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中国环境管理政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5.2、3 中国环境管理政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8: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3
中国环境管理政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基础达标】
1.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包括的内容有(

①谁污染,谁治理
②三同步,三统一
③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④强化环境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对“以防为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过去和现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
B.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破坏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C.让污染者承担起治理的责任和费用
D.纠正“有钱铺摊子,没钱治污染”的行为
3.“三同时”是指(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B.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C.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统一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
4.关于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制定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B.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制定其他环境法的依据
D.涉及环境的刑法、民法等属于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5.按照中国环保法体系,下列法规按层次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宪法、国际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
B.国际环境保护法、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
C.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行政法
D.地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环境保护基本法
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性环境保护法,称为(

A.环境保护基本法
B.地方性环境保护法
C.环境保护行政法
D.环境保护标准
7.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2)森林既是一种重要的
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
资源。
(3)图中所反映的问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
等法律法规。
(4)我国《森林法》一方面强调要保护和经营管理好现有森林,另一方面大
力提倡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属于我国环境政策体系中的(

A.最高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2.“三同步”“三统一”与“三同时”分别属于(

A.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与环境管理制度
B.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
C.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D.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3.下列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A.排污许可证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三同时制度
D.谁污染,谁治理
4.制定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

A.保护和改善环境
B.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
C.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5.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一场暴雨使得张老汉家池塘中的鱼全部死亡,张老汉状告附近的化工厂,但化工厂的领导说:“化工厂的污水没有流进鱼塘,而是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上。”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是不会越界的
B.化工厂的环境意识较强
C.张老汉状告化工厂没有道理
D.污染是没有地域限制的
7.在本案例中,化工厂应(

①赔偿损失
②清除危害
③尽快搬迁工厂
④负有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描述不符合我国环境法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B.刑法、民法和经济法中涉及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也属于我国环保法体
系的组成部分。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D.《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是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二、非选择题
9.(案例探究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9月19日,环境保护部环境投诉受理中心接到群众来电,反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金天海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每天约有
1
200吨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严重影响艾比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经查,该公司棉浆粕厂,
2007年4月开工建设,其环评报告书于2007年10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审批同意建设。2007年12月这家公司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但未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环保局对这家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罚款20万元,并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此公司立即停产,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及批复的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生产。
(1)金天海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违反了哪些环境管理制度?
(2)在此案件中金天海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违反的法律是(

A.宪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我国环境保护法规
D
劳动安全条件
(3)在该案例中,环保局使用了哪些环境管理手段?
(4)根据环保局的处罚决定,说明该公司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什么。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C。我国有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即谁污染,谁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
2.【解析】选B。选项A属于对污染和破坏的治理,选项C是指“谁污染,谁治理”,选项D是指“强化环境管理”。
3.【解析】选A。“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4.【解析】选B。在我国的环保法体系中,高一级的法规是低一级法规的制定依据,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制定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同样,环境保护基本法也是其他环保法的制定依据。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因而也属于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此外,在我国的其他法律如刑法、民法和经济法中涉及的有关环境保护条款,也属于我国环保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5.【解析】选C。按照我国环保法体系由高到低的层次排序,应是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行政法。
6.【解析】选B。本题是对环境保护法概念的考查,环境保护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综合性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指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了执行专门的环境法而制定的技术规范。
7.【解析】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森林破坏问题,森林资源既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环境效益。乱砍滥伐森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案:(1)森林破坏
(2)自然
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植树造林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最高层次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第二层次是“三同步”、“三统一”环境保护战略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属于我国环境政策体系中的第三层次。
2.【解析】选A。“三同步”“三统一”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环境保护原则,“三同时”是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规律方法】在分析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时需把握以下两点:
(1)中国环境政策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2)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环境政策中的最高层次;“三同步”、“三统一”在环境政策体系中处于第二个层次;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是第三个层次。
3.【解析】选D。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不包括谁污染谁治理。
4.【解析】选A。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
5.【解析】选B。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
6、7.【解析】6选D,7选D。化工厂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荒地上,随着暴雨的冲刷通过地表径流水又流入池塘,使池塘中鱼类死亡。污染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知化工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清除危害,并赔偿张老汉的损失。
8.【解析】选C。《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规律方法】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例如,宪法第九条规定:“矿山、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2)环境保护基本法次于宪法,是制定环保单行法的基本依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环境资源单行法是环保法的主体部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环境保护标准是环境法制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例如,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5)其他部门法中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是补充、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9.【解析】第(1)题,该公司2007年4月开工建设,而其环评报告书于2007年10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审批同意建设,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公司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但未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违反了“三同时”制度。第(2)题,该公司违反了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第(3)题,环保局对该公司进行罚款,使用的是经济手段;责令其停产,使用的是行政手段。第(4)题,罚款20万,承担的是“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责令停产,按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后才能复工,承担的是“排除危害”的民事责任。
答案:(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C
(3)经济和行政手段。
(4)罚款20万——赔偿损失;责令停产,按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后才能复工——排除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