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质量检测
单元测试(湘教版选修6)(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是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地理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天山天池
C.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D.南极冰川
2.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
B.极地、高山及大荒漠区
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
D.天然草场、畜群牧场
读漫画“寻找活路”,回答3~6题。
3.漫画中反映哪种资源破坏严重(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4.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属性来说,漫画中鱼生活的环境属于自然环境
B.漫画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自然原因
C.按产生原因,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
D.漫画中鱼类生活的水,环境质量指数较低
6.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资源紧缺
③引起水生生物死亡④制约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面表格,完成7~9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对比表中的中国、印度两国统计数字,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9.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较贫乏的国家有(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埃及
D.孟加拉国、美国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0、11
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
200
8
952
18
245
3
357
8
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
045
514
387
288
1
344
10.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该岛附近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原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回答12、13题。
12.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
B.海洋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水的温度上升
13.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因素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反映,2010年11月11日22时至12日11时,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均超过重度污染300的限值,持续长达13个小时才逐渐下降。专家告诉记者,秋季全国大面积的沙尘暴天气实属少见。南京受到秋季沙尘暴的侵袭,20年来还是头一次。此次沙尘暴源于11月10日我国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据此回答14、15题。
14.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
②过度开垦,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
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
④世界气候越来越干,降雨量减少,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完成16、17题。
16.从根本上讲,要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就必须(
)
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环境资源成本
17.一些国家通过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
(
)
①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
②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11年11月6日至7日,第六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
在广州市举办。其主题是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战略。据此回答18、19题。
18.第六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主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哪一种态度(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19.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
20.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氟氯烃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
B.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
C.砍伐森林——酸雨
D.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郊50千米处。50万年前,北京猿人在此定居,男人们持木棍追逐鹿群,女人们带着孩子采集草籽、嫩叶、果实,捡拾柴禾。祖先们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双手、大脑变发达的基因和青山绿水依旧的环境。
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的人类开始了农业生产,周口店应是北京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北部是花岗岩为基底的丘陵地带,由于植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至今已是严重沙化的劣地和不毛的石丘。
20世纪60年代,周口店北部建起了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区、办小水泥厂、小煤窑,高高的烟囱上浓烟滚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周口河变成了污水河。看到今天的穷山恶水,回忆当年的青山绿水,不禁要问,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延续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尖锐,周口店环境问题引起各方媒体、北京市政府、全国人民普遍关注。2002年以来周口店地区开展了“共建周口店,关爱北京人”系列活动,计划把周口店遗址建成具有良好保护条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古人类遗址公园。
(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关系日益紧张,出现了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北京周口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并说明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A反映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23.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____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被分解。
(3)此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4分)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双选)(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5.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C,2选B。第1题,梯田是人类沿山坡开辟的梯状田地,属社会环境。第2题,自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多分布在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人迹罕至的地区。
3~6.【解析】3选A,4选B,5选B,6选D。第3题,从漫画中可知,生活在水中的鱼“寻找活路”,从而反映了水资源污染,即水资源破坏严重。第4题,海河在我国京津唐工业区,此处重工业发达,污染严重。第5题,漫画中反映的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是人为原因。第6题,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极大,会引起多个方面的危害。
7~9.【解析】7选C,8选B,9选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地广人稀”即人口算术密度小,耕地资源缺少即人口生理密度较大,对比表中数据可知,该国家应是埃及。第8题,人口压力大小主要是看人口生理密度的大小,中国和印度相比,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大。第9题,耕地资源相对较贫乏的国家应是人口生理密度较大的国家,故选A。
10、11.【解析】10选B,11选B。第10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总量远远超过法国,所以我国水资源总量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量少。第11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与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和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分不开。
12、13.【解析】12选C,13选B。第12题,由材料中的“海水的温度上升”,可判断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13题,环境的改变是导致该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4、15.【解析】14选A,15选D。第14题,扬尘、沙尘暴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第15题,沙尘中含有的铁离子等为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沙尘暴所携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危害或土壤的酸化。
16、17.【解析】16选B,17选A。第16题,根据材料,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第17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不能解决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限制,应该在环保和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开发绿色产品。
18、19.【解析】18选D,19选A。第18题,“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战略”体现了人们善待自然的态度。第19题,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0.【解析】选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
21.【解析】本题以周口店地区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相对和谐。进入农业和工业社会,由于人口增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之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该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随着人类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周口店地区环境会得到改善。
答案:(1)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过度增长、经济发展只顾短期利益
(3)由依赖自然(敬畏自然)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方向转变。
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人口数量等。
22.【解析】此题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图中的信息,如“地球出汗了”说明地球热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冰川数量减少,北极熊喊救命,说明是冰川融化,也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答案:(1)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荒漠化
全球气温升高
(2)火山爆发
海啸
(3)全球升温、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
【方法技巧】环境问题学习方法
环境问题的学习时要注意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掌握。环境问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因此,学习掌握时,要首先对每一种环境问题进行总结,总结其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然后再系统记忆。
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了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1)臭氧层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
(2)氟氯烃
平流层
臭氧
(3)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系统和农林牧副渔造成破坏
24.【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结合热点问题,考查对统计分布图的判读。注意图例分两组,一组是指出每一小格代表的碳排放占世界的比例,一组是不同图例代表的人均碳排放量。因此在比较时,要从总量和人均两方面来分析比较。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使旱涝灾害增多,但不至于导致物种灭绝和土壤肥力的下降。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2)AB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2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而出现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方面反馈于人类。
答案:(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物种锐减
臭氧层破坏
酸雨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