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保护
考点 5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024/2023/2021·选择题 2025/2021·填空题 从近五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在试卷中占比约12%-16%,试题减少纯记忆类题目,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如基因多样性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机制(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深度理解,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战略结合;情境本土化与科技前沿结合;进化类题目从物种辨识转向过渡物种分析;跨学科整合常态化。
考点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24/2021·选择题 2023/2022·填空题
考点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考点0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石岐鸽与大宝鸽均为广东省地方优良鸽种。为培育肉鸽新品种,育种工作者用石岐鸽与大宝鸽杂交,培育出石大鸽,测得三种鸽的部分生长与品质指标如表。
指标 石岐鸽(父本) 大宝鸽(母本) 石大鸽(子代)
平均体重/g 454.70 481.40 512.55
每100g胸肌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g 脂肪 0.50 0.67 0.82
风味氨基酸 8.07 8.57 8.44
注:脂肪含量高,口感好;风味氨基酸含量高,风味佳
请回答:
(1)鸽是 (填“变温”或“恒温”)动物,体表覆羽,前肢变成 。
(2)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杂交过程中,石岐鸽的 和大宝鸽的 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 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表可知,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 ,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 ,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育种工作需要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品质。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请你再提出一个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 。
【答案】(1) 恒温 翼(或翅膀)
(2) 基因 精子 卵细胞 生长快、营养好
(3) 更大 脂肪含量高
(4)选育其他品种杂交(如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
【分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形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详解】(1)鸽属于鸟类,其体温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其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与其飞行生活有关。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形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石岐鸽的精子和大宝鸽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生长快、营养好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图表可知,石大鸽的平均体重和脂肪含量均大于石岐鸽和大宝鸽,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更大,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脂肪含量高,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有:选育其他品种杂交,可以获取不同的性状。
(2024·广东·中考真题)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小华参加学校观鸟跨学科实践活动,用望远镜观察黄嘴白鹭等鸟类,调查红树林等地鸟类分布情况并做记录,查阅资料,制作仿生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
2.小华对黄嘴白鹭(下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卵生 B.胸肌发达 C.用肺呼吸 D.体温不恒定
3.下图是小华查阅“鹭”的资料后整理出的分类图,其中与黄嘴白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苍鹭 B.雪鹭 C.白琵鹭 D.黑脸琵鹭
4.小华在整理题2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资料查阅法
5.小华调查发现红树林的鸟类丰富。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红树林中的鸟类生存的是( )
A.过度捕捞鱼类 B.防止水质污染
C.建造人工鸟巢 D.严禁捕杀鸟类
6.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答案】2.D 3.B 4.C 5.A 6.B
【分析】(1)家鸽适于飞行的特征: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②前肢变成翼;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④骨骼轻、薄,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⑥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2)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A.黄嘴白鹭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内受精,A正确。
B.黄嘴白鹭的胸肌发达,与飞行生活相适应,B正确。
C.黄嘴白鹭属于鸟类,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正确。
D.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D。
3.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黄嘴白鹭与雪鹭同属、与苍鹭同科、与白琵鹭和黑脸琵鹭同目,因此,黄嘴白鹭与雪鹭的亲缘关系最近,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物分类需要用到比较法,A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对生物进行分类不需要实验法,C符合题意。
D.对生物进行分类需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要用到资料查阅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鸟类以红树林中的鱼类为食,过度捕捞鱼类会造成鸟类食物减少,不利于鸟类的生存,A符合题意。
B.红树林中的水域是鸟类的生存场所,水质影响鸟类的生存,防止水质污染利于鸟类的生存,B不符合题意。
C.建造人工鸟巢利于鸟类的繁殖,C不符合题意。
D.严禁捕杀鸟类可以保护鸟类不受伤害,利于鸟类生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仿生飞行器的机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类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仿生飞行器的材料坚硬厚重,不利于飞行,B符合题意。
C.鸟类视觉敏锐,仿生飞行器摄像头高清,仿生鸟类的视觉特点,C不符合题意。
D.鸟类前肢变成翼,可扇动产生飞行的动力,仿生飞行器的机翼轻盈可折叠利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根据家庭菜谱中的鸡、扇贝、鲈鱼、螃蟹,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分类图(如图),下列动物所属类群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菜谱中的鸡、扇贝、鲈鱼、螃蟹四种动物,扇贝、螃蟹为无脊椎动物,鸡、鲈鱼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鸡为恒温动物,鲈鱼为变温动物。
解读题图可知,②螃蟹的所属类群搞错了,螃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不是脊椎动物。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广东·中考真题)河源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化石超2万枚,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是无脊椎动物 B.恐龙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越高等
【答案】C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详解】A.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恐龙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
B.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错误。
C.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D错误。
故选C。
9.(2021·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答案】 ②③④ 环境 自然选择 有性生殖 优势 遗传 差异程度 非洲 事实证据
【分析】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详解】(1)蜂兰花是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雄蜂是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杜鹃是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人类是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所以,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②被子植物、③无脊椎动物、④脊椎动物。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所以,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优势。
(3)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人的线粒体DNA携带遗传信息。由题干资料可知: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地区。该假说如果有事实证据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之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杉科 B.水杉属 C.松杉目 D.裸子植物门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所以,与水杉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等级是:水杉属,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考点0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豹猫等珍稀动物在深圳多个公园现身,这是深圳万物和谐、生态宜居的体现。为了保护豹猫等珍稀动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保护其栖息地 B.开展野外救助
C.捕杀它的天敌 D.宣传相关法律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A.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是它们生存的基础,保护栖息地意味着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这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措施之一,A不符合题意。
B.对于受伤或处于困境中的珍稀动物,及时的野外救助可以帮助它们恢复健康或摆脱困境,从而提高其存活率,B不符合题意。
C.珍稀动物的天敌可能会对其种群数量构成威胁,但生态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捕杀天敌可能会破坏食物链的平衡,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甚至可能间接影响到珍稀动物本身的生存,C符合题意。
D.通过宣传相关法律,可以提高公众对珍稀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增强保护意识,减少非法捕猎和破坏栖息地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请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红树生长在潮间带,又名“胎生树”。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长成胎苗后脱离母体扎根淤泥生长;未能及时扎根的幼苗在海上漂泊,寻到合适的栖息地就能扎根生长。此外,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红树连片而成的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热带森林的6倍。
红树林是陆地与大海交接处唯一的森林,它既是湿地生态系统,又是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因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原因而导致的红树林退化问题,积极展开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红树林保护工作。
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深圳,2023年5月成功召开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32个国家及多个研究机构的120名中外与会代表,就红树林保护、修复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为全球红树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
(1)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2)红树既能 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 能力是有限的。
(4)保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请你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列举出两条兼顾城市发展和红树林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 。
【答案】(1)被子/绿色开花
(2)适应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人工辅助繁殖红树树苗或人工栽种红树树苗,增加红树林面积或保护红树林中的动物,不破坏红树林中的植物或保护海岸环境,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等)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繁荣和稳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见的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由题干表述“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可知,红树具有果实,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由题干表述“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可知,红树能适应环境;由“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可知,红树能影响环境。因此,红树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红树林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殖红树树苗;人工栽种红树树苗,增加红树林面积;保护红树林中的动物、不破坏红树林中的植物;保护海岸环境,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等。
3.(2022·广东·中考真题)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陆地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南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之称,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
资料二: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属杂食性鸟类,喜食交让木的叶和果实(果椭圆形,暗褐色),是典型的森林地栖型留鸟,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
资料三:近年来,南岭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自然”“森林”“鸟类”等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采取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放置人工鸟巢等措施后,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其实质是 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 。
(2)根据资料二的描述,交让木属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根据有无脊柱判断,所列举的黄腹角雉的天敌均属于 动物。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是 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关系的形成是 选择的结果。
(3)资料三中的 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 ,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1) 物种 基因(遗传) 强
(2) 被子 脊椎 捕食 自然
(3) 放置人工鸟巢 栖息环境 自然保护区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
【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所以,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2)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根据资料二的描述,交让木具有果实,因此属于被子植物。黄腹角雉的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它们的体内都具有脊柱,均属于脊椎动物。王锦蛇以黄腹角雉为食,因此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是捕食关系。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资料三中:放置人工鸟巢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4.(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在先后用了 1000 多个水稻品种,做了 3000 多个试验,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终于攻克了制种技术难关,水稻亩产量逐年提高,切实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全球粮食的稳定持续供应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产量的提高,本质是改变 。
(2)水稻花在结构层次中属于 (选填“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
(3)杂交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 。
(4)杂交水稻最终能量来源于 。
(5)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选填“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或“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1)遗传物质
(2)生殖器官
(3)淀粉
(4)太阳能
(5)基因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1)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代,就是杂交水稻。因此,杂交水稻属于有性生殖,新品种的基因组成发生了改变。所以,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产量的提高,本质是改变遗传物质。
(2)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水稻花在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殖器官。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淀粉等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杂交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所以,杂交水稻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5)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故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基因的多样性。
5.(2021·广东·中考真题)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徙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徙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详解】A.社会行为的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所以,亚洲象的迁徙行为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A正确。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故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B正确。
C.该象群中的全部个体都属于一种生物,故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错误。
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故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D正确。
故选C。
考点0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发现了种子蕨化石,推断种子蕨是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的过渡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进化的直接证据 B.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高等
C.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早出现 D.以上植物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B
【分析】植物进化的历程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详解】A.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通过化石可以直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植物进化的历程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尤其是被子植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适应能力,比蕨类植物更高等,B错误。
C.从进化顺序来看,蕨类植物出现在前,种子植物由蕨类植物进化而来,因此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早出现,C正确。
D.生物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不同类群的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
故选B。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些飞蛾不能发出超声波,有些飞蛾能发出超声波。(如图)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飞蛾与蝙蝠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蝙蝠导致飞蛾变异产生超声波
C.发出超声波的变异可能遗传给后代
D.发出超声波的变异有利于飞蛾生存
【答案】B
【分析】(1)生存斗争: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而进行的斗争。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竞争的关系。
(2)变异的产生: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并不是由环境因素直接导致的定向变异,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得以保留和发展。
(3)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变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详解】A.飞蛾是蝙蝠的食物,蝙蝠捕食飞蛾,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这属于生存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A正确。
B.变异是随机发生的,并非由蝙蝠导致飞蛾定向变异产生超声波。飞蛾种群中本身就存在各种变异类型,能发出超声波的变异只是其中之一,在蝙蝠的选择作用下,这种变异类型的飞蛾更易生存下来,B错误。
C.如果飞蛾能发出超声波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那么就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发出超声波可能使飞蛾更好地躲避蝙蝠的捕食,从而有利于飞蛾在有蝙蝠的环境中生存,D正确。
故选B。
3.(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甲是甲骨文“鱼”字,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鳃
B.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
D.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
【答案】A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详解】A.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鳍,A错误。
B.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正确。
C.鱼类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C正确。
D.甲是甲骨文,大约出现在3500年前,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因此,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D正确。
故选A。
4.(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达尔文观察多种生物并深入研究后,提出“适者生存”的观点。包含此观点的学说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自然选择学说
C.细胞学说 D.遗传定律
【答案】B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详解】A.能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定律与生物学的“适者生存”观点没有直接关联。它主要关注的是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而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A不符合题意。
B.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基于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的生物学理论。它认为物种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即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这个学说直接包含了“适者生存”的观点,即适应环境的生物更有可能存活下来,B符合题意。
C.细胞学说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学说关注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并不直接涉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或“适者生存”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定律,特别是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关注的是生物遗传的规律和机制,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些定律描述了基因如何在生物体之间传递和组合,从而决定生物的遗传特征。然而,它们并不直接解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或“适者生存”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广东·中考真题)以下四类动物的通俗名称都含有“鱼”字,其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详解】A是鲸鱼属于哺乳动物,B是八爪鱼属于软体动物,C是金鱼属于鱼类,D是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动物大致进化大过程为:B八爪鱼→C金鱼→D鳄鱼→A鲸鱼 ,A鲸鱼的进化程度最高。
故选A。
6.(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错误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小到大 D.从低等到高等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详解】ABD.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
C.从小到大不属于生物进化历程,C错误。
故选C。
1.(2025·广东汕头·三模)图一是悟能同学采集的某种植物叶片,根据图二检索表可判断该植物是( )
A.桂花 B.苏铁 C.茶 D.椰树
【答案】C
【分析】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识别和鉴定植物不可缺少的工具,检索表编制方法常用植物形态比较方法。
【详解】观察图片可知,该植物的叶互生、椭圆形、叶边缘有齿,根据检索表可判断该植物是茶,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025·广东东莞·三模)某地的观鸟记录从2008年的60多种增至2024年的353种,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10种。其中濒危物种彩鹞对环境要求较高,它的出现表明该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请完成下列小题。
2.观鸟时发现,彩鹏和白脸彩鹏长得很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们的学名分别为Plegadis falcinellus与Plegadis chihi。可推测这两种鸟类所在相同分类单位中最小的等级是( )
A.目 B.科 C.属 D.种
3.下列是彩鹮适于飞行的特征,其中不能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体表被覆羽毛 D.骨骼轻、薄、坚固
4.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下,自然保护区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5.在观鸟过程中观察到正在飞行的蝙蝠,查阅资料判断它不属鸟类,主要依据是蝙蝠( )
A.有四肢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答案】2.C 3.D 4.A 5.D
【分析】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学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
鸟类飞行适应特征外部可见:流线型身体、前肢特化为翼、体表被覆羽毛。
生物多样性层次:①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丰富度);②基因多样性(如同一物种内遗传差异);③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境类型)。
2.题目中给出了两种鸟类的学名,分别为Plegadis falcinellus与Plegadis chihi。从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鸟类的学名前缀是相同的,即它们都属于Plegadis这个属。在生物分类学中,如果两种生物属于同一个属,那么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是相对较近的。目和科的分类单位都比属大,彩鹏和白脸彩鹏捕食同种生物。故这两种鸟类所在相同分类单位中最小的等级是属,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身体呈流线型是鸟类为了减小飞行阻力而进化出的形态特点,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鸟类的整体形态来间接判断,A不符合题意。
B.前肢变成翼是鸟类适应飞行的重要形态结构变化,翼的形状和结构对于飞行至关重要,这一特点同样可以通过望远镜清晰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
C.体表被覆羽毛是鸟类的一个显著特征,羽毛不仅为鸟类提供了保温作用,还使得鸟类能够飞行。羽毛的覆盖情况可以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到,C不符合题意。
D.骨骼轻、薄、坚固是鸟类骨骼的一个内部结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鸟类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能够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然而,这一内部结构特点无法通过望远镜直接观察到,因为望远镜主要用于观测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动态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4.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程度。自然保护区里野生动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增加,因此符合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定义,A正确。
B.自然保护区里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但题目描述并未直接涉及基因层面的变化,B错误。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这通常包括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海洋、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题目描述并未涉及生态系统的类型或生态过程的变化,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主要关注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不是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5.A.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四肢,鸟类前肢为翼,A不符合题意。
B.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这个共同点同样不能作为区分蝙蝠和鸟类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
C.体温恒定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共有的特征之一。它们都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机制来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C不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和哺育方式。与鸟类不同,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幼崽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出生,并且出生后通过母体分泌的乳汁来获取营养。蝙蝠作为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这是它与鸟类最显著的区别之一,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广东汕头·三模)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 )
A.圭峰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了超过6000种生物物种
B.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如河流、湖泊、湿地、农田、森林、城市等
C.我国桂花的主要品种包括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大类
D.除大熊猫外,我国还拥有扬子鳄、中华鲟、银杉、珙桐、桫椤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或种群的基因差异。
【详解】A.圭峰山地区记录了超过6000种生物物种,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如河流、湖泊、湿地、农田、森林、城市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桂花的主要品种包括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大类,桂花是一个物种,其不同的品种体现了遗传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
D.除大熊猫外,我国还拥有扬子鳄、中华鲟、银杉、珙桐、桫椤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体现物种多样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广东东莞·三模)小勤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拥有高等植物831多种,脊椎动物238种,昆虫353种,大型真菌125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细胞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如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3)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程度。
(4)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详解】A.基因多样性强调的是同一物种内基因的差异,而题干只是列举了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未涉及同一物种基因层面的内容,A错误。
B.细胞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组织中的差异,与题干中所提及的众多生物种类数量并无直接关联,B错误。
C.题干中明确提到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拥有高等植物831多种,脊椎动物238种,昆虫353种,大型真菌125种,这充分展示了该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C正确。
D.生态系统多样性侧重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仅围绕一个森林公园内的生物种类展开,并非强调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D错误。
故选C。
8.(2025·广东清远·一模)我国科研团队历时11年研发出了樱粉、雪白、浅紫等70多种颜色的油菜花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目中同一物种(油菜花)存在多种颜色差异,属于同一物种内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详解】A.物种多样性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题干中仅涉及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故A不符合题意。
B.环境多样性并非生物多样性的标准层次,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组成,题干未涉及生态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
D.遗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基因和性状的多样性,题干中油菜花颜色的多样化由遗传物质差异导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5·广东云浮·二模)外来物种能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但有些会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破坏生态平衡,被称为外来物种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当地没有天敌,容易大肆繁殖
B.改变当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捕食本地物种,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
D.抢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影响其生存
【答案】B
【分析】外来物种入侵主要通过竞争资源、捕食本地物种、缺乏天敌等方式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详解】A.外来物种在当地没有天敌,繁殖不受限制,容易大量繁殖,符合实际,故A正确。
B.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环境条件(如资源竞争、栖息地破坏),但当地物种的适应能力是其固有特性,不会被直接改变。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原有适应能力不足,但选项表述不准确,故B错误。
C.捕食本地物种会直接减少其数量,降低生物多样性,符合实际,故C正确。
D.外来物种通过抢占生存空间和资源,影响本地物种生存,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B。
10.(2025·广东云浮·二模)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
C.人工进行繁殖 D.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建立种质库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能够保护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直接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故A符合题意。
B.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仅保护个体,无法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工繁殖主要用于濒危物种的延续,但无法解决栖息地破坏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立种质库用于保存遗传资源,属于长期保存手段,并非直接保护物种生存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5·广东·三模)我国发现了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它是由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壮丽青山藻可能属于藻类
B.化石是研究生物复杂化的唯一证据
C.壮丽青山藻可能产生孢子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壮丽青山藻为多细胞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属于藻类。
【详解】A.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壮丽青山藻是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能属于藻类,故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并非唯一证据,如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故B错误。
C.壮丽青山藻属于藻类,不产生种子,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故C正确。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D正确。
故选B。
(2025·广东潮州·模拟预测)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高山栎叶片化石,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证据。现今高山栎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叶片气孔密度较低、背面多长有“绒毛”。请完成下面小题。
12.高山栎可以通过多年生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无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13.在高寒地区寒冷干旱的环境中,高山栎叶片的气孔分布特点有利于( )
A.促进蒸腾作用 B.抑制蒸腾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14.高山栎叶片背面长有“绒毛”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15.下列关于高山栎化石及其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高山栎进化的直接证据
B.高山栎的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高山栎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D.高山栎产生的变异均对进化有利
【答案】12.A 13.B 14.B 15.A
【分析】(1)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A.高山栎通过多年生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扦插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的枝条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
B.分裂生殖主要是单细胞生物的生殖方式,高山栎是多细胞植物,不进行分裂生殖,B错误。
C.有性生殖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扦插不符合这一特点,C错误。
D.孢子生殖主要是一些低等植物如蕨类植物和真菌的生殖方式,高山栎不是通过孢子繁殖,D错误。
故选A。
13.A.促进蒸腾作用会使植物散失更多水分,不符合高寒干旱环境的需求,A错误。
B.在高寒地区寒冷干旱的环境中,水分相对较少。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高山栎叶片气孔密度较低,这样的分布特点可以减少水分通过气孔散失,有利于抑制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B正确。
C.呼吸作用主要与细胞内的线粒体等结构有关,与气孔分布特点关系不大,C错误。
D.气孔密度低会限制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14.A.生物影响环境强调生物对环境产生改变,而题干强调的是高山栎自身结构对环境的适应,并非对环境的改变,A错误。
B.高山栎叶片背面长有“绒毛”,这是高山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形态结构特征,这种特征有助于它在高寒地区生存,比如可能减少水分散失、阻挡部分寒冷气流等,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
C.应该是“生物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生物”,C错误。
D.环境影响生物强调环境因素对生物造成的影响,题干重点在于高山栎自身结构特点,并非环境对它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5.A.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形成的,能直接反映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是研究高山栎进化的直接证据,A正确。
B.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进行的,环境因素(自然选择)对高山栎的进化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高山栎的进化受环境因素影响,B错误。
C.变异是随机发生的,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才是定向的,C错误。
D.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只有有利变异才对生物的进化有利,并非所有变异都对进化有利,D错误。
故选A。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多样性保护
考点 5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024/2023/2021·选择题 2025/2021·填空题 从近五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在试卷中占比约12%-16%,试题减少纯记忆类题目,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如基因多样性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机制(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深度理解,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战略结合;情境本土化与科技前沿结合;进化类题目从物种辨识转向过渡物种分析;跨学科整合常态化。
考点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24/2021·选择题 2023/2022·填空题
考点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考点01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石岐鸽与大宝鸽均为广东省地方优良鸽种。为培育肉鸽新品种,育种工作者用石岐鸽与大宝鸽杂交,培育出石大鸽,测得三种鸽的部分生长与品质指标如表。
指标 石岐鸽(父本) 大宝鸽(母本) 石大鸽(子代)
平均体重/g 454.70 481.40 512.55
每100g胸肌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g 脂肪 0.50 0.67 0.82
风味氨基酸 8.07 8.57 8.44
注:脂肪含量高,口感好;风味氨基酸含量高,风味佳
请回答:
(1)鸽是 (填“变温”或“恒温”)动物,体表覆羽,前肢变成 。
(2)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杂交过程中,石岐鸽的 和大宝鸽的 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 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表可知,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 ,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 ,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育种工作需要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品质。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请你再提出一个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 。
(2024·广东·中考真题)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小华参加学校观鸟跨学科实践活动,用望远镜观察黄嘴白鹭等鸟类,调查红树林等地鸟类分布情况并做记录,查阅资料,制作仿生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
2.小华对黄嘴白鹭(下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卵生 B.胸肌发达 C.用肺呼吸 D.体温不恒定
3.下图是小华查阅“鹭”的资料后整理出的分类图,其中与黄嘴白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苍鹭 B.雪鹭 C.白琵鹭 D.黑脸琵鹭
4.小华在整理题2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资料查阅法
5.小华调查发现红树林的鸟类丰富。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红树林中的鸟类生存的是( )
A.过度捕捞鱼类 B.防止水质污染
C.建造人工鸟巢 D.严禁捕杀鸟类
6.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7.(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根据家庭菜谱中的鸡、扇贝、鲈鱼、螃蟹,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分类图(如图),下列动物所属类群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2023·广东·中考真题)河源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蛋化石超2万枚,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恐龙是无脊椎动物 B.恐龙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C.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越高等
9.(2021·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之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杉科 B.水杉属 C.松杉目 D.裸子植物门
考点02 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豹猫等珍稀动物在深圳多个公园现身,这是深圳万物和谐、生态宜居的体现。为了保护豹猫等珍稀动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保护其栖息地 B.开展野外救助
C.捕杀它的天敌 D.宣传相关法律
2.(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请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红树生长在潮间带,又名“胎生树”。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长成胎苗后脱离母体扎根淤泥生长;未能及时扎根的幼苗在海上漂泊,寻到合适的栖息地就能扎根生长。此外,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红树连片而成的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热带森林的6倍。
红树林是陆地与大海交接处唯一的森林,它既是湿地生态系统,又是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因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原因而导致的红树林退化问题,积极展开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红树林保护工作。
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深圳,2023年5月成功召开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32个国家及多个研究机构的120名中外与会代表,就红树林保护、修复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为全球红树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
(1)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2)红树既能 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 能力是有限的。
(4)保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请你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列举出两条兼顾城市发展和红树林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 。
3.(2022·广东·中考真题)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陆地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南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物种宝库”之称,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黄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
资料二: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属杂食性鸟类,喜食交让木的叶和果实(果椭圆形,暗褐色),是典型的森林地栖型留鸟,天敌有王锦蛇、花面狸、豹猫等。
资料三:近年来,南岭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自然”“森林”“鸟类”等主题的科普宣教活动,采取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放置人工鸟巢等措施后,黄腹角雉等珍稀鸟类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其实质是 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 。
(2)根据资料二的描述,交让木属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根据有无脊柱判断,所列举的黄腹角雉的天敌均属于 动物。王锦蛇和黄腹角雉之间是 关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种关系的形成是 选择的结果。
(3)资料三中的 是针对黄腹角雉筑巢能力差而采取的措施。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生物的 ,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4.(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在先后用了 1000 多个水稻品种,做了 3000 多个试验,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终于攻克了制种技术难关,水稻亩产量逐年提高,切实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为全球粮食的稳定持续供应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与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产量的提高,本质是改变 。
(2)水稻花在结构层次中属于 (选填“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
(3)杂交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 。
(4)杂交水稻最终能量来源于 。
(5)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选填“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或“基因的多样性”)。
5.(2021·广东·中考真题)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徙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徙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考点03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发现了种子蕨化石,推断种子蕨是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的过渡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进化的直接证据 B.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高等
C.蕨类植物比种子植物早出现 D.以上植物有共同的祖先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些飞蛾不能发出超声波,有些飞蛾能发出超声波。(如图)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飞蛾与蝙蝠之间存在生存斗争
B.蝙蝠导致飞蛾变异产生超声波
C.发出超声波的变异可能遗传给后代
D.发出超声波的变异有利于飞蛾生存
3.(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甲是甲骨文“鱼”字,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鳃
B.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
D.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
4.(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达尔文观察多种生物并深入研究后,提出“适者生存”的观点。包含此观点的学说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自然选择学说
C.细胞学说 D.遗传定律
5.(2022·广东·中考真题)以下四类动物的通俗名称都含有“鱼”字,其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是( )
A. B.
C. D.
6.(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错误的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小到大 D.从低等到高等
1.(2025·广东汕头·三模)图一是悟能同学采集的某种植物叶片,根据图二检索表可判断该植物是( )
A.桂花 B.苏铁 C.茶 D.椰树
(2025·广东东莞·三模)某地的观鸟记录从2008年的60多种增至2024年的353种,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10种。其中濒危物种彩鹞对环境要求较高,它的出现表明该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请完成下列小题。
2.观鸟时发现,彩鹏和白脸彩鹏长得很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们的学名分别为Plegadis falcinellus与Plegadis chihi。可推测这两种鸟类所在相同分类单位中最小的等级是( )
A.目 B.科 C.属 D.种
3.下列是彩鹮适于飞行的特征,其中不能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变成翼 C.体表被覆羽毛 D.骨骼轻、薄、坚固
4.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下,自然保护区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5.在观鸟过程中观察到正在飞行的蝙蝠,查阅资料判断它不属鸟类,主要依据是蝙蝠( )
A.有四肢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6.(2025·广东汕头·三模)下列选项中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 )
A.圭峰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了超过6000种生物物种
B.广东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如河流、湖泊、湿地、农田、森林、城市等
C.我国桂花的主要品种包括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大类
D.除大熊猫外,我国还拥有扬子鳄、中华鲟、银杉、珙桐、桫椤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7.(2025·广东东莞·三模)小勤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拥有高等植物831多种,脊椎动物238种,昆虫353种,大型真菌125种,这直接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细胞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2025·广东清远·一模)我国科研团队历时11年研发出了樱粉、雪白、浅紫等70多种颜色的油菜花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9.(2025·广东云浮·二模)外来物种能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但有些会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破坏生态平衡,被称为外来物种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当地没有天敌,容易大肆繁殖
B.改变当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捕食本地物种,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
D.抢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影响其生存
10.(2025·广东云浮·二模)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
C.人工进行繁殖 D.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11.(2025·广东·三模)我国发现了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它是由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壮丽青山藻可能属于藻类
B.化石是研究生物复杂化的唯一证据
C.壮丽青山藻可能产生孢子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2025·广东潮州·模拟预测)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高山栎叶片化石,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证据。现今高山栎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叶片气孔密度较低、背面多长有“绒毛”。请完成下面小题。
12.高山栎可以通过多年生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无性生殖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13.在高寒地区寒冷干旱的环境中,高山栎叶片的气孔分布特点有利于( )
A.促进蒸腾作用 B.抑制蒸腾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14.高山栎叶片背面长有“绒毛”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15.下列关于高山栎化石及其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高山栎进化的直接证据
B.高山栎的进化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高山栎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D.高山栎产生的变异均对进化有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