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10分)(2011·新课标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10分)(2011·福建卷)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判断、归纳、比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考查学生从限定的时间段内,在图中总结出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第(2)问,根据所学对地面沉降这一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3.(10分)(2011·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综合分析归纳并组织语言作答的能力,侧重考查了保护城市水源的措施及建采石场造成的生态破坏。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4.(10分)(2011·江苏卷)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重金属污染的途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来源,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等知识。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5.(10分)(2012·福建质检)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6.(10分)(2012·山东青岛)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引发的问题根据地理位置分析说明。(2)提出解决的措施要因地制宜。
答案:(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7.(10分)(2012·江苏泰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流域面积13
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
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项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气温(℃)
20
25
27
降水(mm)
3
2
0
风速(m/s)
2
1
1
日照(h)
1
5
7
趋势
发生
持续
恶化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污染。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手段、________手段等。
解析:(1)识记污染分类作答;(2)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从材料和回忆课本知识回答;如表格中的气温、降水、风速,还有人为的原因等;(3)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需结合原因提出;(4)环境管理中法律和行政也是主要手段。
答案:(1)水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
(4)行政 法律
8.(10分)(2011·山东临沂质检)下图为“我国西部各省工业‘三废’处理率坐标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将图中所示“三废”处理率,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部地区“三废”处理率中,其中之一是最高的,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便可解答。第(2)题,山间盆地或谷地的地形使废气不易扩散,因此,政府对废气处理高度重视。
答案:(1)由高到低依次为:废气—废水—废物。 (2)西部城市和工业多建设在山间盆地或谷地中,废气不易扩散;政府对废气处理高度重视。
9.(10分)(2012·吉林普通高中)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结合材料和我国实际来分析;(2)我国应该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答案:(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10.(10分)(2011·江苏连云港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1)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____________、清洁的________________。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个人层面看,在生活中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请试举两例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要从经济、环境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来分析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积极意义;(2)回忆课本知识,做出正确解答;(3)本题要从自然生活中来表述践行环保的例子。
答案:(1)获得经济利益;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等
(2)生产过程 产品 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率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3)注意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少乘电梯、少用空调、选乘公共交通工具等)(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