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完成1~2题。
1.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时,可采取的手段是( )
①经济 ②规划 ③监督 ④行政和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规划和监督是环境管理四个基本职能中的两个;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教育五种。
2.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时,可以( )
①限制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②优先发展经济 ③优先满足人类的需求 ④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优先发展经济和满足人类的需求都很片面。
3.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实现的方法是( )
A.制定法规
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
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答案 A
解析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
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5.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我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 (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流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危害及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由图例C的分布可知其应表示酸雨,对河湖、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生物都会产生影响。第(3)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手段。第(4)题,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