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布朗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地质学家们给我们一个忠告:如果海洋生物物种丧失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回顾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两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们将生态系统的崩溃归咎于同一个生存空间中物种多样性的损失。在生物大灭绝之后需要1
000万年的时间才能使生态系统重新稳定。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2.下列生态系统中相对较稳定的是(
)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荒漠
3.目前有些动物因为种群数量太少,被称为活着的灭绝物种,你认为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C.物种退化
D.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狩猎,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5.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
)
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
D.提高了经济收入
(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7.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8.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农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
10.如果上图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现在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如果说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湿地就是“地球之肾”。(30分)
材料一
长江流域湿地的变迁
材料二
200多平方千米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日长夜大,然而随着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萎缩了……
(1)在崇明岛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把滩涂围垦,把草滩挖成鱼塘、蟹塘,
这样做的后果是
。
(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崇明岛有何影响
(3)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是湿地良性循环的典范,不幸的是在20年前就几乎完全消失,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__
_。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就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
我国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
材料三
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
和
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
风的下风向。
(4)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
)
①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引起了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D.鱼类减少使海洋空间增加,引起藻类过度生长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D,2选A,3选D。第1题,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第2题,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丰富,食物链越复杂,相对越稳定。在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繁茂,物种繁多,食物链错综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生态系统相对较稳定。第3题,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的年代。物种退化也要经历漫长的年代,没有证据表明物种退化能在短时期内导致大量物种灭绝。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并不是人类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果,而是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狩猎,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的结果。
4、5.【解析】4选C,5选A。第4题,判断某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地区的关键是看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是整个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沼气是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性气体,而温度太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沼气池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可以减少对林、草等植被的破坏;沼气池的废液和废渣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第5题,南方地区气温高、
沼气的利用时间长。发展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从而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6、7.【解析】6选D,7选C。a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主要为绿洲;b为祁连山冰川与涵养水源生态功能区,主要为山地;f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其中桂黔滇降水较多。c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风沙较大;e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d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g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两者气候湿润,林地多。
8.【解析】选D。大量偷猎藏羚羊有可能使藏羚羊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9、10.【解析】9选C,10选A。从图例看此地为草原,荒漠化表现为斑点状的荒漠圈,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从图A到图B表现为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11.【解析】该题综合考查了造成湿地破坏的原因,滩涂的开发会破坏其完整性,三峡大坝的蓄水和拦沙功能会给下游带来影响,生产的开发和环境污染同样也会给湿地环境带来破坏。
答案:(1)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人类活动直接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由于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淤积在库区,崇明岛的沉积物减少,在海浪和潮汐的侵蚀下,崇明岛的面积有可能减小。
(3)在市场价值规律冲击下,种桑养蚕的收入低于办工厂、做生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大面积污染,使鱼塘尚存,桑树消失。
12.【解析】本题用三则材料揭示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2)题,通过分析材料可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两个方面,这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3)、(4)题,我国沙尘暴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地表植被被破坏,地表松散物质较多;另一方面,冬春季节西北季风风力较大,地表物质被吹扬,形成扬沙天气。因此,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措施。第(5)题,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生长,鱼类死亡。
答案:(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生产
生活
(3)西北(季)
(4)D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