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环境保护 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
模块综合检测
(湘教版选修6)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新华网北京2011年3月5日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回答1~3题。
1.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2.下列行为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①塑料方便袋,方便全世界 ②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 ③南方水田禁止捕捉青蛙 ④垃圾分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上海在城市规划中将部分县区进行了功能定位:“海洋南汇”、“精化金山”、“航天闵行”、“创新和谐国际化浦东”,崇明岛的绿色发展应该界定为(  )
A.“商业崇明”
B.“生态崇明”
C.“渔业崇明”
D.“知识崇明”
【解析】 第1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少投入多产出。第2题,禁止捕捉青蛙可避免水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污染,变废为宝。第3题,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越来越细化,到2020年,崇明将基本建设成为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发达的清洁生产环境为品牌,以闻名的游乐度假为主导,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生态岛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的示范岛区。
【答案】 1.C 2.C 3.B
太湖沿岸某大学建立了太湖水质研究小组,计划为太湖水的保护作贡献。回答4~5题。
4.小组对Ⅰ、Ⅱ、Ⅲ地进行了取样,图中能够表示溶氧量、无机物(N、P)的浓度的是下面的________示意图。
5.该小组在校园里提出了“爱我太湖,从自身做起”的倡议书,以下不可能出现在倡议书内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帮助农民了解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
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湖中
D.全面禁止湖面养殖
【解析】 第4题,太湖对污水具有净化能力,因此自Ⅰ至Ⅱ的N、P含量增多,而溶氧量则减少;自Ⅱ至Ⅲ,N、P含量减少,而溶氧量则增多。第5题,全面禁止湖面养殖不太可能。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加强营养与饲料学研究,提高水产养殖饲料质量和投饵水平,同时强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才是合理可行的措施。
【答案】 4.C 5.D
6.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要加强自身的环境道德修养
B.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C.节约和发展不可协调
D.政府对环境问题要加大管理力度
【解析】 经济的发展和节约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7.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没有生命
【解析】 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答案】 D
8.下列关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
B.甲醛超标的酒不能饮用
C.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D.臭氧在高空对人类有保护作用
【解析】 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是为了防止重金属污染。
【答案】 A
台湾翔鹭集团原计划在厦门海沧区兴建对二甲苯工厂(简称“PX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创产值800亿,占厦门市本地生产总值近七成。但因工厂建成后污染严重,遭到厦门市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最终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决定顺从民意,停止该项目在厦门的兴建,将其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可以说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回答9~10题。
9.PX项目迁建的前提条件是(  )
A.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B.群众积极参与
C.政府“环保风暴”的影响
D.新闻媒体的及时播报
10.PX项目迁建得益于被吸纳的民意说明群众使用了法律所赋予的(  )
A.参与管理权
B.检举控告权
C.安静权
D.眺望权
【解析】 第9题,群众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而强烈反对和抵制台湾翔鹭集团建厂,是PX项目迁建的前提条件。第10题,由题意,群众使用的是参与管理权。
【答案】 9.B 10.A
二、综合题(40分)
11.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 本题利用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考查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第(1)题,分析图可知,因为A水库是城市B的唯一水源,首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A水库进行加固、防渗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同时注重周边林、草的种植与保护,禁止乱垦乱伐,做到合理规划,有效管理、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同时防止水污染,主要是防止农药、化肥及污水的排入等。第(2)题,乱开滥采,破坏地表,定会导致当地自然环境的改变,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甚至出现地质灾害。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12.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 伦敦曾被誉为“雾都”,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伦敦市区烟囱林立,燃煤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在空气中凝聚为浓浓的雾粒。1952年12月5日一个高气压中心移至城市上空,并持续四天之久,造成4
000多市民死亡,成为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1)图中三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全球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的是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气中的CO2含量
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CO2强烈吸收________辐射,故使大气温度________,全球气候有________趋势。由此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高压的控制与这次“烟雾事件”有关?
【解析】 由于近现代工业迅猛发展,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球植被破坏严重,全球大气中CO2含量逐渐上升。由于CO2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温度上升,全球呈变暖趋势,从而导致环境问题。伦敦烟雾事件与高压中心的控制有关,因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
【答案】 (1)c
(2)不断增多 工业发展,大量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CO2;同时植被破坏严重
(3)地面红外线长波 升高 变暖 海平面上升,各地降水、干湿状况等发生变化,从而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4)烟尘、CO2、SO2、NO2等
(5)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