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环境管理概述
学案
(湘教版选修6)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课标解读
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环境管理的类型和主要手段。
●新课导入建议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中ISO9001-9003是三种要求不同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从而确保了企业产品的质量。——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
2.明确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的分类。
3.了解中国的环境管理思想及部分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
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重点)
环境管理的涵义
1.概念
国家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的管理。
2.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
3.目的
协调社会、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4.职能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服务)四个方面。
5.环境规划的任务
(1)为环境保护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
(3)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环保目标的实现。
6.环境管理的分类
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按照其管理范围可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专业环境管理。
环境问题依靠技术就能解决,不必借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求应该得到满足,而发展经济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耐受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不是仅仅依靠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环境管理应该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等,所以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环境管理来解决。
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1.中国环境管理的产生:
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大约15年时间,确定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2.战略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3.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类型和手段
1.材料一中,广电总局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核心景区拍摄电视剧的通知,属于哪种环境管理手段?目的是什么?体现了我国的哪些环境保护政策?
【提示】 行政手段。目的是保护风景名胜核心景区的生态环境。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政策。
2.材料二中,对污染企业罚款纳入环保专项资金,治理环境污染,体现了我国的哪些环境保护政策?
【提示】 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政策。
1.环境管理的类型
按管理范围分类
提出依据
内容或任务
资源环境管理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消耗导致部分资源退化和枯竭
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环境管理
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
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专业环境管理
行业和污染因子的特点
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推广有利于环境的实用技术,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水平
2.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的比较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制订环境法律法规
组建执法队伍
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间接管理环境
项目
税收和收费制度
财政补贴、信贷优惠
市场交易
押金制度
举例
环境税、资源使用税
补助金制度、税收减免
市场干预、责任保险
宣传教育手段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思想动员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
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
科学技术手段
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中国环境新闻网报道
广电总局下发关于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拍影视剧的通知。原因是近年来,在影视剧拍摄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植被、水体等自然生态以及某些文物被破坏的情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新版《三国演义》剧组在浙江永康杨溪水库拍摄外景,留下大量生活垃圾和油污,污染了当地的饮水水源,受到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的批评,并且相关人员被撤职。
(1)环保总局对于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有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这些管理制度应属于__________(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看)。
(2)材料中,对《三国演义》剧组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共采取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思路点拨】 根据所反映的信息可知其环境管理的类型及采取的管理手段。
【解析】 第(1)题,环保总局对于景区自然资源的行政保护法规,是为保护自然资源而制定的,应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2)题,从材料看,对《三国演义》剧组的处罚,有网络媒体、环保总局、建设部行政部门、经济罚款,因而涉及行政、经济、新闻媒介等手段。
【答案】 (1)资源环境管理
(2)行政、经济、新闻媒介手段。
[图表展示]
教材第83页图5-1 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
[解图精要]
由图可知,随着GDP的增长,环境污染水平与自然环境容量的关系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环境污染不太严重,在自然环境容量之下,污染物能被自然界净化,故环境质量较好。第二阶段,环境污染严重,并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恶化。第三阶段,经济发展之后,环境得到治理,环境污染水平在自然环境容量之下,环境得到改善,质量较高。
[图表应用]
按照规划,未来昆明城区面积将发展到460平方公里,滇池将成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最大的城中湖,目前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解析】 A项采用填埋的办法不可取,会导致湖泊面积的减少,反而加剧污染。C项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往往导致湖区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湖滨生态景观。D项中的办法会导致湖泊水量减少,也易造成污染加剧,破坏湖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规定是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 )
A.同步规划 B.同步实施
C.同步发展
D.同步建设
2.该规定体现了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中的(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先污染后治理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解析】 第1题,该规定明确了防治污染设施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时间应与主体工程同步,目的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实施;“规划”是防治污染设施“设计”阶段;“发展”的是“城乡经济”;在环境管理中,没有“同步建设”的说法。第2题,“谁污染谁治理”规定的污染治理者是污染者本身;“先污染后治理”已经产生了污染。
【答案】 1.B 2.D
3.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3)简述中国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危害及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其荒漠化的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应为森林破坏。第(2)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第(3)题,中国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答案】 (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环境管理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我国某些城市规定市区禁止鸣喇叭,这是(双选)( )
A.资源环境管理
B.区域环境管理
C.专业环境管理
D.部门环境管理
【解析】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所以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能够达到管理环境目的的一切方法和途径都应该属于管理手段。市区禁止鸣喇叭,一是规定了区域,二是规定了对噪声的控制,因此既是区域环境管理又是专业环境管理。
【答案】 (1)个人 企业 政府
(2)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教育手段 科学技术手段 (3)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