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4 06: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2.理解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3.掌握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4.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会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重点)。2.正确理解旅游资源分布的规律(难点)。
知识一
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
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体现
景观
典例
火山地貌景观
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的火山景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花岗岩地貌景观
西岳华山的峭壁、黄山和九华山
砂岩地貌景观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福建武夷山
山水组合景观
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和虎跳峡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原因: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2)体现
①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景区
宏观层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等
微观层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等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②文化遗产: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其中有2座在我国)。
③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思考交流
1.为何我国古代寺庙常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
【提示】 古代设计师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知识2
旅游资源分布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①地质基础
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密切关系。如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克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
由断层湖形成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原断层带上,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等。
②自然地理条件
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带性。如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
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都明显受到海陆地形和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的影响。如“三S”旅游所依托的是大海、沙滩、阳光三项资源的组合,主要集中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带。
(2)人文地理因素
①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②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3)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发展,旅游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变化,如: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产生和发展。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之东南较多。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为密集分布区。
(4)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思考交流
2.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复杂多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环境。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齐全,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多名山大川,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2)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工程,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探究1
旅游资源的形成
【问题导思】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桂林山水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自然地理条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溶性的石灰等。
2.据教材第12页图1-9 思考:五大连池景区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列举与该地景观成因相似的景观。
【提示】 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火山景观等。
3.李白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哪座名山?该山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怎样形成的?
【提示】 九华山;花岗岩地貌;侵入的岩浆冷凝形成花岗岩体,经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山地。
4.孔府、孔庙和孔林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人类活动。
1.自然地理条件
三种岩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及分布
所成岩石
形成过程
景观特色
分布地区
火山地貌
玄武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火山锥、火山湖或堰塞湖、熔岩流、熔岩台地等
内力为主的构造带上
花岗岩地貌
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  
岩浆侵入→冷凝成岩→上升成山→球状风化→形成景观
节理发育成峭壁,球状风化塑造怪石
东部地区的中山和低山 
砂岩地貌
石英砂岩(沉积形成)
石英砂沉积→凝结成岩→上升风化→形成景观
①石英砂岩峰林;②丹霞地貌:红色的峭壁、石峰、石柱、石堡等 
东部地区的中山和低山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种类
具体举例
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宏观层面来看,构筑城市和村镇的过程中,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山前平原、江河之滨等,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微观层面来看,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文化遗产
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我国)
红色旅游景观
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神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特征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还考查了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和等高线阅读能力。
【解析】 本题特别强调冬季和夏季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引游客,这就要求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考虑,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神农架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可以使植被景观保持全年具有观赏价值。根据等高线信息可以判断当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形成了适于不同季节观赏的景观。
【答案】 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探究2
旅游资源的分布
【问题导思】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社会认知因素。
2.火山地貌、峡谷地貌、冰雕玉砌地貌和午夜阳光等旅游资源有何分布规律?
 【提示】 火山地貌、峡谷地貌的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密切的关系;冰雕玉砌和午夜太阳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
3.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该诗对庐山旅游有何作用?
【提示】 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和旅游价值。
4.我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南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临海,有丰富的海景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属季风区,有优美的气候、水文、植物景观资源;③多低山丘陵,有许多秀丽的山水风光,如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④自古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⑤当代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旅游需求大;⑥各种交通方式齐全,交通便利,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1.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分布的因素
具体影响
适合情况
自然地理因素  
地质基础
与构造带有关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地理条件  
有地带性规律
人文地理因素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身及周围地区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人类一些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
古渡口、古战场、古商路
人类审美活动
多为名山、名水
社会认知因素
影响具体分布和分布的密度
全部旅游资源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分布特征
具体体现
分布广泛
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资源
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知名度高、开发效益较好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
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些旅游资源密集区域
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作为古代帝王行宫的骊山华清池,除了温泉等因素外,距离古都长安不远,交通方便,也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例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1)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湖,下列与其成因类型不相同的湖泊是(  )
A.维多利亚湖      B.坦噶尼喀湖
C.青海湖
D.西湖
(2)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在表中。
重点旅
游点
秦陵兵
马俑
九寨

承德
避暑
山庄
张家

敦煌
莫高

南方喀
斯特
开平碉
楼与村落
省区
(3)图中呈现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哪些?
【思路点拨】 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突破口。从图中可读出我国重点旅游点的分布,进而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解析】 第(1)题,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构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陷落形成的构造湖,与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相同;西湖属于海迹湖。第(2)、(3)题,读图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分析回答。
【答案】 (1)构造湖 D
(2)
重点旅
游点
秦陵兵
马俑
九寨

承德
避暑
山庄
张家

敦煌
莫高

南方喀
斯特
开平碉
楼与村落
省区
陕西
四川
河北
湖南
甘肃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
(3)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呈现明显的片状或带状。
图表解读
[图表展示]
教材第15页图1-13 从武夷山天游峰望九曲溪
[解图精要]
1.武夷山属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砂岩地貌。
2.砂岩地貌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旅游资源。
3.红色砂岩山地风化成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最有名。
[图表应用]
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解析】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好该题的基础。从材料中知,“红层峰林”“赤城层层”“云霞片片”是对丹霞地貌的描述。
【答案】 D
2.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
A.片麻岩     B.砂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解析】 丹霞山是在红色的砂岩基础上,经过长时期的风化侵蚀形成的。
【答案】 B
活动点拨
教材第19页活动
1.红色旅游景点确定的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1)具有革命精神的承载体,如纪念地、标志物、博物馆等;(2)具有感人的革命事迹。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中“合理”的含义是:①最近,即路线以直、快、捷为准;②不重复。开展本活动时,可以先开展调查,弄清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并把它们标画在地图上,然后设计合理的路线。
2.红色旅游给当地带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经济效益,应分以下几项调查:(1)直接经济效益:调查游客人次、门票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向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色小食品以及开餐馆、跑出租等经济收入;(3)社会效益:调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和间接就业于旅游业的人数;(4)环境效益:生态服务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调查发展旅游业后,为环境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
教材第23页活动
1.旅游资源的简单名录可参考以下制作
景观名称
所属类型
景区资源简介
2.我国的传统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人类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频繁的地区,因此影响传统旅游资源的因素主要是人文地理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新旅游资源是由新的旅游方式和新的旅游需求产生的,多以奇、险为特色,因此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认知因素。
3.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②美学属性: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审美的需求;③合理使用,保证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④扬长避短,避免景区的雷同性。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由球状风化的花岗岩地貌,茂盛的亚热带植被和常年不断的云雾共同营造的旅游资源是(  )
A.广东丹霞山     B.安徽黄山
C.湖南武陵源
D.新疆天山
【解析】 广东丹霞山属于红色砂岩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风化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湖南武陵源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的自然景观。新疆天山属于极高山,并不在亚热带。
【答案】 B
2.下列关于红色旅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客体
B.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C.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老区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脱贫致富
D.任何地方都可以借“红色旅游年”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
【解析】 发展旅游业要因地制宜,有红色旅游资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红色旅游。
【答案】 D
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两幅图中,大理三塔图是________,五台山寺庙图是________。(填代号)
(2)图中两景观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从微观层面上看,人们十分注重选择________之处修建。
(3)以上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示表示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认真阅读景观图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结论,①图中有寺庙、佛塔建筑,但只有一座塔,②图中有三座塔,且塔的形态与①图中的塔不同。第(2)题,图中的景观明显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应当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第(3)题,在古代,我国的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强调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协调统一,图中的两景观对这一点体现的非常突出。第(4)题,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答案】 (1)② ①
(2)自然和文化景观 山青水秀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4)如图:
4.读“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图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代号按所属的景观分类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地质地
貌景观
天象气
候景观
山水组
合景观
生物
景观
宗教文
化景观
风土
人情
(2)简述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3)石窟艺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的石窟雕像艺术主要分布在南方,而石窟壁画艺术主要保存于西北,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旅游景观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分析对号入座即可。第(2)题,读图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 (1)自左向右:G A F、H E B、C D
(2)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3)壁画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而遭到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坏,我国南方多雨,温度高,壁画易损毁,而雕像抗侵蚀能力强,较易保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风沙掩埋,壁画保存较好。
课后检测
一、选择题
1.湖光山色能够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下列关于我国湖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山天池属于构造湖
B.杭州西湖属于堰塞湖
C.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
D.青海湖属于海成湖
【解析】 湖泊的成因有很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项中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属于古代火山口被堵塞后,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杭州西湖原为钱塘江的海湾,后因泥沙沉积而成湖泊,属于潟湖;青海湖深居内陆,属于构造湖。
【答案】 C
2.从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看,万里长城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地理因素
B.人文地理因素
C.社会认知因素
D.政治因素
【解析】 长城是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修建的,是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属于人文地理因素。
【答案】 B
3.主要是依托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与地形有关
B.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C.具有非地带性
D.只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解析】 气候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受其影响主要依托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答案】 B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是(  )
A.苏州园林      B.泰山
C.井冈山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解析】 红色旅游资源是蕴藏革命精神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等地方和事物。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5.关于下列风景区地貌特征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海南岛天涯海角——海浪侵蚀地貌
B.山东泰山——花岗岩地貌
C.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地貌
D.挪威峡湾——流水侵蚀地貌
【解析】 此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形成。地貌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同的地貌景观其成因也不同。天涯海角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山东泰山在距今约8
000万年的差异升降运动中,上升出露地表的花岗岩体,经过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山地。黑龙江五大连池是火山地貌景观。而挪威的峡湾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这主要是在200万年前地质活动时,冰川对地面刨蚀形成的。
【答案】 D
6.下列四组旅游资源,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B.五大连池、鄱阳湖
C.黎族风情、苏州园林
D.敦煌莫高窟、北京四合院
【解析】 长江三峡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都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而且都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7.下列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B.“白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C.“白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D.“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度地带性
【解析】 “红色旅游”资源属人文景观旅游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其分布不具有地带性规律;“白色旅游”资源,是指冰雪旅游区,其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具有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B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8~9题。
     甲            乙
8.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9.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花岗岩
【解析】 第8题,甲处景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林。石柱的大小高矮不同,高的叫石林,矮的叫石芽。石芽与石林代表了不同的溶蚀阶段,岩石先是在地下被水溶蚀分割,岩缝中的土壤被冲走,就露出了石芽,石芽不断增高,就变成了石林。第9题,甲、乙两景区都是石林地貌,对比分析可知,甲景观为石灰岩经化学风化、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乙景观的石柱见棱见角,应是垂直节理发育的石英砂岩经长期风化形成的直立峰林。
【答案】 8.B 9.C
10.关于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我国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分界的
B.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表现为自然旅游资源东部清新秀丽,西部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东部以汉族文化为特色,西部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
C.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中,又体现出了南北差异。其中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部旅游资源以“雄”为特色,北部以“秀”为特色
D.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藏文化为特色
【解析】 我国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是以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为界,而不是以第二、三阶梯为界。我国东部旅游资源存在南北差异,表现为北“雄”南“秀”。我国的西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属于我国的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以宏伟粗犷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其中青藏旅游资源区以藏文化为特色。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读图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图中A河流流经西安,在秦岭以北,应为渭河;B地形区在黄河河套处,应为河套平原;黄河壶口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说明黄河水量丰富,而黄河汛期在夏季;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不同的岩石上表现不同,对坚硬的岩石侵蚀较弱,对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本图壶口瀑布坚硬的砾岩在上层,侵蚀弱,下层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发育成了瀑布。
【答案】 (1)渭河 河套平原
(2)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12.阅读材料和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和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经济过分依赖烟草产业的情况,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每年攀升一个位次,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
(2)图中C处地处回归线附近,但是没有出现沙漠,旅游者看到的是茂盛的热带季雨林,这是为什么?
(3)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图中E处为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地区,内力作用强烈,旅游者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地质地貌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虑问题时应根据云南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气候分布及特点、地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1)题,要分析纬度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第(2)题,要分析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在该种气候条件下所发育的植被。第(3)题,因D处被流水溶蚀侵蚀,可推测为喀斯特地貌;E处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内力作用强烈,形成地质地貌景观。
【答案】 (1)①A处纬度低(基本上在2
( http: / / www.21cnjy.com )8°N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且南北纵列分布,十分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降水丰富;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布。②B城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偏高,夏季又是雨季,降水多而不热;冬季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
(2)C虽处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季雨林景观。
(3)喀斯特 亚欧 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