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类群(广东专用) (含答案)【好题汇编】5年(2021-2025)中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0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类群(广东专用) (含答案)【好题汇编】5年(2021-2025)中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5 21:29: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类群
考点 5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2025/2024/2022/2021·选择题 2023/2021·填空题 从近五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在试卷中占比约12%-16%。考查中情境化与本土化结合,如广东特色素材和传统文化与科技热点(潮州木雕“蟹篓”);能力考查转向素养立意,减少纯记忆题,侧重类群特征的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强化探究能力;跨学科融合增强:生物与地理/环保,生物与工程技术。
考点2 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2025/2024/2023·填空题
考点3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2024·填空题
考点0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2025·广东·中考真题)兰花(下图)寓意高洁、典雅,其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
【答案】A
【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都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图中看见兰花具有根、茎、叶、花等器官。
【详解】A.种子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类群的典型特征是具有种子,图中可见兰花有花这一器官,雌花子房中的胚珠将来可发育成种子,可见兰花属于种子植物,A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兰花有花、种子,不属于蕨类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一般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靠孢子繁殖,也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兰花不符合苔藓植物特征,C不符合题意。
D.藻类大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或其他方式繁殖,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兰花不属于藻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珍稀野生植物无叶美冠兰在深圳某公园被发现,资料显示,它属于被子植物。下列与其相似特征最多的是( )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玉米
【答案】D
【分析】(1)藻类:如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
(2)苔藓植物:像葫芦藓,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3)蕨类植物:例如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环境。
(4)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与无叶美冠兰等被子植物特征差异大,A错误。
B.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结构简单,和被子植物特征不同之处较多,B错误。
C.肾蕨为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没有花、果实等器官,和被子植物特征相差明显,C错误。
D.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与无叶美冠兰同属被子植物这一类别,二者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所以玉米与无叶美冠兰相似特征最多,D正确。
故选D。
3.(2024·广东·中考真题)在丹霞山发现的国达铁角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有孢子囊。在分类上,与它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满江红 B.海带 C.葫芦藓 D.苏铁
【答案】A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如满江红、肾蕨、卷柏等。国达铁角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有孢子囊,属于蕨类植物。
【详解】A.满江红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属于蕨类植物,A正确。
B.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B错误。
C.葫芦藓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属于苔藓植物,C错误。
D.苏铁能够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A。
4.(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请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红树生长在潮间带,又名“胎生树”。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长成胎苗后脱离母体扎根淤泥生长;未能及时扎根的幼苗在海上漂泊,寻到合适的栖息地就能扎根生长。此外,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红树连片而成的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热带森林的6倍。
红树林是陆地与大海交接处唯一的森林,它既是湿地生态系统,又是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因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原因而导致的红树林退化问题,积极展开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红树林保护工作。
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深圳,2023年5月成功召开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32个国家及多个研究机构的120名中外与会代表,就红树林保护、修复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为全球红树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
(1)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2)红树既能 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 能力是有限的。
(4)保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请你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列举出两条兼顾城市发展和红树林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 。
【答案】(1)被子/绿色开花
(2)适应
(3)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4)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人工辅助繁殖红树树苗或人工栽种红树树苗,增加红树林面积或保护红树林中的动物,不破坏红树林中的植物或保护海岸环境,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等)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详解】(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繁荣和稳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见的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称为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由题干表述“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可知,红树具有果实,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由题干表述“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可知,红树能适应环境;由“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可知,红树能影响环境。因此,红树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红树林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殖红树树苗;人工栽种红树树苗,增加红树林面积;保护红树林中的动物、不破坏红树林中的植物;保护海岸环境,加强公众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等。
5.(2022·广东·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公园观察到一种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该植物可能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B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AB错误、C正确。
D.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用种子繁殖,不用孢子繁殖,D错误。
故选C。
6.(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有毒的,均不可食用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D.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答案】A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很多藻类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如海带、紫菜等,A错误。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B正确。
C.因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
D.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是种子的重要部分,D正确。
故选A。
7.(2021·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答案】 ②③④ 环境 自然选择 有性生殖 优势 遗传 差异程度 非洲 事实证据
【分析】1.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详解】(1)蜂兰花是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雄蜂是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杜鹃是鸟类,属于脊椎动物;人类是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所以,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②被子植物、③无脊椎动物、④脊椎动物。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所以,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优势。
(3)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人的线粒体DNA携带遗传信息。由题干资料可知: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地区。该假说如果有事实证据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考点02 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石岐鸽与大宝鸽均为广东省地方优良鸽种。为培育肉鸽新品种,育种工作者用石岐鸽与大宝鸽杂交,培育出石大鸽,测得三种鸽的部分生长与品质指标如表。
指标 石岐鸽(父本) 大宝鸽(母本) 石大鸽(子代)
平均体重/g 454.70 481.40 512.55
每100g胸肌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g 脂肪 0.50 0.67 0.82
风味氨基酸 8.07 8.57 8.44
注:脂肪含量高,口感好;风味氨基酸含量高,风味佳
请回答:
(1)鸽是 (填“变温”或“恒温”)动物,体表覆羽,前肢变成 。
(2)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杂交过程中,石岐鸽的 和大宝鸽的 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 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表可知,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 ,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 ,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育种工作需要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品质。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请你再提出一个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 。
【答案】(1) 恒温 翼(或翅膀)
(2) 基因 精子 卵细胞 生长快、营养好
(3) 更大 脂肪含量高
(4)选育其他品种杂交(如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
【分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形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详解】(1)鸽属于鸟类,其体温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其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与其飞行生活有关。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形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石岐鸽的精子和大宝鸽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生长快、营养好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图表可知,石大鸽的平均体重和脂肪含量均大于石岐鸽和大宝鸽,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更大,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脂肪含量高,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有:选育其他品种杂交,可以获取不同的性状。
2.(2025·广东·中考真题)龙眼鸡(下图)是龙眼树上的常见昆虫,对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附肢分节 D.胎生哺乳
【答案】C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龙眼鸡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错误。
B.昆虫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没有肺,B错误。
C.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龙眼鸡作为昆虫,附肢分节,C正确。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哺育方式,龙眼鸡作为昆虫是卵生,D错误。
故选C。
3.(2025·广东·中考真题)用湿润的鱼绳一端穿过鱼嘴打结,另一端绑住鱼尾使鱼身弯成弓形(下图),能延长鱼离水后的存活时间,这种传统技艺叫弓鱼术。下列关于弓鱼术能使鱼离水后活得更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打开鳃盖有利于气体交换 B.湿润鱼绳为鳃丝提供水分
C.固定鱼身可避免蹦跳损伤 D.限制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鱼用鳃呼吸,鳃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弓鱼术使鱼身弯成弓形,打开鳃盖,增大了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A正确。
B.鱼离开水后,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影响呼吸。湿润的鱼绳能为鳃丝提供水分,保持鳃丝的湿润和展开,利于呼吸,B正确。
C.鱼在离水后蹦跳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弓鱼术固定鱼身,可避免因蹦跳导致的受伤,从而延长存活时间,C正确。
D.限制鱼的活动是为了减少鱼的能量消耗,而不是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鱼在离水后利用有限的氧气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延长存活时间,D错误。
故选D。
4.(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鸟类利用袋状器官砂囊碾碎食物,是由于鸟类( )
A.体表覆羽 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 D.气囊辅助呼吸
【答案】B
【分析】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适应性:
(1)体表覆羽:具有保温、保护以及辅助飞行等作用。羽毛可以帮助鸟类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同时在飞行时有助于调整飞行姿态和提供升力。
(2)有喙无齿:鸟类进化过程中,为了减轻体重适应飞行,牙齿逐渐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角质的喙。由于没有牙齿咀嚼食物,鸟类需要借助其他方式来处理食物,砂囊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前肢变成翼: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的重要特征。翼的形态和结构使鸟类能够产生升力和动力,实现飞行。
(4)气囊辅助呼吸: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时,气囊可以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但与食物的碾碎处理无关。
【详解】A.体表覆羽主要与鸟类的保温、飞行姿态调整等相关,与碾碎食物没有直接联系,A错误。
B.鸟类有喙无齿,不能像其他有齿动物那样咀嚼食物。为了消化食物,鸟类进化出了砂囊这一特殊结构,利用砂囊内的沙粒等物质碾碎食物,帮助消化,B正确。
C.前肢变成翼是鸟类适应飞行的关键特征,主要用于飞行运动,和碾碎食物的功能无关,C错误。
D.气囊辅助呼吸是为了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大量需求,与食物的碾碎处理过程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B。
5.(2024·广东·中考真题)某海岛在20世纪80年代受采石、海浪侵蚀等影响,沙滩被碎石掩埋,植被退化,生态功能下降。近年来,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岛上的植物恢复到470余种,动物增加到170余种,生态修复效果显著。2023年,该海岛被评为“和美海岛”。请回答:
(1)采石、海浪侵蚀导致该海岛生态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2)碎石填土后植物才能生长,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 因素。
(3)修复植被过程中新引入60余种植物,在引种时既要考虑植物能 海岛环境,又要防止形成 入侵。修复后的植被可为动物提供 和 ,动物迁入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 更复杂,稳定性增强。
(4)该海岛远离陆地,存在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请提出一个解决思路: 。
【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
(2)非生物
(3) 适应 外来物种 物质 能量 成分
(4)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淡水,或者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供使用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砍伐、水体污染、气候变化等活动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福祉。
【详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通过内部机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能;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的干扰超出一定范围,如采石、海浪侵蚀等剧烈活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态功能下降。因此,采石、海浪侵蚀导致该海岛生态功能下降,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土壤作为非生物环境的一部分,对植物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为植物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支撑条件。碎石填土后,土壤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3)在修复植被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植物种类需要谨慎,以确保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海岛的环境,同时避免引入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生物,后者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修复后的植被能够为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吸引更多的动物迁入,从而增加了物种多样性。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成分变得更加复杂,这通常意味着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4)海岛远离陆地,淡水资源匮乏,可以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淡水,或者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供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024·广东·中考真题)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小华参加学校观鸟跨学科实践活动,用望远镜观察黄嘴白鹭等鸟类,调查红树林等地鸟类分布情况并做记录,查阅资料,制作仿生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
6.小华对黄嘴白鹭(下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卵生 B.胸肌发达 C.用肺呼吸 D.体温不恒定
7.下图是小华查阅“鹭”的资料后整理出的分类图,其中与黄嘴白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苍鹭 B.雪鹭 C.白琵鹭 D.黑脸琵鹭
8.小华在整理题2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资料查阅法
9.小华调查发现红树林的鸟类丰富。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红树林中的鸟类生存的是(  )
A.过度捕捞鱼类 B.防止水质污染
C.建造人工鸟巢 D.严禁捕杀鸟类
10.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答案】6.D 7.B 8.C 9.A 10.B
【分析】(1)家鸽适于飞行的特征: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②前肢变成翼;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④骨骼轻、薄,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⑥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2)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6.A.黄嘴白鹭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内受精,A正确。
B.黄嘴白鹭的胸肌发达,与飞行生活相适应,B正确。
C.黄嘴白鹭属于鸟类,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正确。
D.鸟类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D错误。
故选D。
7.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黄嘴白鹭与雪鹭同属、与苍鹭同科、与白琵鹭和黑脸琵鹭同目,因此,黄嘴白鹭与雪鹭的亲缘关系最近,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A.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物分类需要用到比较法,A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对生物进行分类不需要实验法,C符合题意。
D.对生物进行分类需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要用到资料查阅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鸟类以红树林中的鱼类为食,过度捕捞鱼类会造成鸟类食物减少,不利于鸟类的生存,A符合题意。
B.红树林中的水域是鸟类的生存场所,水质影响鸟类的生存,防止水质污染利于鸟类的生存,B不符合题意。
C.建造人工鸟巢利于鸟类的繁殖,C不符合题意。
D.严禁捕杀鸟类可以保护鸟类不受伤害,利于鸟类生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仿生飞行器的机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类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仿生飞行器的材料坚硬厚重,不利于飞行,B符合题意。
C.鸟类视觉敏锐,仿生飞行器摄像头高清,仿生鸟类的视觉特点,C不符合题意。
D.鸟类前肢变成翼,可扇动产生飞行的动力,仿生飞行器的机翼轻盈可折叠利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甲是甲骨文“鱼”字,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鳃
B.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
D.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
【答案】A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详解】A.鱼类的运动器官是鳍,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鳍,A错误。
B.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正确。
C.鱼类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C正确。
D.甲是甲骨文,大约出现在3500年前,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因此,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D正确。
故选A。
12.(2024·广东·中考真题)非洲大蜗牛(下图)携带多种寄生虫。下列关于非洲大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外套膜 B.属于软体动物
C.是病原体 D.易使人感染寄生虫
【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AB.非洲蜗牛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外套膜,AB正确。
C.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非洲大蜗牛不属于病原体,C错误。
D.非洲大蜗牛携带多种寄生虫,可以传播病原体,易使人感染寄生虫,D正确。
故选C。
1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鼯(wú)猴因四肢与躯体间有皮膜而能在树间滑翔,它通过胎生繁殖后代,用母乳哺育长大。鼯猴属于( )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C.鸟 D.哺乳动物
【答案】D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A不符合题意。
B.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一般是卵生,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卵生,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的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鼯猴通过胎生繁殖后代,用母乳哺育长大,属于哺乳动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广东·中考真题)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资料一: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是我国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在远离海岸线海域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和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单个网箱一般深20~40米。容积超6万立方米,年鱼产量可达1000吨。网箱利用水下摄像机。传感器、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建构了智能管理系统,采集水质及鱼群生长状况等数据并传送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监测水质,自动调控投饵机投放饲料和清洗渔网等功能。
资料二:除大力推进深海智能网箱建设外,广东省还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建设“蓝色粮仓”,希望在约42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请回答:
(1)鱼类含有蛋白质、 ,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 (填器官)被吸收。
(2)石斑鱼用 呼吸,通过 来游泳,在水质好、水流快的环境中养殖可达到“类野生”的品质。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 。
(3)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结合资料二分析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1) 脂肪 氨基酸 小肠
(2) 鳃 鳍 生态因素
(3) 感受器 效应器
(4)广东省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广东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其繁荣的经济为“蓝色粮仓”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广东省已经成功实施了多项海洋工程和海上资源开发项目,具有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写1条,合理即可)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一般一种食物都有其主要的营养成分。
2.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鱼类作为食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可见,氨基酸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2)石斑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来游泳。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可见,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3)感受器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产生神经冲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可见,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强结构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4)根据资料二,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① 地理区位优势: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这使得其具备广阔的海域可供利用。② 经济优势:广东省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其繁荣的经济为“蓝色粮仓”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③ 建设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东省已经成功实施了多项海洋工程和海上资源开发项目。这为广东省进一步发展“蓝色粮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写1条,合理即可)
15.(2023·广东·中考真题)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鸡是变温动物 B.蚯蚓的身体分节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 D.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
【答案】A
【分析】小鸡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
【详解】A.小鸡属于鸟类,鸟类为恒温动物,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蚯蚓为环节动物,典型特征为身体分节。B不符合题意。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能增加土壤肥力。C不符合题意。
D.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3·广东·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有: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详解】A.鸟类前肢特化成翼,有利于飞行,A正确。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B正确。
C.鸟类骨骼轻便,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翔,C正确。
D.鸟类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能释放大量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17.(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图的蟹篓展示了潮州木雕的镂通雕技艺,木篓玲珑剔透,螃蟹活灵活现。下列有关螃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和附肢不分节 B.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蟹钳有防御功能 D.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答案】A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运动更灵活;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撑和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B.结合分析可知,螃蟹的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A错误、B正确。
C.螃蟹的蟹钳由坚硬的外壳和强大的肌肉组成,它们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攻击,蟹钳还能用来挖掘和建造巢穴,为螃蟹提供庇护所。总的来说,蟹钳是螃蟹的重要防御工具,具有防御功能,C正确。
D.螃蟹是节肢动物,能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体现了其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18.(2023·广东·中考真题)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的“拓荒牛”铜雕(如图)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象征。从分类学角度看,牛属于( )

A.节肢动物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通常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胎生哺乳。常见的哺乳动物:蝙蝠、鲸鱼、鸭嘴兽、海豚、白鳍豚、江豚、家兔、羊、牛等。
【详解】A.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A错误。
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B错误。
C.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错误。
D.从分类学角度看,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选D。
19.(2022·广东·中考真题)动物运动主要与特定的运动结构有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鹭飞行依靠双翼 B.草鱼游动依靠鳞片
C.乌龟爬行依靠四肢 D.草履虫运动依靠纤毛
【答案】B
【分析】鸟的飞行器官是翼,鱼的运动器官是鳍,爬行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草履虫的运动靠纤毛的摆动。
【详解】A.白鹭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它的飞行器管,A正确。
B.草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的鳞片覆盖在体表,有保护的作用,B错误。
C.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依靠四肢进行爬行,C正确。
D.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D正确。
故选B。
20.(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箭毒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产生毒素,适应环境
C.成体和幼体差别大 D.迅速减少的原因是体色鲜艳,招引天敌
【答案】D
【分析】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详解】箭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结合,属于体外受精。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成体和幼体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体色鲜艳属于警戒色,用于威慑天敌,能产生毒素,防御敌害,适应环境。迅速减少的原因是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故选D。
21.(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海洋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鲨鱼体温恒定 B.海龟用鳃呼吸
C.珊瑚虫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D.白鳍豚胎生哺乳
【答案】D
【分析】(1)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3)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4)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详解】A.鲨鱼是鱼类,体温不恒定,A错误。
B.海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错误。
C.珊瑚虫属于腔肠动,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C错误。
D.白鳍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选D。
22.(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对青蛙、蛇、蝙蝠和孔雀四种动物进行了如下归类,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丁是青蛙,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甲是蝙蝠,乙是孔雀,丙是蛇,丁是青蛙。
【详解】A.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故甲是蝙蝠,A错误。
B.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故乙是孔雀,B错误。
C.丙是蛇,蛇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蛇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
D.丁是青蛙。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在生殖发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C。
23.(2021·广东·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水螅、蚯蚓、蜗牛和蝴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
B.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疣足在土里运动
C.蝴蝶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它三种都属软体动物
【答案】A
【分析】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
2.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等的发育同蝗虫。
【详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故其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A正确。
B.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B错误。
C.蝴蝶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乌贼、河蚌、蜗牛等。故蜗牛属于软体动物,D错误。
故选A。
考点03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1.(2025·广东·中考真题)制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制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青霉 D.毛霉
【答案】B
【分析】制醋属于传统发酵技术,其关键是将乙醇转化为醋酸,需特定微生物参与。
【详解】A.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或泡菜,通过无氧发酵产生乳酸,A不符合题意。
B.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是制醋的关键菌种,B符合题意。
C.青霉可产生青霉素,与制醋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毛霉参与豆腐发酵(如腐乳),分解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春秋季节是肺炎的高发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如图)感染都可能引发肺炎。人们常因不了解肺炎的病因用错药物。
(1)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据图比较可知:病毒和支原体二者中, 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和细菌二者中,支原体没有 。
(2)支原体肺炎会引起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肺泡通气功能下降,影响肺的 功能,其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临床用药不相同。图中三种微生物都有蛋白质,治疗支原体肺炎,可选用表中的药物是 。
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药物 作用机理
奥司他韦 抑制某些病毒脱离寄生的细胞
头孢菌素 抑制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
阿奇霉素 抑制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
(3)安全用药能减小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请提出一条安全用药的建议: 。
【答案】(1) 病毒 细胞壁
(2) 气体交换 阿奇霉素
(3)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等(合理即可)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所以,病毒和支原体二者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但没有细胞壁。所以,支原体和细菌二者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会导致肺泡通气功能下降,从而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治疗支原体肺炎,可选用表中的药物是阿奇霉素。因为:
奥司他韦: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某些病毒脱离寄生的细胞,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而支原体不是病毒,所以奥司他韦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头孢菌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细菌有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头孢菌素对支原体无效,不能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病毒、支原体和细菌都有蛋白质,阿奇霉素可以抑制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作用。
(3)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以下是一些安全用药的建议:
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药物适合自己的病情,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使用。
遵循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反复。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不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和使用。
3.(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实验小组探究了“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B.实验变量是水的温度
C.冷水组产生气体的速度更快 D.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常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和酿酒等。
【详解】A.酵母菌确实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真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壁、细胞核等,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实验中,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的水环境来观察酵母菌的发酵情况,从而确定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因此,温度是本实验的变量,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在较低温度下,酵母菌的活性会降低,导致发酵速度减慢,产生的气体量也会减少。因此,冷水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应该更慢,C符合题意。
D.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之一。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和量来评估酵母菌的发酵活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广东·中考真题)李振声出身贫苦,从小深知粮食珍贵。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
“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
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
(1)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小麦的关系是 。
(2)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 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的 、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
(3)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从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
【答案】(1) 真菌 寄生
(2) 精子 分裂
(3) 抗病 高产
(4) AA和Aa 75
【分析】(1)生物圈后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其中真菌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捕食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就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共同争夺阳光、土壤、营养物质等;寄生关系就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关系就是双方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
(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就是一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最后由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
(4)生物的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者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细菌细胞的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条锈菌属于真菌。条锈菌以小麦为宿主进行寄生生活,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导致小麦感染病害,因此条锈菌与小麦的关系是寄生。
(2)生物的父本能够产生精子,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3)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从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Aa×Aa,它们的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
5.(2024·广东·中考真题)小天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也能用于制作(  )
A.酱油 B.泡菜 C.馒头 D.米酒
【答案】B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小天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也可以用来制作泡菜,制馒头、面包和米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酱油要用到霉菌,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2022年9月起,深圳市为未接种过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七年级女生(14周岁以下)免费接种该疫苗。下列有关HPV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B.营寄生生活
C.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D.属于动物病毒
【答案】C
【分析】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 病毒非常微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10-6毫米),因此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正确。
B.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B正确。
C.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C错误。
D.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侵染人体细胞的病毒,为动物病毒,D正确。
故选C。
7.(2023·广东·中考真题)合成生物学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经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
C.淀粉和蛋白质可以供能 D.该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新思路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详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人体消化道内不存在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纤维素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B正确。
C.淀粉等糖类、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C正确。
D.我国科学家利用经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该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A。
8.(2023·广东·中考真题)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它产自( )
A.大肠杆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
【答案】D
【分析】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其中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A不符合题意。
B.乳酸菌是可使葡萄糖等糖类分解为乳酸的各种细菌的总称,常用于制作酸奶、泡菜等,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是单细胞真菌,能利用它发酵制作馒头、面包等,C不符合题意。
D.青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从中可提取青霉素,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3·广东·中考真题)神舟十六号的实验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站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答案】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没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有的植物细胞还有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A。
10.(2022·广东·中考真题)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B.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
C.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传染源
【答案】B
【分析】细菌的特征: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②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详解】A.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错误。
B.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正确。
C.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错误。
D.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原体,错误。
故选B。
11.(2022·广东·中考真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关于微生物种类与其应用搭配合理的是(  )
选项 种类 应用
A 醋酸菌 制作食醋
B 酵母菌 制作酸奶
C 黄曲霉 生产青霉素
D 乳酸菌 制作馒头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包括很多方面,如食品的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等。
【详解】ABD.在食品制作方面:人们利用醋酸菌作醋,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馒头等,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A正确,BD错误。
C.黄曲霉产生黄曲霉素,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C错误。
故选A。
12.(2021·广东·中考真题)“饮早茶”具有鲜明的广东地域特色,下列早茶点心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的是(  )
A.燕麦包 B.牛肉丸 C.蒸排骨 D.肠粉
【答案】A
【分析】酵母菌的用途:制作面包、馒头、酿酒。
【详解】A.燕麦包的制作过程中用到面粉,酵母,各种馅料,包子皮需要酵母菌发酵后的面团制作成的,A符合题意。
BCD.牛肉丸、蒸排骨、肠粉制作过程中都不需要使用到酵母菌等,不存在发酵的过程,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1·广东·中考真题)某贫困地区通过林下种植大型真菌灵芝,实现了脱贫。关于灵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真菌的特征:
①有单细胞,有多细胞,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② 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详解】A.灵芝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A错误。
B.灵芝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细菌是通过分裂增殖,B错误。
C.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灵芝属于真菌,不是植物,C错误。
D.灵芝等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1.(2025·广东清远·一模)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提到的三七(题图)的根具有补血抗炎、活血化瘀等功效。据图推测三七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详解】A.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没有花和果实,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没有花和果实,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的特点是根茎叶发达,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没有花和果实,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根据图片显示,三七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因此可以推测三七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5·广东汕头·三模)银湖湾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家濒危植物野生水蕨重现银湖湾,它对环境十分敏感,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指示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水蕨的植株有根、茎、叶等器官,不具有输导组织
B.野生水蕨十分矮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足够的营养
C.野生水蕨出现可以说明银湖湾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D.为了增加野生水蕨的数量,可以收集它的种子进行繁育
【答案】C
【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
【详解】A.野生水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故A错误。
B.野生水蕨作为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故B错误。
C.野生水蕨对水环境敏感,其出现说明银湖湾水环境质量较好,故C正确。
D.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无种子,故D错误。
故选C。
3.(2025·广东·三模)我国发现了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它是由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壮丽青山藻可能属于藻类
B.化石是研究生物复杂化的唯一证据
C.壮丽青山藻可能产生孢子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壮丽青山藻为多细胞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属于藻类。
【详解】A.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壮丽青山藻是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能属于藻类,故A正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并非唯一证据,如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故B错误。
C.壮丽青山藻属于藻类,不产生种子,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故C正确。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D正确。
故选B。
4.(2025·广东·三模)罗浮山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格木,结荚果。下列与格木同属一类的是(  )
A.肾蕨 B.龙眼 C.苏铁 D.葫芦藓
【答案】B
【分析】格木能结荚果,说明格木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无种子和果实,A不符合题意。
B.龙眼是被子植物,开花结果,果实为龙眼,B符合题意。
C.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和果实,与格木不属于同一类,C不符合题意。
D.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种子和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5·广东东莞·三模)下列对古诗中蕴含的生物及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清虚水藻浮,游鱼自来去——藻类用孢子繁殖
B.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苔藓茎中有导管
C.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种子有两片子叶
【答案】B
【分析】(1)藻类无根、茎、叶分化,通过孢子繁殖。
(2)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叶分化,但无导管和真正的根。
(3)卷柏为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
(4)红豆为双子叶植物,种子含两片子叶。
【详解】A.“清虚水藻浮,游鱼自来去”描述的是藻类。藻类主要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故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是一类结构相对简单的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有类似茎、叶分化,体内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故B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
D.红豆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纲,其种子具有两片子叶,这是双子叶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广东清远·一模)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丰富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下列文物中的动物原型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唐三彩双鱼瓶(南京博物院) B.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
C.鎏金龟形银盒(长沙博物馆) D.青铜蛇(三星堆博物馆)
【答案】B
【分析】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A.唐三彩双鱼瓶,其动物原型是鱼,鱼属于鱼类。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围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自主调节体温以保持恒定。所以鱼不属于恒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其动物原型是马,马属于哺乳类。哺乳类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所以马属于恒温动物,B符合题意。
C.鎏金龟形银盒,其动物原型是龟,龟属于爬行类。爬行类动物的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所以龟不属于恒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青铜蛇,其动物原型是蛇,蛇属于爬行类。爬行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大。所以蛇不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5·广东云浮·二模)南宋画家许迪的画作《野蔬草虫图》(如图)生动描述了蝗虫、菜粉蝶与蜻蜓在白菜地里活动的场景。请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蝗虫、菜粉蝶与蜻蜓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B.生长过程都需要定期蜕皮
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一对触角、两对足、三对翅
8.关于画中的几种生物,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蜻蜓会取食白菜叶片上的害虫,我们要保护蜻蜓
B.蝗虫会成群地啃食白菜的叶片,这属于社会行为
C.菜粉蝶幼虫喜欢啃食白菜叶片,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D.菜粉蝶能帮助白菜传粉,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答案】7.D 8.B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7.ACD.蝗虫、菜粉蝶与蜻蜓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AC正确,D错误。
B.蝗虫、菜粉蝶与蜻蜓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生长过程都需要定期蜕皮,B正确。
故选D。
8.A.蜻蜓会取食白菜叶片上的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保护蜻蜓,A正确。
B.蝗虫会成群地啃食白菜的叶片,这属于取食行为,蝗虫群体没有明确的组织,不属于社会行为,B错误。
C.菜粉蝶幼虫喜欢啃食白菜叶片,是菜粉蝶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
D.菜粉蝶帮助白菜传粉,白菜为菜粉蝶提供食物,可见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依存,D正确。
故选B。
9.(2025·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口味。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A.米酒 B.食醋 C.泡菜 D.豆浆
【答案】D
【分析】发酵食品需通过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制成,而直接物理加工或未发酵的食品不属于发酵食品。
【详解】A.米酒由酵母菌发酵谷物中的糖类产生酒精,属于发酵食品,故A不符合题意。
B.食醋通过醋酸菌发酵酒精生成醋酸,属于发酵食品,故B不符合题意。
C.泡菜由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蔬菜中的糖类生成乳酸,属于发酵食品,故C不符合题意。
D.豆浆通过研磨、煮沸大豆制成,未经过微生物发酵,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5·广东潮州·模拟预测)某同学用下列方法制作叶脉书签:将树叶浸泡在水中数天,再去除腐烂的表皮和叶肉,就会得到一片完整的叶脉书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叶脉具有运输功能 B.叶脉具有支持功能
C.叶脉属于生殖器官 D.微生物参与该过程
【答案】C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薄壁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A.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叶脉具有运输功能,A正确。
B.叶脉像叶片的“骨架”,能支撑叶片,具有支持功能,使叶片舒展,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等,B正确。
C.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是根、茎、叶。叶脉是叶的一部分,叶属于营养器官,所以叶脉不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将树叶浸泡在水中数天,表皮和叶肉腐烂,是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如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了它们,所以微生物参与该过程,D正确。
故选C。
11.(2025·广东东莞·三模)生物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科技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下列实例与所采用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是( )
A.拯救濒危物种江豚——组织培养技术
B.培育抗病毒棉花新品种——克隆技术
C.咖啡树苗快速繁殖——转基因技术
D.利用秸秆发展清洁能源——发酵技术
【答案】D
【分析】(1)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遗传改良、快速繁殖以及保存种质资源等方面。
(2)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遗传上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或细胞群。
(3)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改良作物的性状,如提高抗虫性、抗病性、抗逆性等。
(4)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适宜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详解】A.拯救濒危物种江豚属于动物保护,通常采用人工繁殖或克隆技术,而组织培养技术用于植物无性繁殖,故A不符合题意。
B.抗病毒棉花新品种需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抗病毒基因,克隆技术用于复制遗传相同的个体,故B不符合题意。
C.组织培养在短时间内能够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防止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咖啡树苗快速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无性繁殖),而非转基因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秸秆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可生成沼气等清洁能源,属于发酵技术的应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广东汕头·三模)蝗虫有典型的保护色,平时多栖息于植物丛间,喜食肥厚的植物叶片,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蝗灾大发生时,蝗虫可将农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之分,具迁飞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农业害虫之一。
(1)蝗虫的身体分三部分,且足和触角等附肢也分节,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 动物门。蝗虫善于跳跃,与其跳跃运动相适应的一对足是 (填序号)。
(2)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它会限制蝗虫的发育和继续长大,所以蝗虫需要定期的 。
(3)蝗虫体表还有 ,用于呼吸。悟空同学想探究蝗虫体表呼吸结构所在的位置,将一定数量的蝗虫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蝗虫的头部被置于水中(图乙A),另外一组蝗虫的腹部被置于水中(图乙B)。一段时间后再观察,他发现相比于A试管,B试管中的蝗虫更快死亡。由此推测,蝗虫体表呼吸的结构主要位于身体的 。
(4)图丙中,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 、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 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5)沙漠蝗虫有很强的迁徙能力,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
【答案】(1) 节肢 ③
(2) 外骨骼 蜕皮
(3) 气门 腹部
(4) 若虫 蛹 不完全变态发育
(5)先天性行为
【分析】1.图甲中:①是前足,②是中足,③是后足。
2.图乙中:A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浸没在水中,B试管中的蝗虫腹部浸没在水中。
3.图丙中,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和若虫(跳蝻)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基本相似,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1)蝗虫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足和触角等附肢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所以属于节肢动物门。在蝗虫的三对足中,后足(③)粗壮发达,肌肉力量强大,适于跳跃。
(2)蝗虫体表坚韧的结构是外骨骼,它对蝗虫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然而,外骨骼不会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当蝗虫身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外骨骼会限制其生长和发育,所以蝗虫需要定期蜕皮,蜕去旧的外骨骼,长出新的更大的外骨骼。
(3)蝗虫体表用于呼吸的结构是气门。在探究实验中,A试管中蝗虫头部浸没在水中,B试管中蝗虫腹部浸没在水中,B试管中的蝗虫更快死亡。这表明蝗虫体表呼吸的结构主要位于腹部,因为头部浸没在水中对蝗虫呼吸影响较小,而腹部浸没水中,堵住气门,导致蝗虫无法正常呼吸而更快死亡。
(4)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由图丙可知,蝗虫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5)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沙漠蝗虫的迁徙能力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13.(2025·广东清远·一模)中华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期以来,由于食物减少,水域污染,航行的船只增多以及误捕等,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最喜欢的家园,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用多种措施减少对它们的影响。题图为珠江口海域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
请回答:
(1)中华白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由此可判断其属于 ,其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有 (填2条)等。
(2)中华白海豚以海洋中的鱼类为食,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其属于 ,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 。
(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海洋微塑料污染,该污染物会通过 在生物体内积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珠江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
(4)港珠澳大桥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存环境,请提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措施,并说明其生态学原理。 。
【答案】(1) 哺乳动物 食物减少、水域污染、航行的船只增多、误捕(答2条即可)
(2) 消费者 物质循环
(3)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弱
(4)措施:建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捕捞和排污。原理: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其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原理:从源头控制微塑料污染,降低生物富集风险,保障中华白海豚健康
【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单一线状营养联系,而食物网是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网络,二者共同反映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路径。
【详解】(1)中华白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这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题目明确提到“食物减少,水域污染,航行的船只增多以及误捕等”,任选2条即可。
(2)中华白海豚以鱼类为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存,属于消费者。
消费者通过捕食摄取有机物,经消化吸收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环境,从而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图中应为浮游植物等),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图中的食物链包括浮游植物→贝壳→章鱼→中华白海豚→虎鲸;浮游植物→小鱼→章鱼→中华白海豚→虎鲸;浮游植物→小鱼→大型鱼类→中华白海豚→虎鲸,共3条食物链。
塑料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即生物富集作用。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珠江口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因此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4)措施:建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捕捞和排污。
原理: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其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措施: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塑料垃圾排入海洋。
原理:从源头控制微塑料污染,降低生物富集聚风险,保障中华白海豚健康。
14.(2025·广东云浮·二模)自果蝇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一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后,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进入太空,6.5小时快速对接创造新纪录,为解决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健康问题,涡虫、斑马鱼进入太空,破解太空生存密码。
(1)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模式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其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请写出雄果蝇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假设果蝇的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且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杂合长翅果蝇(Aa)与一只残翅果蝇(aa)杂交,请写出子代果蝇的翅形表现型及其比例 。
(2)继神舟十八号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水生生态系统,新一批斑马鱼带着全新的任务上太空,其中包括了常规的野生型斑马鱼,以及实施了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地面实验证明基因敲除的斑马鱼能够对抗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现象,由此可推知斑马鱼属于 (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敲除的基因的作用可能是 ,实验要经进一步太空验证,是因为性状的表现除了由基因控制,还与 有关。
(3)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属于 动物,我国首次在太空探索微重力与宇宙辐射对涡虫再生能力的影响,请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思路: 。
【答案】(1) 3条常染色体+X、3条常染色体+Y 长翅:残翅=1:1/残翅:长翅=1:1
(2) 脊椎 促进骨丢失和心肌重塑 环境因素/环境/外界环境
(3) 扁形动物 对相同数量、长势相同的涡虫采取相同方式切割后,分太空组(微重力+辐射)和地面组进行对照实验,一段时间观察涡虫再生差异。
【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Y,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一个生殖细胞,故雄果蝇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3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3)杂合长翅果蝇(Aa)可产生两种配子:50%概率携带A(长翅基因),50%概率携带a(残翅基因)。残翅果蝇(aa)只产生一种配子:100%携带a(残翅基因),故子代果蝇基因型50%概率为Aa,表现为长翅;50%概率为aa,表现为残翅,表现型比例为1:1。遗传图解如下:

(4)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特定手段使斑马鱼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功能丧失。
(5)体内有由脊椎骨形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等。
(6)扁形动物主要特征为: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涡虫等。
(7)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1)由题意可知,果蝇体细胞含8条染色体,雄果蝇性染色体为XY。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含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或Y性染色体,故雄果蝇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条常染色体+X或3条常染色体+Y”。杂合长翅(Aa)与残翅(aa)杂交,杂合长翅果蝇(Aa)可产生两种配子:50%概率携带A(长翅基因),50%概率携带a(残翅基因)。残翅果蝇(aa)只产生一种配子:100%携带a(残翅基因),故子代果蝇基因型50%概率为Aa,表现为长翅;50%概率为aa,表现为残翅。故子代基因型为Aa(长翅)和aa(残翅)各占50%,表现型比例为1:1。遗传图解如下:

(2)由题意可知,斑马鱼有脊椎骨,属脊椎动物。基因敲除后对抗骨丢失和心肌重塑,说明被敲除基因原本可能促进这些现象,故其作用为“促进骨丢失和心肌重塑”。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太空实验需验证环境(微重力、辐射)的影响。
(3)涡虫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属扁形动物。要探究太空探索微重力与宇宙辐射对涡虫再生能力的影响需进行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为涡虫所处的环境,实验需对比太空与地面环境对再生的影响,设计思路为:对相同数量、长势相同的涡虫采取相同方式切割后,分太空组(微重力+辐射)和地面组进行对照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涡虫再生差异。
15.(2025·广东云浮·二模)赤潮是由含氮磷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引发蓝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蓝细菌释放的微囊藻毒素难以自然降解,严重危害水体生态安全。某研究团队分离出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细菌菌株X3,并开展了不同温度对细菌菌株X3降解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0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类群
考点 5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2025/2024/2022/2021·选择题 2023/2021·填空题 从近五年广东省中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在试卷中占比约12%-16%。考查中情境化与本土化结合,如广东特色素材和传统文化与科技热点(潮州木雕“蟹篓”);能力考查转向素养立意,减少纯记忆题,侧重类群特征的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强化探究能力;跨学科融合增强:生物与地理/环保,生物与工程技术。
考点2 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2025/2024/2023·填空题
考点3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2025/2024/2023/2022/2021·选择题 2024·填空题
1.(2025·广东·中考真题)兰花(下图)寓意高洁、典雅,其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珍稀野生植物无叶美冠兰在深圳某公园被发现,资料显示,它属于被子植物。下列与其相似特征最多的是( )
A.海带 B.葫芦藓 C.肾蕨 D.玉米
3.(2024·广东·中考真题)在丹霞山发现的国达铁角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有孢子囊。在分类上,与它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满江红 B.海带 C.葫芦藓 D.苏铁
4.(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请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红树生长在潮间带,又名“胎生树”。红树的种子成熟后在果实里发芽,长成胎苗后脱离母体扎根淤泥生长;未能及时扎根的幼苗在海上漂泊,寻到合适的栖息地就能扎根生长。此外,红树还具有“叶吐盐”、呼吸根、支柱根等特性,以适应高盐缺氧、海水侵扰、土壤不坚固的生存环境;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净化海水、加固海岸的功能。红树连片而成的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热带森林的6倍。
红树林是陆地与大海交接处唯一的森林,它既是湿地生态系统,又是海洋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因水体污染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原因而导致的红树林退化问题,积极展开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红树林保护工作。
作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深圳,2023年5月成功召开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来自32个国家及多个研究机构的120名中外与会代表,就红树林保护、修复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为全球红树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
(1)红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2)红树既能 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红树林退化说明红树林的 能力是有限的。
(4)保护红树林,人人有责。作为深圳的中学生,请你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列举出两条兼顾城市发展和红树林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 。
5.(2022·广东·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公园观察到一种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该植物可能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6.(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有毒的,均不可食用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D.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7.(2021·广东·中考真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二: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三:1987年,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提出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他比较了147名不同族裔妇女的线粒体DNA分子,根据其差异程度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进化树有一个共同祖先,由此推测所有现代人的线粒体DNA都来源于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
(1)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编号): 。
①裸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无脊椎动物 ④脊椎动物
(2)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3)人的线粒体DNA携带 信息。人类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线粒体DNA的 构建进化树,基于此证据提出了现代人单一地区起源假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地区。该假说如果有 的支持,则更有说服力。
考点02 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
1.(2025·广东·中考真题)石岐鸽与大宝鸽均为广东省地方优良鸽种。为培育肉鸽新品种,育种工作者用石岐鸽与大宝鸽杂交,培育出石大鸽,测得三种鸽的部分生长与品质指标如表。
指标 石岐鸽(父本) 大宝鸽(母本) 石大鸽(子代)
平均体重/g 454.70 481.40 512.55
每100g胸肌中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g 脂肪 0.50 0.67 0.82
风味氨基酸 8.07 8.57 8.44
注:脂肪含量高,口感好;风味氨基酸含量高,风味佳
请回答:
(1)鸽是 (填“变温”或“恒温”)动物,体表覆羽,前肢变成 。
(2)石岐鸽、大宝鸽的性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杂交过程中,石岐鸽的 和大宝鸽的 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石大鸽。石大鸽具有 的优良遗传特性,体现出杂种优势。
(3)据表可知,石大鸽的优势表现在:体重 ,因此养殖效益高;胸肌营养物质中的 ,所以口感好;此外,风味也不错。
(4)育种工作需要勇于创新、永不气馁的精神品质。除了表中的杂交方案外,请你再提出一个培育肉鸽新品种的思路: 。
2.(2025·广东·中考真题)龙眼鸡(下图)是龙眼树上的常见昆虫,对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附肢分节 D.胎生哺乳
3.(2025·广东·中考真题)用湿润的鱼绳一端穿过鱼嘴打结,另一端绑住鱼尾使鱼身弯成弓形(下图),能延长鱼离水后的存活时间,这种传统技艺叫弓鱼术。下列关于弓鱼术能使鱼离水后活得更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打开鳃盖有利于气体交换 B.湿润鱼绳为鳃丝提供水分
C.固定鱼身可避免蹦跳损伤 D.限制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
4.(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鸟类利用袋状器官砂囊碾碎食物,是由于鸟类( )
A.体表覆羽 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 D.气囊辅助呼吸
5.(2024·广东·中考真题)某海岛在20世纪80年代受采石、海浪侵蚀等影响,沙滩被碎石掩埋,植被退化,生态功能下降。近年来,通过填土、修复植被、整治湖泊等措施,岛上的植物恢复到470余种,动物增加到170余种,生态修复效果显著。2023年,该海岛被评为“和美海岛”。请回答:
(1)采石、海浪侵蚀导致该海岛生态功能下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2)碎石填土后植物才能生长,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 因素。
(3)修复植被过程中新引入60余种植物,在引种时既要考虑植物能 海岛环境,又要防止形成 入侵。修复后的植被可为动物提供 和 ,动物迁入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 更复杂,稳定性增强。
(4)该海岛远离陆地,存在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请提出一个解决思路: 。
(2024·广东·中考真题)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小华参加学校观鸟跨学科实践活动,用望远镜观察黄嘴白鹭等鸟类,调查红树林等地鸟类分布情况并做记录,查阅资料,制作仿生作品。请完成下面小题。
6.小华对黄嘴白鹭(下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卵生 B.胸肌发达 C.用肺呼吸 D.体温不恒定
7.下图是小华查阅“鹭”的资料后整理出的分类图,其中与黄嘴白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苍鹭 B.雪鹭 C.白琵鹭 D.黑脸琵鹭
8.小华在整理题2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比较法 B.分类法 C.实验法 D.资料查阅法
9.小华调查发现红树林的鸟类丰富。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红树林中的鸟类生存的是(  )
A.过度捕捞鱼类 B.防止水质污染
C.建造人工鸟巢 D.严禁捕杀鸟类
10.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11.(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甲是甲骨文“鱼”字,乙是约4700万年前的鱼化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的①表示鱼的鳃
B.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甲乙均能看出鱼具有脊柱
D.甲出现的时间比乙形成的时间晚
12.(2024·广东·中考真题)非洲大蜗牛(下图)携带多种寄生虫。下列关于非洲大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外套膜 B.属于软体动物
C.是病原体 D.易使人感染寄生虫
1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鼯(wú)猴因四肢与躯体间有皮膜而能在树间滑翔,它通过胎生繁殖后代,用母乳哺育长大。鼯猴属于( )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C.鸟 D.哺乳动物
14.(2023·广东·中考真题)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资料一: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是我国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在远离海岸线海域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和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单个网箱一般深20~40米。容积超6万立方米,年鱼产量可达1000吨。网箱利用水下摄像机。传感器、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建构了智能管理系统,采集水质及鱼群生长状况等数据并传送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监测水质,自动调控投饵机投放饲料和清洗渔网等功能。
资料二:除大力推进深海智能网箱建设外,广东省还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建设“蓝色粮仓”,希望在约42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请回答:
(1)鱼类含有蛋白质、 ,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 (填器官)被吸收。
(2)石斑鱼用 呼吸,通过 来游泳,在水质好、水流快的环境中养殖可达到“类野生”的品质。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 。
(3)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结合资料二分析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15.(2023·广东·中考真题)齐白石的画作《他日相呼》(如图)描绘了两只小鸡在抢食蚯蚓的场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鸡是变温动物 B.蚯蚓的身体分节
C.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 D.小鸡吃蚯蚓是取食行为
16.(2023·广东·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17.(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图的蟹篓展示了潮州木雕的镂通雕技艺,木篓玲珑剔透,螃蟹活灵活现。下列有关螃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和附肢不分节 B.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蟹钳有防御功能 D.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18.(2023·广东·中考真题)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的“拓荒牛”铜雕(如图)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象征。从分类学角度看,牛属于( )

A.节肢动物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9.(2022·广东·中考真题)动物运动主要与特定的运动结构有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鹭飞行依靠双翼 B.草鱼游动依靠鳞片
C.乌龟爬行依靠四肢 D.草履虫运动依靠纤毛
20.(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箭毒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B.产生毒素,适应环境
C.成体和幼体差别大 D.迅速减少的原因是体色鲜艳,招引天敌
21.(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海洋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鲨鱼体温恒定 B.海龟用鳃呼吸
C.珊瑚虫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D.白鳍豚胎生哺乳
22.(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对青蛙、蛇、蝙蝠和孔雀四种动物进行了如下归类,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丁是青蛙,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23.(2021·广东·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水螅、蚯蚓、蜗牛和蝴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能从各方向捕食和防御
B.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疣足在土里运动
C.蝴蝶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D.除有壳的蜗牛外,其它三种都属软体动物
考点03 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1.(2025·广东·中考真题)制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制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青霉 D.毛霉
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春秋季节是肺炎的高发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如图)感染都可能引发肺炎。人们常因不了解肺炎的病因用错药物。
(1)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致病微生物。据图比较可知:病毒和支原体二者中, 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和细菌二者中,支原体没有 。
(2)支原体肺炎会引起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肺泡通气功能下降,影响肺的 功能,其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相似,但临床用药不相同。图中三种微生物都有蛋白质,治疗支原体肺炎,可选用表中的药物是 。
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药物 作用机理
奥司他韦 抑制某些病毒脱离寄生的细胞
头孢菌素 抑制病原体细胞壁的合成
阿奇霉素 抑制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
(3)安全用药能减小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请提出一条安全用药的建议: 。
3.(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实验小组探究了“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B.实验变量是水的温度
C.冷水组产生气体的速度更快 D.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2024·广东·中考真题)李振声出身贫苦,从小深知粮食珍贵。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
“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
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请回答:
(1)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小麦的关系是 。
(2)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 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的 、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
(3)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从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
(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
5.(2024·广东·中考真题)小天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也能用于制作(  )
A.酱油 B.泡菜 C.馒头 D.米酒
6.(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2022年9月起,深圳市为未接种过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七年级女生(14周岁以下)免费接种该疫苗。下列有关HPV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B.营寄生生活
C.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D.属于动物病毒
7.(2023·广东·中考真题)合成生物学是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经基因改造的酵母菌,以玉米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为原料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
C.淀粉和蛋白质可以供能 D.该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新思路
8.(2023·广东·中考真题)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它产自( )
A.大肠杆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
9.(2023·广东·中考真题)神舟十六号的实验任务之一是研究细菌在空间站舱外的生存状况。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10.(2022·广东·中考真题)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B.使用公筷可切断其传播途径
C.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传染源
11.(2022·广东·中考真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关于微生物种类与其应用搭配合理的是(  )
选项 种类 应用
A 醋酸菌 制作食醋
B 酵母菌 制作酸奶
C 黄曲霉 生产青霉素
D 乳酸菌 制作馒头
A.A B.B C.C D.D
12.(2021·广东·中考真题)“饮早茶”具有鲜明的广东地域特色,下列早茶点心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的是(  )
A.燕麦包 B.牛肉丸 C.蒸排骨 D.肠粉
13.(2021·广东·中考真题)某贫困地区通过林下种植大型真菌灵芝,实现了脱贫。关于灵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B.与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1.(2025·广东清远·一模)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提到的三七(题图)的根具有补血抗炎、活血化瘀等功效。据图推测三七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2025·广东汕头·三模)银湖湾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家濒危植物野生水蕨重现银湖湾,它对环境十分敏感,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指示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水蕨的植株有根、茎、叶等器官,不具有输导组织
B.野生水蕨十分矮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足够的营养
C.野生水蕨出现可以说明银湖湾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D.为了增加野生水蕨的数量,可以收集它的种子进行繁育
3.(2025·广东·三模)我国发现了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它是由单列细胞组成的无分枝丝状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壮丽青山藻可能属于藻类
B.化石是研究生物复杂化的唯一证据
C.壮丽青山藻可能产生孢子
D.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4.(2025·广东·三模)罗浮山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格木,结荚果。下列与格木同属一类的是(  )
A.肾蕨 B.龙眼 C.苏铁 D.葫芦藓
5.(2025·广东东莞·三模)下列对古诗中蕴含的生物及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清虚水藻浮,游鱼自来去——藻类用孢子繁殖
B.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苔藓茎中有导管
C.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卷柏有根、茎、叶的分化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种子有两片子叶
6.(2025·广东清远·一模)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丰富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下列文物中的动物原型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唐三彩双鱼瓶(南京博物院) B.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
C.鎏金龟形银盒(长沙博物馆) D.青铜蛇(三星堆博物馆)
(2025·广东云浮·二模)南宋画家许迪的画作《野蔬草虫图》(如图)生动描述了蝗虫、菜粉蝶与蜻蜓在白菜地里活动的场景。请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蝗虫、菜粉蝶与蜻蜓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B.生长过程都需要定期蜕皮
C.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D.都有一对触角、两对足、三对翅
8.关于画中的几种生物,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蜻蜓会取食白菜叶片上的害虫,我们要保护蜻蜓
B.蝗虫会成群地啃食白菜的叶片,这属于社会行为
C.菜粉蝶幼虫喜欢啃食白菜叶片,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D.菜粉蝶能帮助白菜传粉,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依存
9.(2025·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口味。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A.米酒 B.食醋 C.泡菜 D.豆浆
10.(2025·广东潮州·模拟预测)某同学用下列方法制作叶脉书签:将树叶浸泡在水中数天,再去除腐烂的表皮和叶肉,就会得到一片完整的叶脉书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叶脉具有运输功能 B.叶脉具有支持功能
C.叶脉属于生殖器官 D.微生物参与该过程
11.(2025·广东东莞·三模)生物技术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科技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下列实例与所采用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是( )
A.拯救濒危物种江豚——组织培养技术
B.培育抗病毒棉花新品种——克隆技术
C.咖啡树苗快速繁殖——转基因技术
D.利用秸秆发展清洁能源——发酵技术
12.(2025·广东汕头·三模)蝗虫有典型的保护色,平时多栖息于植物丛间,喜食肥厚的植物叶片,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蝗灾大发生时,蝗虫可将农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之分,具迁飞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农业害虫之一。
(1)蝗虫的身体分三部分,且足和触角等附肢也分节,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 动物门。蝗虫善于跳跃,与其跳跃运动相适应的一对足是 (填序号)。
(2)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它会限制蝗虫的发育和继续长大,所以蝗虫需要定期的 。
(3)蝗虫体表还有 ,用于呼吸。悟空同学想探究蝗虫体表呼吸结构所在的位置,将一定数量的蝗虫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蝗虫的头部被置于水中(图乙A),另外一组蝗虫的腹部被置于水中(图乙B)。一段时间后再观察,他发现相比于A试管,B试管中的蝗虫更快死亡。由此推测,蝗虫体表呼吸的结构主要位于身体的 。
(4)图丙中,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 、成虫三个时期,不经过 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5)沙漠蝗虫有很强的迁徙能力,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
13.(2025·广东清远·一模)中华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期以来,由于食物减少,水域污染,航行的船只增多以及误捕等,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最喜欢的家园,港珠澳大桥在建造的过程中用多种措施减少对它们的影响。题图为珠江口海域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
请回答:
(1)中华白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由此可判断其属于 ,其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有 (填2条)等。
(2)中华白海豚以海洋中的鱼类为食,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其属于 ,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 。
(3)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海洋微塑料污染,该污染物会通过 在生物体内积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珠江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 。
(4)港珠澳大桥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存环境,请提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措施,并说明其生态学原理。 。
14.(2025·广东云浮·二模)自果蝇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一系列的空间科学实验后,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进入太空,6.5小时快速对接创造新纪录,为解决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健康问题,涡虫、斑马鱼进入太空,破解太空生存密码。
(1)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模式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其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请写出雄果蝇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假设果蝇的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且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杂合长翅果蝇(Aa)与一只残翅果蝇(aa)杂交,请写出子代果蝇的翅形表现型及其比例 。
(2)继神舟十八号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水生生态系统,新一批斑马鱼带着全新的任务上太空,其中包括了常规的野生型斑马鱼,以及实施了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地面实验证明基因敲除的斑马鱼能够对抗骨丢失和心肌重塑现象,由此可推知斑马鱼属于 (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敲除的基因的作用可能是 ,实验要经进一步太空验证,是因为性状的表现除了由基因控制,还与 有关。
(3)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属于 动物,我国首次在太空探索微重力与宇宙辐射对涡虫再生能力的影响,请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思路: 。
15.(2025·广东云浮·二模)赤潮是由含氮磷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引发蓝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蓝细菌释放的微囊藻毒素难以自然降解,严重危害水体生态安全。某研究团队分离出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的细菌菌株X3,并开展了不同温度对细菌菌株X3降解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①配制培养基 取7组大小相同的锥形瓶(每组3个重复),分别加入100mL成分相同的培养基;
②接种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向各组等量接种细菌X3培养液和微囊藻毒素溶液;
③恒温培养 分别置于5℃、10℃、15℃、20℃、25℃、30℃、35℃恒温培养;
④数据检测 24小时后检测微囊藻毒素残留量,计算降解率(降解率=初始浓度-剩余浓度/初始浓度×100%)。
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如图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与细菌X3都属于细菌,其细胞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蓝细菌可通过 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②接种前的培养基需进行 ,步骤②中“每组实验培养基接种的细菌培养液和微囊藻毒素要等量”目的是 。
(3)根据图表分析,你能得出实验结论是 ,由此,在实际应用X3菌降解毒素时,应选择 ℃条件下进行。
(4)赤潮形成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可以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赤潮发生: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