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湖光山色能够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下列关于我国湖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天池属于构造湖
B.杭州西湖属于堰塞湖
C.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
D.青海湖属于海成湖
【解析】 湖泊的成因有很多种,选项中天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池和长白山天池属于古代火山口被堵塞后,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杭州西湖原为钱塘江的海湾,后因泥沙沉积而成湖泊,属于潟湖;青海湖深居内陆,属于构造湖。
【答案】 C
2.从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看,万里长城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地理因素
B.人文地理因素
C.社会认知因素
D.政治因素
【解析】 长城是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修建的,是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属于人文地理因素。
【答案】 B
3.主要是依托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与地形有关
B.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C.具有非地带性
D.只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解析】 气候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受其影响主要依托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答案】 B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是( )
A.苏州园林
B.泰山
C.井冈山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解析】 红色旅游资源是蕴藏革命精神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等地方和事物。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5.关于下列风景区地貌特征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山东泰山——花岗岩地貌
C.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地貌
D.挪威峡湾——流水侵蚀地貌
【解析】 此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形成。地貌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自然景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的地貌景观其成因也不同。天涯海角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山东泰山在距今约8
000万年的差异升降运动中,上升出露地表的花岗岩体,经过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山地。黑龙江五大连池是火山地貌景观。而挪威的峡湾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这主要是在200万年前地质活动时,冰川对地面刨蚀形成的。
【答案】 D
6.下列四组旅游资源,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B.五大连池、鄱阳湖
C.黎族风情、苏州园林
D.敦煌莫高窟、北京四合院
【解析】 长江三峡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都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而且都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7.下列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B.“白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C.“白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D.“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解析】 “红色旅游”资源属人文景观旅游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其分布不具有地带性规律;“白色旅游”资源,是指冰雪旅游区,其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具有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B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8~9题。
甲 乙
8.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9.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花岗岩
【解析】 第8题,甲处景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石林。石柱的大小高矮不同,高的叫石林,矮的叫石芽。石芽与石林代表了不同的溶蚀阶段,岩石先是在地下被水溶蚀分割,岩缝中的土壤被冲走,就露出了石芽,石芽不断增高,就变成了石林。第9题,甲、乙两景区都是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知,甲景观为石灰岩经化学风化、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乙景观的石柱见棱见角,应是垂直节理发育的石英砂岩经长期风化形成的直立峰林。
【答案】 8.B 9.C
10.关于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分界的
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表现为自然旅游资源东部清新秀丽,西部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东部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C.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中,又体现出了南北差异。其中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旅游资源以“雄”为特色,北部以“秀”为特色
D.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藏文化为特色
【解析】 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为界,而不是以第二、三阶梯为界。我国东部旅游资源存在南北差异,表现为北“雄”南“秀”。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属于我国的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以宏伟粗犷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其中青藏旅游资源区以藏文化为特色。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图可知,图中A河流流经西安,在秦岭以北,应为渭河;B地形区在黄河河套处,应为河套平原;黄河壶口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说明黄河水量丰富,而黄河汛期在夏季;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不同的岩石上表现不同,对坚硬的岩石侵蚀较弱,对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本图壶口瀑布坚硬的砾岩在上层,侵蚀弱,下层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发育成了瀑布。
【答案】 (1)渭河 河套平原
(2)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12.阅读材料和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和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经济过分依赖烟草产业的情况,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每年攀升一个位次,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
(2)图中C处地处回归线附近,但是没有出现沙漠,旅游者看到的是茂盛的热带季雨林,这是为什么?
(3)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图中E处为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地区,内力作用强烈,旅游者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地质地貌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形成原因。考虑问题时应根据云南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气候分布及特点、地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1)题,要分析纬度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第(2)题,要分析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在该种气候条件下所发育的植被。第(3)题,因D处被流水溶蚀侵蚀,可推测为喀斯特地貌;E处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内力作用强烈,形成地质地貌景观。
【答案】 (1)①A处纬度低(基本上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28°N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且南北纵列分布,十分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降水丰富;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布。②B城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偏高,夏季又是雨季,降水多而不热;冬季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
(2)C虽处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季雨林景观。
(3)喀斯特 亚欧 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