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葡萄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3 21: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葡萄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沟、产、梨”等12个生字,理解“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葡萄的特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新疆地区的特色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葡萄沟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难点
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新疆地区的民族舞蹈视频,视频中人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欢快地跳舞,展现出新疆地区独特的风 情。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哪个地区的舞蹈呀 ”引导学生回答出新疆。
“新疆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盛产葡萄,它就是葡萄沟。”
板书课题《葡萄沟》,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疆地区的兴趣 和好奇心,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自然地引出课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如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等。
2.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笔顺,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书空。重点指导“沟”搭”淡”等字的写法。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的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出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的位置、葡萄、葡萄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能够加深学生 对生字词的记忆。多媒体展示生字的书写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默读思考问题,能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葡萄沟的位置在新疆吐鲁番。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吐鲁番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葡萄沟的地理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盛产”一词的意思,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盛产”就是大量生产、出产的意思。
提问:“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如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等。
总结:"葡萄沟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啊!"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语言美。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更清晰 地了解葡萄沟的位置。对“盛产”一词的讲解和举例,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问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葡萄沟的位置以及盛产的水果等。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预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每个生字写三遍并组词。
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指名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葡萄沟的位置和盛产的水果,那么葡萄沟的葡萄又有什么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概括出这一段主要写了葡萄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展示葡萄种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葡萄是如何生长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葡萄生长环境的句子,如“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提问:“这里把枝叶比作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比作绿色的凉棚,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葡萄 生长环境的美丽。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葡萄颜色的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教师讲解“五光十色”的意思,通过对比“五颜六色”,让学生明白“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葡萄在阳光照耀下的光泽。
4.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葡萄沟里葡萄五光十色的景象,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示图片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葡萄的生长环境。对比讲解“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想象描述葡萄的景象,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先把葡萄挂在晾房里,利用流动的 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制成了葡萄干。
展示晾房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晾房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晾房是如何帮助制作葡萄干的。
提问:“为什么葡萄沟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如颜色鲜、味道甜等。
总结:“葡萄沟的人们真聪明,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制作出了美味的葡萄干。”
设计意图:默读思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展示晾房图片,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葡萄沟人民的智慧。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热情好客”一词的意思,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葡萄沟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如“要是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一部分学生扮演游客,模拟老乡招待游客的 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葡萄沟人民的热情好客。
总结:“葡萄沟不仅有美味的葡萄和葡萄干,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难怪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能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理解“热情好客”一词并找出相关句子,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葡萄沟人民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五、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葡萄的特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以及葡萄沟人民的热情好客等。
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葡萄沟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特产的短文。
板书设计
葡萄沟
位置:新疆吐鲁番
生长环境:绿色凉棚
颜色: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