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管理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环境管理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环境管理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1~3题。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月×日,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则》(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规划》内容,修订、完善本地区、本部门2013~2014年环境建设计划,并细化工作任务,做好落实工作。
××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年×月×日
1.该通知体现了政府可以利用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  )
A.法律
B.技术
C.行政
D.教育
2.从管理的范围看,该通知属于______环境管理
(  )
A.资源
B.区域
C.专业
D.城市
3.该市的市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是
(  )
①规划 ②协调 ③监督 ④指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
解析:第1题,该通知属于上级行政部门“要求”下级行政部门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体现了“行政”手段。第2题,该通知的适用范围是一个选择区划范围,没有涉及资源和技术;按管理范围分类时,没有城市环境管理这一类别。第3题,《规划》是市政府审议并通过的,体现了“规划”职能;要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按照规划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相应计划,体现了“协调”的手段;在其下辖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完成环境建设计划过程中,市政府可以进行监督和指导。
答案:1.C 2.B 3.A
4.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全面解决环境问题
B.单凭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问题
C.加强环境管理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D.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会失去技术措施的作用
解析: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
答案:B
5.我国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没有国际合作,我国就不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D.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D
发展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6~7题。
6.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
(  )
A.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B.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7.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D.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解析:第6题,冰箱使用氟利昂等物质作为制冷剂。绿色冰箱不再使用氟利昂,可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第7题,一般生产过程只关注产品的末端处理,清洁生产则关注整个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预防。
答案:6.C 7.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1题。
8.该条规定是制定______制度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  )
①环境影响评价 ②“三同时” 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④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该条规定贯彻了______的环境管理政策
(  )
A.预防为主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影响评价
10.制定该条规定的目的是
(  )
①论证工程项目能否立项 ②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
③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 ④节约环境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制定的是
(  )
A.《宪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D.《刑法》
解析:第8题,“对建设项目……作出评价”是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说明了“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第9、10题,“环境影响报告书”要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目的是预防不利于环境事件和新污染源产生,贯彻的是“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节约环境资源”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的目的。第11题,《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相关条款是制定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是国际组织制定的,我国仅参加了部分公约;《刑法》制定的依据是《宪法》。
答案:8.A 9.A 10.A 11.C
阅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12~13题。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2013~201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3年×月×日
××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12.该通知贯彻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
A.预防为主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影响评价
13.该市制订这个考核办法的目的是
(  )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目标中 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③将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 ④使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12题,通知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关键词,说明它贯彻的是“强化管理”这一政策。第13题,该考核办法适用于全市的所有区域,并不仅限于城市环境;②和④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
答案:12.C 13.D
14.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答案:B
15.下列有利于促进CO2减排的措施是
(  )
①制定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碳税 ②对煤炭进行脱硫洗煤 ③建立坑口电站,实施长距离输电 ④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⑤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⑥发展水电及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解析:②③⑤都没有从本质上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C
16.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  )
①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②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多 ③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④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②,而题目问的是可以排除的原因,故选C。
答案:C
17.关于资源环境管理的正确说法是
(  )
A.主要包括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环境科技发展的方向
B.主要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监督、检查
C.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
D.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A项侧重环境技术是专业环境管理;C项是区域环境管理,D项侧重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
答案:D
18.“征收排污费制度”实施后
(  )
A.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
B.环境污染加剧
C.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D.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解析: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答案:C
19.在环境保护方面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的是
(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污染限制治理制度
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解析: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并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中。
答案:C
20.有关公众参与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青年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公民的环境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 ③广义的公民环境权包括知情权和检举控告权两种 ④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青年是环保的主力军;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答案:D
二、综合题
21.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水质较差的是B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原因是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2)由以上分析可知,主要危害三峡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3)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等。
答案:(1)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2.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浒苔也叫绿藻,其生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第二是光照;第三是营养。对水质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有正面的影响。绿藻发育以后,能够使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降低,它本身就利用海里面的氮、磷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降低这些物质的浓度。
材料二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自2010年3月份开始,利用卫星、飞机、船舶和海洋站对黄海浒苔绿潮进行监视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漂移预测。根据6月20日的最新监测数据,胶南东南部和大公岛东南部海域有较大面积浒苔漂浮,覆盖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分布面积约9
500平方千米,分布外缘线距胶南约13千米,距大公岛约16千米。
材料三 青岛与胶州湾的地理位置
(1)结合材料三,请简要分析青岛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请谈一下如何防止浒苔的大规模暴发。
解析:本题以青岛的浒苔问题为切入点,考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治理
答案:(1)环渤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较多;夏季水温较高,光照充足;胶州湾地区海湾封闭,水流较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浒苔防治的有关知识;对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推广无磷洗衣粉和餐洗净;组织人手集中打捞浒苔;建立浒苔预警机制,及时预报浒苔发生情况。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化学烟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湿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如臭氧、醛类等)。光化学烟雾危害巨大,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光化学烟雾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气候温暖,风景宜人。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汽车数量猛增,该城市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图2为洛杉矶某日光化学烟雾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2
(1)一天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时间是______。
A.6∶00~8∶00
B.12∶00~14∶00
C.16∶00~18∶00
D.22∶00~22∶00
(2)洛杉矶一年中最易发生光化学污染的月份是______月。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洛杉矶烟雾事件多发的原因。
(3)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的一大顽疾,试就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4)汽车数量的猛增,除产生大气污染外,还会产生______等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结合图示不难回答。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从政府、企业和个人层面回答。汽车数量的猛增,除产生大气污染外,还会产生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
答案:(1)B
(2)7 谷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光照强。
(3)政府:制定尾气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合理规划城市,减少交通拥堵。
企业:革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汽车能源结构。
个人: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4)交通拥堵、噪音污染
24.绿色消费现已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上图A~E处,⑥~⑨填到上图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气/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上环节中,最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原材料取自自然(A—②
、F—⑦);废弃物排放或参与再循环(B—④);原料进入产品加工过程(C—⑤、H—⑧);产品需经过运输和销售过程进入使用环节(E—③、D—①、I—⑥);产品在使用后成为废品(G—⑨)。第(2)题,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大量污染物,因此危害最大。第(3)题,产品多层包装将浪费大量资源。第(4)题,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都是可行的。
答案:(1)A—② B—④ C—⑤ D—① E—③ F—⑦
G—⑨ H—⑧ I—⑥
(2)B (3)B
(4)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