的模式。说明了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证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矛盾。第4题,加强环境管理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可从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5.
【解析】选D。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可以全过程地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独具【规律方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从而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6.
【解析】选A。社会发展要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7.
【解析】选C。加强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是使个人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方式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后果,认识到个人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并能自觉地调整个人行为,改变各种不道德行为,使之适应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8.【解析】(1)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又因国家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2)环境管理,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法律手段是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包括: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通过加强企业的环境法制观念可促进环境保护。
答案:(1)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排放的废气较多;法律法规不健全。
(2)制定环保法规及规划,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程度;加强环境治理,搬迁污染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美化环境等。
(3)由于环境是公共的,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攫取自然资源和任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企业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禁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