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央视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1~3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我国地势( A )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对山脉走向的影响 D.阻挡季风进入内陆
2.“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我国的( B )
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青藏地区
3.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身在哈尔滨的运动员小明做参赛攻略时,发现11月份的哈尔滨已经需要穿棉袄了,而广西只需要穿薄短袖。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同一时期两地气温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B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原因
5.南宁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貌特点是( C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山道崎岖,峰岭众多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当湖水总含盐量较高时,盐分会在湖底大量沉积,形成盐湖。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如图为察尔汗盐湖位置和景观图,读图完成6~7题。
6.察尔汗盐湖位于( A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7.有关察尔汗盐湖的成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B.地形平坦,相对开放
C.河网密布,补给量大 D.植被茂密,气候湿润
操碎了心的中国天气网又推出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告诉你有一种爱叫“年年喊你穿秋裤”。如图是全国秋裤预警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大致相同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1月0℃等温线 B.人口地理界线
C.地势第二、三阶梯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9.“秋裤预警地图”反映了我国( B )
A.夏季普遍高温 B.冬季南北温差大
C.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D.气温从西到东递减
养蜂采蜜是传统的农业养殖业。在我国,从事养蜂业的农民被称为“蜜农”或者“蜂农”。当一地花期结束,蜂农就要进行迁徙,寻找新的花源地(蜜源)。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花期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阳春三月是洞庭湖周边地区油菜花盛开、蜂飞蝶舞的时节。该时期结束后,蜂农的下一站可能是( C )
A.去往山西省采集枣花蜜 B.去往辽宁省采集椴树花蜜
C.去往安徽省采集油菜花蜜 D.去往河南省采集槐花蜜
11.蜂农养蜂随季节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各地主要蜜源植物不同 ②同种蜜源植物各地花期不同
③躲避病害和虫害的影响 ④蜂蜜的消费量有季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早春时节,当气温上升到一定条件时,梅便能开花。此时乍暖还寒,偶有降雪天气。梅花凌寒傲雪,象征着坚贞不屈、逆境抗争的精神。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梅花最佳观赏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广东与江苏梅花最佳观赏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3.最宜观赏梅花“凌寒傲雪”景观的天气是( B )
A B C D
14.2025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某城市举办了梅花节。该城市可能是( C )
A.广州 B.昆明 C.南京 D.哈尔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长征路线( A )
A.经过我国二、三级阶梯
B.大部分位于西北干旱地区
C.经过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
D.大部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
16.红军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D )
A.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7.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A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入海口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图完成18~20题。
18.白鹤梁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B )
A.川 B.渝 C.鄂 D.湘
19.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 D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20.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 A )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读“中国地形图(图1)”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天山山脉 ;
B 昆仑山脉 ;C 秦岭 ;D 大兴安岭 ;
E 太行山脉 ;F 横断山脉 。
(2)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④ (①/②/③/④)。
(3)归纳中国的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4)D山脉的东侧是中国最大的平原——⑤ 东北平原 (地形区)。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
材料二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C 。
A.半干旱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湿润地区 D.干旱地区
(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B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降水集中月份。
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集中月份:6、7、8月。
23.图1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吐鲁番、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我国气候具有 季风气候显著 的特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一线。
(3)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 多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4)从干湿地区看,北京属于 半湿润区 ;从温度带看,北京属于 暖温带 ;从气候类型看,北京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悠悠黄河,孕育华夏。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年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黄河的发源地 巴颜喀拉 山脉,它的流向反映出我国地势具有 西高东低 的特征。
(2)黄河上游流出青铜峡后进入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 河套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引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3)甲、乙两处河段,适合修建水电站的是 甲 。分析该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水量较大 。
(4)黄河在其流程中出现了两次大“缩水”的河段,水量都明显减少。请分析第一次大“缩水”的原因。
注入的支流较少,蒸发量大,农业用水量大。
(5)两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上千次,经历多次改道。时至今日,下游仍存在洪水风险。要想实现黄河山东段的长治久安,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加强中游河段的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央视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1~3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我国地势( )
A.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对山脉走向的影响 D.阻挡季风进入内陆
2.“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青藏地区
3.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身在哈尔滨的运动员小明做参赛攻略时,发现11月份的哈尔滨已经需要穿棉袄了,而广西只需要穿薄短袖。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同一时期两地气温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原因
5.南宁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貌特点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山道崎岖,峰岭众多
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当湖水总含盐量较高时,盐分会在湖底大量沉积,形成盐湖。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如图为察尔汗盐湖位置和景观图,读图完成6~7题。
6.察尔汗盐湖位于(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7.有关察尔汗盐湖的成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B.地形平坦,相对开放
C.河网密布,补给量大 D.植被茂密,气候湿润
操碎了心的中国天气网又推出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告诉你有一种爱叫“年年喊你穿秋裤”。如图是全国秋裤预警图。读图,完成8~9题。
8.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大致相同的地理分界线是( )
A.1月0℃等温线 B.人口地理界线
C.地势第二、三阶梯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9.“秋裤预警地图”反映了我国( )
A.夏季普遍高温 B.冬季南北温差大
C.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D.气温从西到东递减
养蜂采蜜是传统的农业养殖业。在我国,从事养蜂业的农民被称为“蜜农”或者“蜂农”。当一地花期结束,蜂农就要进行迁徙,寻找新的花源地(蜜源)。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花期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阳春三月是洞庭湖周边地区油菜花盛开、蜂飞蝶舞的时节。该时期结束后,蜂农的下一站可能是( )
A.去往山西省采集枣花蜜 B.去往辽宁省采集椴树花蜜
C.去往安徽省采集油菜花蜜 D.去往河南省采集槐花蜜
11.蜂农养蜂随季节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①各地主要蜜源植物不同 ②同种蜜源植物各地花期不同
③躲避病害和虫害的影响 ④蜂蜜的消费量有季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早春时节,当气温上升到一定条件时,梅便能开花。此时乍暖还寒,偶有降雪天气。梅花凌寒傲雪,象征着坚贞不屈、逆境抗争的精神。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梅花最佳观赏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广东与江苏梅花最佳观赏期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3.最宜观赏梅花“凌寒傲雪”景观的天气是( )
A B C D
14.2025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某城市举办了梅花节。该城市可能是( )
A.广州 B.昆明 C.南京 D.哈尔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长征路线简要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长征路线( )
A.经过我国二、三级阶梯
B.大部分位于西北干旱地区
C.经过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
D.大部分位于东部平原地区
16.红军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
A.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7.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 D.长江入海口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图完成18~20题。
18.白鹤梁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川 B.渝 C.鄂 D.湘
19.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20.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 )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读“中国地形图(图1)”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写出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A ;
B ;C ;D ;
E ;F 。
(2)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①/②/③/④)。
(3)归纳中国的地形特点: 。
(4)D山脉的东侧是中国最大的平原——⑤ (地形区)。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 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
材料二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半干旱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湿润地区 D.干旱地区
(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降水集中月份。
23.图1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吐鲁番、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我国气候具有 的特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 (山脉)— (河流)一线。
(3)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4)从干湿地区看,北京属于 ;从温度带看,北京属于 ;从气候类型看,北京属于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悠悠黄河,孕育华夏。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年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指黄河的发源地 山脉,它的流向反映出我国地势具有 的特征。
(2)黄河上游流出青铜峡后进入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引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3)甲、乙两处河段,适合修建水电站的是 。分析该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4)黄河在其流程中出现了两次大“缩水”的河段,水量都明显减少。请分析第一次大“缩水”的原因。
(5)两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上千次,经历多次改道。时至今日,下游仍存在洪水风险。要想实现黄河山东段的长治久安,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