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也有过交织着甜蜜与苦涩的童年。今天,我们就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阅读“小”鲁迅的成长故事,体会“大”鲁迅的深沉情思。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理清叙事线索,中年回忆童年;
3.游玩百草园之美趣,掌握写景多种手法;
4.探究三味书屋之趣事,童年生活的幸福。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曾称赞,“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世人称之为“民族魂”。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背景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内容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文体知识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现代散文
(1)现代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2)现代散文的特点:
①较强的纪实性。②取材的广泛性。③形式的灵活性。④诗意浓郁性。⑤语言优美性。⑥(篇幅)短小精悍性。
总之,现代散文最后必须要达到形散神聚的特点。
字音字形
确凿( ) 菜畦( ) 皂荚( )
桑椹( ) 云霄( ) 油蛉( )
斑蝥( ) 鉴赏( ) 秕谷( )
和蔼( ) 蝉蜕( ) 倜傥( )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
záo
qí
shèn
xiāo
líng
máo
jiàn
bǐ
ǎi
tì tǎng
tuì
hǎn
dǐng
jiá
多音字
( )攒集
( )积攒
( )系鞋带
( )系列
( )拗断
( )拗口
( )执拗
攒
系
拗
cuán
zǎn
ǎo
ào
niù
jì
xì
理解词语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高枕而卧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迹罕至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人声鼎沸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
盔甲
确实。
确凿
也作“高枕无忧”。
一般指地方荒凉偏僻。
反义词:鸦雀无声
盔,头上戴的;甲,身上穿的。
确凿:强调事实、证据真实可靠,如“证据确凿”
确切:突出所见所闻的切实,如“消息确切”;
还指恰当,如“用字确切”
词语辨析
鉴赏——欣赏 相同点
不同点
辨 析
都是动词,都有“以喜悦的心情去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之意。
“鉴赏”侧重于理性,指对艺术品、文物等进行鉴定和欣赏,不能用于人。
“欣赏”侧重于感性,另有“认为好,喜欢”之意。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因为( )他的演讲才华,我们全班同学都支持他参加此次全国青少年演讲比赛。
( )古诗词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修养。
欣赏
鉴赏
预学一
课前预学
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一口气读完全文。读完后填写下表。
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角度 自评
不出声 ☆☆☆☆☆
不动唇 ☆☆☆☆☆
不指读 ☆☆☆☆☆
不回看 ☆☆☆☆☆
默读自评表
预学二
课前预学
散文的标题和关键句往往能提示文章的结构。联系课文标题和关键句,再次默读课文,将下图补充完整。
三味书屋的求学生活
8
9
10
作者为什么选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写?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百草园
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只是童年、少年时两个玩乐的场所,更是鲁迅童年、少年两个时间段的跨越,鲁迅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
作者为什么选择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写?
拓展延伸
三味书屋:“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ǎi)”的古语。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私 塾:私塾是私人办学的一种,大约开始于唐宋时期。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私塾里。清代私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由官宦、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一般聘师在家教读子弟;
第二种是由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举办的义塾,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
第三种是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
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从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叫天子
紫红的桑椹
班蝥
木莲藤
覆盆子
【发现“百草园”之“乐”】
【发现“百草园”之“乐”】
“百草园”声、色、味俱全。
视觉
听觉
味觉
[色彩]
[形状]
碧绿、紫红、黄……
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鸣蝉“长吟”,蟋蟀“弹琴”
覆盆子又酸又甜
导学一
课堂导学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童心似有魔力,家中普通的后园变成了“乐园”。默读第2段,参照示例在字里行间细细体会“童心十自然”的奥妙,体验其中的自然乐趣。
【示例】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事物原本普通,但因为孩子对色彩和形状有着敏锐的感知,一颗美好的童心就使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和肥胖的黄蜂组成一幅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画面,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读来十分有趣。
[示例1] 油蛉、蟋蟀、叫天子、斑蝥等小动物说来平常,但因为孩子美妙的遐想,油蛉的低唱、蟀的琴声是那样的优美,叫天子扑棱翅膀的声音和斑蝥喷出烟雾的声音,是那样的生动,这些声音仿佛组成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听起来真切自然,非常有趣。
[示例2]拔何首乌根在大人看来也许是一件无趣又破坏泥墙的事情,但因孩子心中对"吃了便可以成仙"有着曼妙的幻想,这件事就变成了一项吸引人的活动。这种幻想是那样的悠远、神秘,读来十分有趣。
(2)听美女蛇的故事是“我”无法抹去的回忆。先找出第4段中含有“突然“却”“竟”等词语的句子,填写下图,梳理故事梗概;再结合提示角度默读并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使“我”念念不忘
③却听得豁的一声,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①突然听到
有人在叫他
②老和尚竟说他
脸上有妖气,读书
人吓得要死
【提示角度】
故事的内容故喜的曲折性,讲故事的环境,讲故事的人故事的意义
④ 。
再结合提示角度默读并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使“我”念念不忘
【示例】这个故事令“我”念念不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故事的内容来看,读书人遇到美女蛇妖怪后被老和尚识破,然后顺利脱险的故事带有民间神话色彩,满足了孩子的猎奇心理;这个故事情节起伏,十分有趣;故事中的美女蛇让“我"联想到百草园中相传的赤练蛇“我”还经常往草丛里看,增加了故事的刺激性;加上长妈妈通俗易懂的讲解,配合周围静谧的氛围,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
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
(3)雪地捕鸟是“我”在冬天的百草园中最喜欢的一项游戏。默读第7~8段,填写下表,细细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游戏之乐。
雪地捕鸟游戏之乐
③“我”捕获的鸟儿数量不多,深感意犹未尽;看着闰土的父亲丰硕的成果,“我”心生羡慕,急于讨教,乐此不疲
①“我"对下雪和捕鸟充满
了期待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扫开一块雪
支起一面大竹筛
撒些秕谷
系一条长绳
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将绳子一拉
雪地捕鸟
运用了一连串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冬天雪后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四季景色各异。
(4)“我”在百草园中的生活自有一派天真之气。读完写百草园的部分,你看见一个怎样的“我” 请结合课文的相关场景,写下你的印象。
在我心里,“我”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
[示例1]
他热爱自由。在百草园中玩耍,没有学业的压力,没有琐事的烦扰,与植物与昆虫相伴,尽享自由生活;他还在现实中展开自由的想象,油蛉会唱歌,蟋蟀会弹琴,吃了何首乌根会成仙……这份自由的想象,更显童年珍贵。
[示例2]
他富有好奇心,具有探索精神。在百草园里,为了找到吃了可以成仙的人形何首乌,不惜弄坏泥墙,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并进行探索。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时,他既感到惊悚又觉得好奇,带着这份矛盾的心情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想要探索真相。
【告别“百草园”】
你如何理解第9段中“我”称呼百草园里的景物为“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里面的景物是“我”的玩伴,与“我”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这样的称呼立足于“小”鲁迅的视角,以儿童的口吻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
下节课
让我们一起
走进三味
书屋
下 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