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概念检索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的作用 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法币、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
任务一 了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认识明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1.在《水浒传》等明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经济活动频频以白银计费或白银往来。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现象: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1935年币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提示:意义:①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②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⑤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3.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提示:原因:①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②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③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行。
1.古代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交子”出现的意义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7)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纸币在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 (1)官方滥发,失去人民信任。 (2)防伪技术不高,易伪造。 (3)明清时期白银的大量流入,弥补了唐朝以来铜钱流通量的不足。
2.近现代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 国初期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党政府时期 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③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法币 法币是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
探究1 信息获取——中国古代币制的演变
材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为黄金、布(帛)、铜钱(半两)上中下三等。这种币制至迟在战国晚期已是如此了。汉承秦制,黄金、钱币、布帛的流通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唐代的法定货币,亦钱帛兼行;后期钱重物轻,银币出现。北宋以铜钱为主,兼行铁钱、纸币、白银等货币;南宋“钱会中半”,纸币大范围地流通。元以行钞为主,也曾铸币,且禁止金银民间流通。明前期钱、银、钞三币并用,中期宝钞渐出,白银成为正式货币。清以银为主,钱为辅,银钱兼行。
——摘编自姚遂《中国金融史》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币制的演变特点。
提示:特点: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货币类型多样;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深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始社会出现自然物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金属人工货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探究2 问题阐释——明代货币流通的变化
材料 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趋势:白银货币化。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明宝钞贬值,失去民众信任;铜钱使用不便和铜的成色不足;政府赋役折银改革的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涌入中国。
探究3 问题阐释——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政策,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这为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提供了机会。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完成币制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提示:原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美国为摆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实行的白银政策引发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唐朝 历史解释: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唐朝发生严重的钱荒,迫使政府颁布政策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
教材衔接 历代统治者牢牢控制发行权,目的是满足财政上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使得国家的铸币材料严重短缺,迫使政府出台政策“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铜铅锡是唐朝政府铸币的原料,材料无法体现唐朝实行了铜铅锡专卖制度及其措施失效,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任务二 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客观认识其作用
1.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据材料和所学,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
提示: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扩大资本输出的需求;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为国际投资创造条件。
2.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如何正确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提示:积极影响: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1.金本位制
(1)形成
背景 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确立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内容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特点 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原因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过程 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后果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确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目的: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5)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7)现状
①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②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③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探究1 问题阐释——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提示: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英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
探究2 观点论证——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材料 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据《当代世界史》
探究:有学者指出“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结合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论证这一观点。
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并最终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并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因此,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决定了国际货币的变迁。
【认知深化】 客观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2024·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1956年;美国和英国 历史解释: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甚至使其不得不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占据主导地位
教材衔接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量抛售英镑”“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等可知,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故选A项;材料中美国的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支持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说明美英在埃及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不能说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排除D项。
视角1 金本位制
史学新论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在黄金具有世界货币属性的前提下,人们普遍接受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构成了19世纪中后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对应练1.(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二上期末)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 )
A.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C.英镑的国际货币身份丧失
D.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
答案:A
解析:英镑在19世纪中后期作为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中心,反映了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大经济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逐渐瓦解,英镑的国际地位下滑,20世纪30年代,随着英国经济的进一步衰退,英镑的颓势已不可挽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这进一步印证了国家经济实力对其货币和金融地位的影响,故选A项。
视角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史学新论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吸取,同时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对应练2.(2024·山东青岛高二上期末)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具有一定的内在不对称性,这一内在不对称性给美国提供了向外转嫁其国际收支调节成本的可能性。这说明 ( )
A.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本位制确立
B.美元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C.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支配地位
D.美国必须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美元是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美国理论上可以无限量地通过印制美元来兑换黄金,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必须通过美元来实现其价值,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制更多的美元来支付其外部债务,从而将调节国际收支的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这种内在的不对称性使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了支配地位,故选C项。
易错点1 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属于金本位制度
[点拨] 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汇兑本位制,它使用钞票,并规定其法定的含金量,是虚金本位,属于金本位制的一种。
对应练3.(2024·江苏淮安高二上期末)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发表的时政漫画。漫画中间左侧是英国财政顾问凯恩斯,右侧戴着眼镜的是美国财政顾问摩根索,他俩身后是与会的各国代表。凯恩斯和摩根索手持切割刀,正准备将代表黄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
A.英美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
B.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C.各国力图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D.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对抗苏联
答案:A
解析:材料漫画中凯恩斯和摩根索手持切割刀,意味着他们正在对金融秩序进行改革,“战前金砖”和“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以及对于金砖的改造,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转变,而他们身后的各国代表只是旁观者,表明英美两国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英美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故选A项。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
[点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它的发行不仅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又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增长,但这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难以维持。正是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该体系的不稳定性,当该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导致该体系出现危机。
对应练4.(2024·安徽芜湖高二上期末)由下图可以看出,现行的美元本位制( )
A.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B.促进了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
C.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D.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图示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在美元本位制下,东亚国家通过向美国出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来获得美元,东亚国家的美元大部分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流回美国,欧洲和拉美国家则向美国购买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然后以资本的方式回流美国,美国处于中心地位,这有利于强化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故选D项;图示体现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作用于国内的经济政策,“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说法与图示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元和美国在世界金融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未体现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说明当今并未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排除C项。
思维导图 史论要旨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铸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以金本位制为特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题组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2024·河北卷)元初,有诗描绘当时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 )
A.大体保留了原有社会秩序
B.娱乐活动仍旧丰富多彩
C.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兴盛
D.通货膨胀依然较为严重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初时杭州地区在服饰、通行货币等方面依旧保持了此前的特色,说明宋元更替并未全面改变杭州地区旧有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杭州的货币使用状况,没有涉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排除B项;题目中虽然提到了“北客南人成买卖”,但这并不能说明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兴盛,只能说明杭州存在商业活动,排除C项;“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表明纸币在当时的市场中广泛流通,被商家和消费者普遍接受和使用,说明这一时期的杭州通货膨胀并不严重,排除D项。
2.(2024·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畿及三晋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燕、齐等地铸行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魏、秦、燕等国,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圆形有孔的货币,一般认为源自纺轮。这说明,当时( )
A.诸侯林立经济隔绝 B.商业贸易繁荣
C.区域分工已经出现 D.各国奖励耕织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区域使用不同形制的货币,这说明各区域内商业贸易繁荣,不同区域之间也有商业贸易存在,故选B项;各诸侯国存在一定经济联系,并未出现经济隔绝局面,排除A项;各地区使用不同形制的货币,说明各区域的商业贸易繁荣,并不能说明区域分工的出现,排除C项;各国奖励耕织一般会推行减少赋税或者徭役等措施,与货币的使用无必然关联,排除D项。
3.(2025·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在古代,中国从秦朝开始就将铜钱标准单位规定为文(1文钱)、陌(100文)、贯或吊(1 000文),将金、银单位分为钱、两、斤等;西方亦将金、银单位分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磅等,还制作必要的廉价金属辅币。上述做法均反映了( )
A.规范化法定货币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贵金属货币职能的加强
D.国家货币信用的提升
答案:B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就需要有相对统一和规范的货币单位来方便商品交换和计价等活动,无论是中国古代规定铜钱及金银的单位,还是西方划分金银单位并制作辅币,都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中对货币统一计量、便于交易等需求,所以这种做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
题组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2024·河北卷)1961年,美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迫使西德与之达成协议,由西德增加从美国购进武器的数量,并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直到足以抵偿1961年和1962年美国驻军西德所需的美元费用。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谈判。这主要反映出( )
A.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D.美国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美国迫使西德等北约盟国承担更多的费用,“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以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故选D项;“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在1985年后,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发生在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B项;“西方阵营逐渐分化”的标志有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5.(2025·山西临汾高二上期末)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
D.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
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A项正确;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都是金本位制度确立的原因,但是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导致了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因此相比之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主要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美洲期间,19世纪初爆发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美各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排除D项。
6.(2025·陕西咸阳高二上期末)1976年1月,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协议,决定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并同时接受基金组织对汇率事务的监督。该协定( )
A.有助于金本位制走向复苏
B.使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
C.促使各国黄金储备量增加
D.推动了国际货币制度转型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决定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并同时接受基金组织对汇率事务的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牙买加协定中,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和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这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重新调整国际货币体系的表现,推动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转型,D项正确。
7.(2024·河北邯郸高二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因素。
答案:(1)特点:纸币与铜钱兼行(铜钱为主、纸币为辅);地区性(区域化)明显。
(2)趋势:税收货币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趋势增强。
影响:迎合了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外经济联系的增强;有利于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促进人身依附关系的瓦解;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3)因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政府的货币、财税政策;国内贵金属保有量;民众的财富观念;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度和频度。
课时测评15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5·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郑州官庄遗址的铸铜作坊,保留了公元前640—前550年与布币铸造相关的4类遗存,包括大量布币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它们的制作( )
A.提高了青铜的冶炼技术
B.适应了商业的功能转化
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产生
D.体现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保留了公元前640—前550年与布币铸造相关的4类遗存,包括大量布币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可知,该遗址保留了与布币铸造相关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它适应了商业的功能转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的遗存与商业发展有关,并未体现对青铜冶炼技术的影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排除C项;此时处于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国内市场并未扩大,排除D项。
2.(2025·山西临汾高二上期末)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
北宋 1023年 1072年 1094年 1098年 1102年
交子发行量 125 251 281 377 777
南宋 1128年 1168年 1190—1194年 1234年 1255—1258年
钱引发行量 377 4 000 7 000 17 000 26 000
会子发行量 — 2 000 8 000 250 000 640 000
A.财政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B.白银流入导致货币贬值
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D.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时期会子的发行量在不断增加,这样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说明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D项正确;纸币发行量增加并不能表明财政收入的提高,排除A项;白银流入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商品经济有质的飞跃”体现在北宋坊市制被打破之后,排除C项。
3.(2024·吉林白山高二上期末)明初货币为钱、钞共用,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洪武后期,在一些地方,民间已开始私用金银交易;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不得不“驰用银之令”,官商军民等皆用银。据此可推知(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白银成为民间唯一法定货币
C.政府的货币政策具有固定性
D.民间交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民间商业活动私用金银交易,明英宗改变明初政策,开始“官商军民等皆用银”,体现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铜币和钞也是法定货币,“唯一”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货币政策的变化,“固定性”表述错误,排除C项;明英宗下达“驰用银之令”使白银流通法定化,并非是民间交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排除D项。
4.(2024·广东中山高二上期末)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会导致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
B.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当白银过量流入则会导致物贵银贱……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可知,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白银流入的过量或不足导致中国的经济秩序出现动荡,这体现了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未涉及中国“银本位”的形成过程,排除A项;传统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隆庆开关”后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的影响,而不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
5.(2025·山东滨州高二上期末)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由英镑为中心到美元为中心,再到多元化国际储备的过程。这一过程( )
A.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B.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C.解决了国际贸易摩擦
D.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广阔的殖民地和领先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霸主,英镑也自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这体现了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逐渐走向多元化,说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D项正确。
6.(2024·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用海关金单位(一种以黄金计值的记账单位)征收进口税,并允许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按照官方的牌价,折合成海关金单位来缴纳进口税。据此分析,这一改革( )
A.完全实现了中国关税的独立自主
B.源于中外货币制度差异的影响
C.遏制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
D.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中外货币在币值和购买力等方面的差异,关税的征收较为混乱,于是南京国民政府以海关金单位征收进口税,规范了关税的征收标准和方式,故选B项;《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开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关税才实现完全独立自主,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受到遏制,排除C项;关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
7.(2025·陕西咸阳高二上期末)下表所示为1941—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单位:亿法币)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41年12月 151 10.71 1947年2月 48 378 3 430
1943年12月 754 53.46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5年8月 5 569 394.5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A.有效地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被削弱
C.币制改革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
D.币值受世界货币体系的制约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抗日战争后期法币急剧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C项正确;法币改革在最开始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效果,但后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凸显,排除A项;材料涉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B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世界货币体系”,排除D项。
8.(2025·北京房山高二上期末)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受巨额的军费开支和庞大的财政赤字的影响,只能通过向市场发放没有黄金作为支撑的货币“止疼”。随着美元贬值,黄金储备流失严重,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这反映出( )
A.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B.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C.美国失去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元贬值,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西方各国也取消了各国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瓦解,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得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排除A项;虽然各国取消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但美元仍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排除B项;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占据全球霸主地位,排除C项。
9.(2024·江苏泰州高二上期末)1976年,《牙买加协议》规定: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免除成员国的黄金义务。上述规定旨在( )
A.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强化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
C.重塑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D.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
答案:C
解析:《牙买加协议》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并使浮动汇率制合法化,这表明国际金融秩序在逐渐向着灵活性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黄金非货币化也反映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正在被逐渐取代,整个金融体系正在经历重塑,故选C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且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始终存在,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而《牙买加协议》更多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原则,排除B项;《牙买加协议》中的规定面向所有国家,并不旨在“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排除D项。
10.(2024·山东威海高二上期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超过72%,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2013—2015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后再次回落。截至2022年底,已经降至不足60%。这一现象( )
A.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在下降,而美元的盛衰和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关,这意味着美国的综合实力在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项;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货币,“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美元地位的下降并不能证明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内容与合作共赢并无关系,而且美元地位的下降反映的是世界主要货币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
11.(2024·广东清远高二上期末)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4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2015年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权重超过日元和英镑。这说明( )
A.各国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B.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D.新国际货币体系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作用,没有涉及其他结算的货币,不能反映“各国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并非其地位始终稳定,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不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完全瓦解,公正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形成,排除D项。
12.(2025·河南商丘高二上期末)下图为2014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变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丧失
B.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C.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盛行
D.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图中可见,美元在2014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反映出美元优势地位的下降,其根源在于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D项正确;“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凭美元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无法说明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秩序混乱、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盛行,排除B、C两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12分)(2025·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货币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帝颁布“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私自铸币)”。“(吴王)以即山铸钱,富埒(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为此,汉武帝进行了货币改革,开始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人盗铸,各种旧币一律销毁。新币“五铢钱”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开创了七百多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纸币交子的诞生,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结合。北宋商品贸易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但当时铜钱短缺,政府只能将一些地区划作铁钱专用区,铁没有铜值钱,且铁钱一贯重达12斤。当时四川即被划为铁钱区,但四川,特别是成都,不仅是全国造纸业中心、雕版印刷中心,还是西南和西北药材、蜀锦、茶叶、纸张等贸易的最大集散地,一遇大宗贸易,出售和购买商品的铁钱均需车载斗量,给出入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商旅带来了极大不便。交子在四川民间应运而生,其“取于唐之飞钱”,是唐以来商业信用信贷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浅说北宋交子产生的原因》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汉代铸币权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纸币交子的诞生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结合。(6分)
答案:(1)变化:铸币权从民间私铸到收归中央统一铸造。(2分)
影响:打击了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币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规范了铸币形制,对后世货币使用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
(2)大时代: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国内与海外贸易频繁,但流通中的铜钱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唐以来“飞钱”等商业信用信贷关系的发展为交子的产生提供了借鉴。(3分)
小地区:四川地区交通不便,铁钱重,不方便携带,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成都的造纸、印刷技术成熟,为纸币的印制提供了技术条件。(3分)
14.(12分)(2025·广东肇庆高二上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镑走向“国际货币”的历程
时间 历程简介
1688年后 借鉴荷兰经验,建立英格兰银行、南海公司和联合东印度公司,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城市私人银行和地方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网络以及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
1717年 英镑开始按黄金来确定价格
1816—1931年 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确保英镑本位制就等于黄金本位制,一直延续至1931年
——摘编自王鸿刚《大国博弈2050》
材料二 20世纪初开始,美国政府努力推动私人资本大幅进军拉丁美洲和远东。“一战”期间,各国纷纷退出金本位制,为防止美国在“一战”后积累的大量黄金变成一堆无用的“黄色金属”,美国最终说服英国回归金本位制。“二战”后期,美国凭借其超强的实力,于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上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主导权随之转移到美国手中,英国的国际金融主导权被彻底摧毁。
——摘编自[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镑走向“国际货币”的有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为实现美元“主导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6分)
答案:(1)有利因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英镑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借鉴荷兰经验,建立银行网络和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维护英镑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6分,任答三点)
(2)措施:扩大美元的使用范围(或推行金元外交);维持金本位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分)
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元“主导权”加剧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导致金融风险增加。(3分)
解析:(1)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1816—1931年”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英国本身军事的发展、海外殖民地扩大的积极影响等角度分析,如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英镑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根据材料一“借鉴荷兰经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城市私人银行和地方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网络以及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可知,借鉴荷兰经验,建立银行网络和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根据材料一“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可知,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维护英镑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2)措施:根据材料二“美国最终说服英国回归金本位制”可知,扩大美元的使用范围(或推行金元外交);维持金本位制;根据材料二“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可知,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维持世界金融秩序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美国霸权主义、美元主导引发的金融风险增加等,如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元“主导权”加剧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导致金融风险增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06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预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活跃,货币产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推动下,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同样,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
1.货币经济:货币是人类经济生活的核心要素之一,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生产不同阶段的状况。随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规范,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公共财政: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我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中征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要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要标准,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我国关税征收逐步走向规范化、独立自主化;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制定、完善了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概念构建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的作用
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概念检索
法币、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
时空坐标
任务一 了解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认识明
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1.在《水浒传》等明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经济活动频频以白银计费或白银往来。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现象: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2.1935年币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提示:意义:①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②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③缓解经济危机;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⑤为抗战奠定物质
基础。
3.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提示:原因:①政治:国家政局长期稳定;②经济:经济改革与发展;③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行。
问题导思
1.古代
(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_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_,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要点梳理
铜铸币
圆形方孔钱
?知识拓展——“交子”出现的意义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______________,财政崩溃。
?概念阐释——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
需求。
恶性通货膨胀
(7)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
?思维点拨——纸币在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
(1)官方滥发,失去人民信任。
(2)防伪技术不高,易伪造。
(3)明清时期白银的大量流入,弥补了唐朝以来铜钱流通量的不足。
白银
商品经济
2.近现代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初期 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国民党政府时期 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__________,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③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________和银圆券,都以失败告终
法币改革
金圆券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________________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概念阐释——法币
法币是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
人民币
国际货币体系
探究1 信息获取——中国古代币制的演变
材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为黄金、布(帛)、铜钱(半两)上中下三等。这种币制至迟在战国晚期已是如此了。汉承秦制,黄金、钱币、布帛的流通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唐代的法定货币,亦钱帛兼行;后期钱重物轻,银币出现。北宋以铜钱为主,兼行铁钱、纸币、白银等货币;南宋“钱会中半”,纸币大范围地流通。元以行钞为主,也曾铸币,且禁止金银民间流通。明前期钱、银、钞三币并用,中期宝钞渐出,白银成为正式货币。清以银为主,钱为辅,银钱兼行。
——摘编自姚遂《中国金融史》
素能提升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币制的演变特点。
提示:特点: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货币类型多样;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深化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始社会出现自然物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金属人工货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标志着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探究2 问题阐释——明代货币流通的变化
材料 明代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
十倍。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趋势:白银货币化。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明宝钞贬值,失去民众信任;铜钱使用不便和铜的成色不足;政府赋役折银改革的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涌入中国。
探究3 问题阐释——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政策,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这为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提供了机会。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完成币制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提示:原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美国为摆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实行的白银政策引发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
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
教考衔接
典例
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唐朝
历史解释: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唐朝发生严重的钱荒,迫使政府颁布政策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
教材衔接 历代统治者牢牢控制发行权,目的是满足财政上的需要
材料中“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使得国家的铸币材料严重短缺,迫使政府出台政策“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且材料强调民间销毁铜钱导致钱荒,排除A项;铜铅锡是唐朝政府铸币的原料,材料无法体现唐朝实行了铜铅锡专卖制度及其措施失效,排除C项;唐代铜钱在全国流通,使用范围广泛,排除D项。
返回
任务二 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客观认
识其作用
1.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据材料和所学,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
提示: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扩大资本输出的需求;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为国际投资创造条件。
问题导思
2.有学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如何正确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提示:积极影响: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扩大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要点梳理
1.金本位制
(1)形成
背景 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确立 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内容 以______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特点 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__________的发展
英镑
世界经济
(2)崩溃
原因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过程 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后果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______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美元
?概念阐释——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确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目的: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__________体系。
(4)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国际货币
(5)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_____,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7)现状
①固定汇率制被____________取代。
②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③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国际贸易
浮动汇率制
?图解历史——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探究1 问题阐释——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提示: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英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
素能提升
探究2 观点论证——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材料 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据《当代世界史》
探究:有学者指出“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结合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论证这一观点。
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并最终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并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因此,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决定了国际货币的变迁。
认知深化
客观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美
国霸权地
位的确立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2024·新课标卷)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
教考衔接
典例
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1956年;美国和英国
历史解释: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甚至使其不得不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进攻,说明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元占据主导地位
教材衔接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材料“大量抛售英镑”“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等可知,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故选A项;材料中美国的行为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支持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说明美英在埃及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不能说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排除D项。
返回
读史辨析
视角1 金本位制
史学新论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激活思维 在黄金具有世界货币属性的前提下,人们普遍接受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构成了19世纪中后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
发展。
读史思辨
√
对应练1.(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高二上期末)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
A.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C.英镑的国际货币身份丧失
D.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
英镑在19世纪中后期作为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中心,反映了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大经济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逐渐瓦解,英镑的国际地位下滑,20世纪30年代,随着英国经济的进一步衰退,英镑的颓势已不可挽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这进一步印证了国家经济实力对其货币和金融地位的影响,故选A项。
视角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史学新论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
地位。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激活思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教训的吸取,同时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对应练2.(2024·山东青岛高二上期末)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具有一定的内在不对称性,这一内在不对称性给美国提供了向外转嫁其国际收支调节成本的可能性。这说明
A.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本位制确立
B.美元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C.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支配地位
D.美国必须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
√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美元是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美国理论上可以无限量地通过印制美元来兑换黄金,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必须通过美元来实现其价值,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制更多的美元来支付其外部债务,从而将调节国际收支的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这种内在的不对称性使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了支配地位,故选C项。
易错点1 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属于金本位制度
点拨 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汇兑本位制,它使用钞票,并规定其法定的含金量,是虚金本位,属于金本位制的一种。
易错辨析
对应练3.(2024·江苏淮安高二上期末)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发表的时政漫画。漫画中间左侧是英国财政顾问凯恩斯,右侧戴着眼镜的是美国财政顾问摩根索,他俩身后是与会的各国代表。凯恩斯和摩根索手持切割刀,正准备将代表黄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A.英美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
B.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C.各国力图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D.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对抗苏联
√
材料漫画中凯恩斯和摩根索手持切割刀,意味着他们正在对金融秩序进行改革,“战前金砖”和“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以及对于金砖的改造,代表了金融体系的转变,而他们身后的各国代表只是旁观者,表明英美两国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英美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故选A项。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
点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它的发行不仅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又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增长,但这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难以维持。正是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该体系的不稳定性,当该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导致该体系出现危机。
对应练4.(2024·安徽芜湖高二上期末)由下图可以看出,现行的美元本位制
A.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B.促进了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
C.实现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D.强化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
据材料图示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在美元本位制下,东亚国家通过向美国出口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来获得美元,东亚国家的美元大部分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流回美国,欧洲和拉美国家则向美国购买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然后以资本的方式回流美国,美国处于中心地位,这有利于强化美
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故选D项;图示体现了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作用于国内的经济政策,“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说法与图示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元和美国在世界金融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未体现多边组织的平等协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说明当今并未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排除C项。
返回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史论要旨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铸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19世纪,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以金本位制为特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返回
随堂演练
题组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2024·河北卷)元初,有诗描绘当时杭州情景:“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
A.大体保留了原有社会秩序
B.娱乐活动仍旧丰富多彩
C.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兴盛
D.通货膨胀依然较为严重
√
材料反映了元初时杭州地区在服饰、通行货币等方面依旧保持了此前的特色,说明宋元更替并未全面改变杭州地区旧有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杭州的货币使用状况,没有涉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排除B项;题目中虽然提到了“北客南人成买卖”,但这并不能说明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兴盛,只能说明杭州存在商业活动,排除C项;“关会(纸币)通行满市廛”表明纸币在当时的市场中广泛流通,被商家和消费者普遍接受和使用,说明这一时期的杭州通货膨胀并不严重,排除D项。
2.(2024·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从考古发掘的实物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畿及三晋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燕、齐等地铸行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魏、秦、燕等国,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圆形有孔的货币,一般认为源自纺轮。这说明,当时
A.诸侯林立经济隔绝
B.商业贸易繁荣
C.区域分工已经出现
D.各国奖励耕织
√
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区域使用不同形制的货币,这说明各区域内商业贸易繁荣,不同区域之间也有商业贸易存在,故选B项;各诸侯国存在一定经济联系,并未出现经济隔绝局面,排除A项;各地区使用不同形制的货币,说明各区域的商业贸易繁荣,并不能说明区域分工的出现,排除C项;各国奖励耕织一般会推行减少赋税或者徭役等措施,与货币的使用无必然关联,排除D项。
3.(2025·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在古代,中国从秦朝开始就将铜钱标准单位规定为文(1文钱)、陌(100文)、贯或吊(1 000文),将金、银单位分为钱、两、斤等;西方亦将金、银单位分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磅等,还制作必要的廉价金属辅币。上述做法均反映了
A.规范化法定货币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贵金属货币职能的加强
D.国家货币信用的提升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就需要有相对统一和规范的货币单位来方便商品交换和计价等活动,无论是中国古代规定铜钱及金银的单位,还是西方划分金银单位并制作辅币,都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中对货币统一计量、便于交易等需求,所以这种做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
题组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2024·河北卷)1961年,美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迫使西德与之达成协议,由西德增加从美国购进武器的数量,并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直到足以抵偿1961年和1962年美国驻军西德所需的美元费用。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谈判。这主要反映出
A.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D.美国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美国迫使西德等北约盟国承担更多的费用,“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以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故选D项;“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在1985年后,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发生在1991年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B项;“西方阵营逐渐分化”的标志有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
5.(2025·山西临汾高二上期末)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
D.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
√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A项正确;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都是金本位制度确立的原因,但是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导致了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因此相比之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欧洲从美洲获取大量黄金主要是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美洲期间,19世纪初爆发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美各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排除D项。
6.(2025·陕西咸阳高二上期末)1976年1月,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协议,决定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并同时接受基金组织对汇率事务的监督。该协定
A.有助于金本位制走向复苏
B.使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
C.促使各国黄金储备量增加
D.推动了国际货币制度转型
√
据题干“决定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并同时接受基金组织对汇率事务的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牙买加协定中,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和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这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重新调整国际货币体系的表现,推动了国际货币制度的转型,D项正确。
7.(2024·河北邯郸高二下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主完颜亮)尝一铸正隆(年号)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又不欲留钱于河南,效中国楮币(以楮皮纸为材质的纸币),于汴京置局造官会,谓之“交钞”,拟见钱行使。而阴收铜钱,悉运而北,过河即用钱,不用钞……(南宋某使臣)入金国,道汴京,有交钞所……然东南之地有会子,又有川引、淮交、湖会,而鼓铸之所,亦复不一,所以常困,钱币多而贱,秤提无策。而彼(金国)则惟以交钞行之河南,以中国旧钱行之河北,似反简易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自洪武八年(1375年)推行钞法后,作为法定货币主币的宝钞大体上一直在贬值,实际上不能承担大宗交易所需的货币职能,但朝廷仍屡次颁布禁止金银交易的命令。明宣宗极力收钞,以布帛支给官俸,民间也用布帛交易。明英宗时,按洪武九年(1376年)旧制,“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其中的赋税折银,只是部分用于官俸。明孝宗时,大部分商税折银征收,武宗时的官俸以“银为主钱为辅”,世宗时,全部商税实现折银征收。至万历时,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明末,顾炎武曰:“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
——摘编自周家明《论明代货币的运作——铜钱、宝钞与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金时期货币运作的突出特点。
答案:特点:纸币与铜钱兼行(铜钱为主、纸币为辅);地区性(区域化)
明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货币运作模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答案:趋势:税收货币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趋势增强。
影响:迎合了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外经济联系的增强;有利于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促进人身依附关系的瓦解;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币制的混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中国货币运作模式的
因素。
答案:因素: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政府的货币、财税政策;国内贵金属保有量;民众的财富观念;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度和频度。
返回
课 时 测 评
√
1.(2025·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郑州官庄遗址的铸铜作坊,保留了公元前640—前550年与布币铸造相关的4类遗存,包括大量布币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它们的制作
A.提高了青铜的冶炼技术
B.适应了商业的功能转化
C.推动了金属货币的产生
D.体现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根据材料“保留了公元前640—前550年与布币铸造相关的4类遗存,包括大量布币成品、尚未使用的芯范、已使用的芯范以及外范”可知,该遗址保留了与布币铸造相关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它适应了商业的功能转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的遗存与商业发展有关,并未体现对青铜冶炼技术的影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排除C项;此时处于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国内市场并未扩大,排除D项。
2.(2025·山西临汾高二上期末)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A.财政收入有明显的提高
B.白银流入导致货币贬值
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D.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
√
北宋 1023年 1072年 1094年 1098年 1102年
交子发行量 125 251 281 377 777
南宋 1128年 1168年 1190—1194年 1234年 1255—1258年
钱引发行量 377 4 000 7 000 17 000 26 000
会子发行量 — 2 000 8 000 250 000 640 000
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时期会子的发行量在不断增加,这样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说明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D项正确;纸币发行量增加并不能表明财政收入的提高,排除A项;白银流入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商品经济有质的飞跃”体现在北宋坊市制被打破之后,排除C项。
北宋 1023年 1072年 1094年 1098年 1102年
交子发行量 125 251 281 377 777
南宋 1128年 1168年 1190—1194年 1234年 1255—1258年
钱引发行量 377 4 000 7 000 17 000 26 000
会子发行量 — 2 000 8 000 250 000 640 000
3.(2024·吉林白山高二上期末)明初货币为钱、钞共用,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洪武后期,在一些地方,民间已开始私用金银交易;正统九年(1444年),明英宗不得不“驰用银之令”,官商军民等皆用银。据此可推知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
B.白银成为民间唯一法定货币
C.政府的货币政策具有固定性
D.民间交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
√
据材料信息可知,明初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民间商业活动私用金银交易,明英宗改变明初政策,开始“官商军民等皆用银”,体现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铜币和钞也是法定货币,“唯一”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货币政策的变化,“固定性”表述错误,排除C项;明英宗下达“驰用银之令”使白银流通法定化,并非是民间交易使白银流通法定化,排除D项。
4.(2024·广东中山高二上期末)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会导致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
B.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
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
据材料“当白银过量流入则会导致物贵银贱……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可知,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白银流入的过量或不足导致中国的经济秩序出现动荡,这体现了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未涉及中国“银本位”的形成过程,排除A项;传统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新的经营方式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隆庆开关”后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的影响,而不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
5.(2025·山东滨州高二上期末)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由英镑为中心到美元为中心,再到多元化国际储备的过程。这一过程
A.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B.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C.解决了国际贸易摩擦
D.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
√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广阔的殖民地和领先的工业生产能力,成为世界霸主,英镑也自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这体现了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逐渐走向多元化,说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D项正确。
6.(2024·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用海关金单位(一种以黄金计值的记账单位)征收进口税,并允许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按照官方的牌价,折合成海关金单位来缴纳进口税。据此分析,这一改革
A.完全实现了中国关税的独立自主
B.源于中外货币制度差异的影响
C.遏制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
D.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
√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中外货币在币值和购买力等方面的差异,关税的征收较为混乱,于是南京国民政府以海关金单位征收进口税,规范了关税的征收标准和方式,故选B项;《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开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关税才实现完全独立自主,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受到遏制,排除C项;关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
7.(2025·陕西咸阳高二上期末)下表所示为1941—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单位:亿法币)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有效地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被削弱
C.币制改革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
D.币值受世界货币体系的制约
√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41年12月 151 10.71 1947年2月 48 378 3 430
1943年12月 754 53.46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5年8月 5 569 394.5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在抗日战争后期法币急剧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贬值速度比法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41年12月 151 10.71 1947年2月 48 378 3 430
1943年12月 754 53.46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5年8月 5 569 394.5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币更快,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C项正确;法币改革在最开始起到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效果,但后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凸显,排除A项;材料涉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B项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世界货币体系”,排除D项。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时间 发行额度 增长倍数
1941年12月 151 10.71 1947年2月 48 378 3 430
1943年12月 754 53.46 1949年1月 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 4.43×107
1945年8月 5 569 394.5 1949年5月 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 1.44×1011
8.(2025·北京房山高二上期末)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受巨额的军费开支和庞大的财政赤字的影响,只能通过向市场发放没有黄金作为支撑的货币“止疼”。随着美元贬值,黄金储备流失严重,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这反映出
A.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B.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C.美国失去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元贬值,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西方各国也取消了各国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系瓦解,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得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排除A项;虽然各国取消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但美元仍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排除B项;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占据全球霸主地位,排除C项。
9.(2024·江苏泰州高二上期末)1976年,《牙买加协议》规定: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免除成员国的黄金义务。上述规定旨在
A.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强化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
C.重塑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D.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
√
《牙买加协议》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并使浮动汇率制合法化,这表明国际金融秩序在逐渐向着灵活性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黄金非货币化也反映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正在被逐渐取代,整个金融体系正在经历重塑,故选C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且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始终存在,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而《牙买加协议》更多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原则,排除B项;《牙买加协议》中的规定面向所有国家,并不旨在“提升发展中国家贸易话语权”,排除D项。
10.(2024·山东威海高二上期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超过72%,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2013—2015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后再次回落。截至2022年底,已经降至不足60%。这一现象
A.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整体在下降,而美元的盛衰和美国的国家实力相关,这意味着美国的综合实力在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C项;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货币,“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美元地位的下降并不能证明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内容与合作共赢并无关系,而且美元地位的下降反映的是世界主要货币的竞争关系,排除D项。
11.(2024·广东清远高二上期末)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4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2015年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权重超过日元和英镑。这说明
A.各国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B.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
C.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D.新国际货币体系形成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作用,没有涉及其他结算的货币,不能反映“各国间货币结算日益复杂”,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并非其地位始终稳定,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不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完全瓦解,公正合理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形成,排除D项。
12.(2025·河南商丘高二上期末)下图为2014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变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丧失
B.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C.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盛行
D.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
从材料图中可见,美元在2014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反映出美元优势地位的下降,其根源在于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D项正确;“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凭美元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无法说明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经济秩序混乱、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盛行,排除B、C两项。
13.(12分)(2025·北京通州高二上期末)[货币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帝颁布“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私自铸币)”。“(吴王)以即山铸钱,富埒(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为此,汉武帝进行了货币改革,开始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私人盗铸,各种旧币一律销毁。新币“五铢钱”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开创了七百多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纸币交子的诞生,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结合。北宋商品贸易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但当时铜钱短缺,政府只能将一些地区划作铁钱专用区,铁没有铜值钱,且铁钱一贯重达12斤。当时四川即被划为铁钱区,但四川,特别是成都,不仅是全国造纸业中心、雕版印刷中心,还是西南和西北药材、蜀锦、茶叶、纸张等贸易的最大集散地,一遇大宗贸易,出售和购买商品的铁钱均需车载斗量,给出入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商旅带来了极大不便。交子在四川民间应运而生,其“取于唐之飞钱”,是唐以来商业信用信贷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浅说北宋交子产生的原因》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汉代铸币权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6分)
答案:变化:铸币权从民间私铸到收归中央统一铸造。(2分)
影响:打击了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币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规范了铸币形制,对后世货币使用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纸币交子的诞生是大时代与小地区的结合。(6分)
答案:大时代: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国内与海外贸易频繁,但流通中的铜钱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唐以来“飞钱”等商业信用信贷关系的发展为交子的产生提供了借鉴。(3分)
小地区:四川地区交通不便,铁钱重,不方便携带,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成都的造纸、印刷技术成熟,为纸币的印制提供了技术条件。(3分)
14.(12分)(2025·广东肇庆高二上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镑走向“国际货币”的历程
——摘编自王鸿刚《大国博弈2050》
时间 历程简介
1688年后 借鉴荷兰经验,建立英格兰银行、南海公司和联合东印度公司,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城市私人银行和地方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网络以及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
1717年 英镑开始按黄金来确定价格
1816—1931年 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确保英镑本位制就等于黄金本位制,一直延续至1931年
材料二 20世纪初开始,美国政府努力推动私人资本大幅进军拉丁美洲和远东。“一战”期间,各国纷纷退出金本位制,为防止美国在“一战”后积累的大量黄金变成一堆无用的“黄色金属”,美国最终说服英国回归金本位制。“二战”后期,美国凭借其超强的实力,于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上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主导权随之转移到美国手中,英国的国际金融主导权被彻底摧毁。
——摘编自[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镑走向“国际货币”的有利因素。(6分)
答案:有利因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英镑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借鉴荷兰经验,建立银行网络和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维护英镑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6分,任答三点)
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1816—1931年”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英国本身军事的发展、海外殖民地扩大的积极影响等角度分析,如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英镑的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
撑。根据材料一“借鉴荷兰经验”“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城市私人银行和地方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网络以及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可知,借鉴荷兰经验,建立银行网络和健全的公共财政体系;根据材料一“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可知,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维护英镑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为实现美元“主导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6分)
答案:措施:扩大美元的使用范围(或推行金元外交);维持金本位制;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分)
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元“主导权”加剧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导致金融风险增加。(3分)
措施:根据材料二“美国最终说服英国回归金本位制”可知,扩大美元的使用范围(或推行金元外交);维持金本位制;根据材料二“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可知,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维持世界金融秩序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美国霸权主义、美元主导引发的金融风险增加等,如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元“主导权”加剧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不平衡,导致金融风险增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