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世界自然基金会对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提出严重警告,从1966年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增加一倍,人类现在的消耗需要1.5个地球支撑。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人类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来吸收温室气体和提供自然资源。据此回答1~3题。
1.读下面相关示意图,其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面粉
C.土地
D.液化气
3.对于我国各地区所对应的资源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广人稀,矿产短缺
B.西部地广人稠,水源不足
C.南方地区水源、能源不足
D.华北地区人地、水土矛盾叠加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据此回答4、5题。
4.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5.下列现象的发生可能对耕地造成危害的有(
)
①臭氧空洞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用此法进行实验得出下表数据。阅读下表,
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可以(
)
某地冬春季节实验前后资料对比表
①加地表径流量
②减轻空气污染
③增强土壤透气性
④保持土壤水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7、8题。
7.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8.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9、10题。
9.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
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
10.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
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201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城市水资源管理。
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数百万人民面临水荒,他们每天为获得安全饮水而挣扎。人们在呼吁“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差别对比图(单位:%)
材料三
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
(1)材料二显示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是
。(填前两大水系)试分析我国南北方河流水质有何差别。
(2)材料二显示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是
。其水质最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4)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5)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
(6)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
带,原因是
。
1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能源瓶颈制约的切肤之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结合下图“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目标”,回答以下问题。(24分)
(1)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为加速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在未来几年中应着重抓好哪些能源发展措施
(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资源短缺形势将日趋严峻。为此,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合作开发的多种方式来获得石油资源,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请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C,3选D。第1题,自然资源指的是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的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第2题,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面粉和液化气不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不属于自然资源。第3题,东部地区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湖众多,水源较充足。
4、5.【解析】4选B,5选D。第4题,我国土地开发力度较大,后备土地已经很少了;东南地区多丘陵山地,耕地较少;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不可能有大面积的森林;南方多丘陵山地,水田分散。第5题,臭氧空洞是指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不会对土地造成破坏;赤潮是指水污染。
6.【解析】选D。由表可知: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法之前和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提高,大气中的悬浮质减少,因此②④都是可以的。
7、8.【解析】7选B,8选D。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总量在增加。第8题,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加大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规律方法】我国能源调整战略全解
(1)采取多元化战略,到国外开发石油,进口石油。
(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3)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
(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5)稳妥发展核电。
(6)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10)利用乙醇汽油。
9、10.【解析】9选A,10选B。第9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导致耕地减少的现象,它会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第10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修筑梯田是解决缓坡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措施。
11.【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各个水系水质的高低,但要注意题目要求。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河水系水质最差,回答时要注意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致。第(4)题,由于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区,深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位于非季风区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第(5)题,多水带缺水主要是人为污染导致的。第(6)题,我国水资源过渡带人口众多,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供给不足。
答案:(1)长江和珠江水系
南方河流水质优于北方。
(2)海河水系
流域内年降水量偏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对河流污染物的稀释速度存在季节差异;流域内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流域地跨河北、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省市,综合治理难度大;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等。(合理即可)
(3)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5)水污染严重
(6)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12.
【解析】第(1)题,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较大,而煤炭是不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有利于减轻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第(2)题,在未来我国应该减少不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量。第(3)题,去国外开发石油既有利于增强我国石油公司的收入,还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答案:(1)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抓好三峡、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新能源建设;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等。
(3)①三大石油公司实行“走出去”战略,从事跨国生产和经营,能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②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三大石油公司这样做可以使我国石油来源多元化,从而保障石油供给,维护石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题中的第一个要点,若答上国际化管理、企业结构调整等内容,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