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23 21:04:35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海南“土地超市”进京,是自贸港建设中的一次积极尝试,包括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土地超市”的出现将促进( )
A.土地利用成本增加 B.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C.土地污染浪费加剧 D.海南土地缺口扩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 )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③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④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 600万。如图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的水资源( )
A.总量多,人均丰富
B.南丰北缺
C.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多
D.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夏秋少,冬春多
4.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B.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京津两地
C.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D.彻底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上分配不均匀,我们更应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 )
A.松花江 B.珠江 C.淮河 D.长江
6.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污染 B.人口增长过快
C.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D.社会经济的发展
7.21世纪是水的世纪,下列不属于家庭节水的是( )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推广节水器具
C.少使用洗涤剂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地
B.渤海沿岸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地
C.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石油基地
D.南方地区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读“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图”。据此完成9~11题。
9.赣州稀土开采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缩影,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10.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
B.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D.我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上升
11.下列有关赣州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持续加大开采规模
③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④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座城市,均位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幅度都在30%以上,这10座城市大多是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图示意10座城市的分布,完成12~14题。
12.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 )
A.镍、磷、稀土
B.铅、锌、天然气
C.煤、铁、石油
D.煤、铜、黄金
13.这10座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寒冷,不宜人居
B.偏居一隅,交通不便
C.人口老化,死亡率高
D.产业转型,道阻且长
14.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可行性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大力发展林牧业
C.发展新兴产业 D.控制人口迁出
2024年6月28日,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在福建莆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约25°N)正式投产。平台上装有海上风电机组以及光伏组件,可有效保障牧场供电不足,实现智能养殖升级,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开发新场景。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我国西北地区陆上风电相比,该平台( )
A.环境破坏小 B.能源转化率高
C.维护难度大 D.发电量不稳定
16.该平台在促进渔业发展、实现风渔融合方面,主要表现为( )
A.减少碳排放 B.提高养殖效率
C.延长产业链 D.降低养殖成本
2025年6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海洋大国。下图为中国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7~20题。
17.图中的①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
A.长芦盐场 B.淮北盐场
C.布袋盐场 D.莺歌海盐场
18.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
A.黄渤海渔场 B.南海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舟山渔场
19.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的重要依据。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土地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和生产的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图1是“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是“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1)读图1,图中③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与图中②④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200mm等降水量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1 600mm等降水量线
(2)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①和④处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分别是 。
A.种植业、畜牧业 B.林业、种植业
C.林业、畜牧业 D.水产养殖业、种植业
黑土地是指土壤呈黑色的肥沃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肥力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3)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原因是 。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耕种导致黑土地退化严重、污染和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得黑土地逐渐“变薄、变瘦、变硬”,并且有不法分子盗挖黑土牟利。
(4)为了保护黑土资源,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2.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南北方水、土、人口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1)据材料一图1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 分布不均,解决这个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降水不稳定易引发自然灾害,如果北方地区夏季雨季过长会引发 灾害。
(3)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 。为了解决北方缺水严重问题,国家规划建设了 工程。
(4)请分别对农业、工业、生活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23.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图1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图2为“中国能源消费类型变化趋势图”。
发展低碳清洁能源 布局美丽中国画卷
(1)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图中所有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 ;2016~2022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类型的变化趋势是 (至少答出两点),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建设能源运输“动脉” 牵动区域绿色互联
(3)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沿海/内陆)地区,这里人口 ,经济 ,能源需求 。
我国跨区域输电的主要方式是特高压输电,它具有功率大、输电距离远、能耗低、占地少、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中国的能源运输“主动脉”。
(4)输电通道建成会 (双选)。
A.占用土地资源并产生大气污染
B.促进清洁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C.缓解东部沿海省区的能源紧张
D.让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其他能源
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风+核”点亮万家灯火
我国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几乎不占用土地。近年来选址开始从近海走向远海,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
核电属于高效率的能源,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巨大热量,需要大量的冷却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是零,但建设成本、技术需求与养护成本高。
(5)我国在沿海地区发展了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结合资料说出在沿海地区发展风电、核电的优势(任选其一作答)。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海南“土地超市”进京,是自贸港建设中的一次积极尝试,包括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土地超市”的出现将促进( B )
A.土地利用成本增加 B.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C.土地污染浪费加剧 D.海南土地缺口扩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 A )
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③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④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度较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6月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累计向北京市调水量达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 600万。如图为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的水资源( B )
A.总量多,人均丰富
B.南丰北缺
C.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多
D.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夏秋少,冬春多
4.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B.中线引长江干流水补给京津两地
C.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D.彻底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上分配不均匀,我们更应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 D )
A.松花江 B.珠江 C.淮河 D.长江
6.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C  )
A.水污染 B.人口增长过快
C.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D.社会经济的发展
7.21世纪是水的世纪,下列不属于家庭节水的是( D )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推广节水器具
C.少使用洗涤剂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地
B.渤海沿岸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地
C.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石油基地
D.南方地区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读“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图”。据此完成9~11题。
9.赣州稀土开采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缩影,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B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10.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 )
A.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
B.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D.我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上升
11.下列有关赣州稀土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持续加大开采规模
③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④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座城市,均位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幅度都在30%以上,这10座城市大多是依靠当地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图示意10座城市的分布,完成12~14题。
12.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 C  )
A.镍、磷、稀土
B.铅、锌、天然气
C.煤、铁、石油
D.煤、铜、黄金
13.这10座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D )
A.气候寒冷,不宜人居
B.偏居一隅,交通不便
C.人口老化,死亡率高
D.产业转型,道阻且长
14.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可行性措施是( C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大力发展林牧业
C.发展新兴产业 D.控制人口迁出
2024年6月28日,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在福建莆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约25°N)正式投产。平台上装有海上风电机组以及光伏组件,可有效保障牧场供电不足,实现智能养殖升级,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开发新场景。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我国西北地区陆上风电相比,该平台( C  )
A.环境破坏小 B.能源转化率高
C.维护难度大 D.发电量不稳定
16.该平台在促进渔业发展、实现风渔融合方面,主要表现为( B )
A.减少碳排放 B.提高养殖效率
C.延长产业链 D.降低养殖成本
2025年6月8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海洋日”。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海洋大国。下图为中国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17~20题。
17.图中的①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A )
A.长芦盐场 B.淮北盐场
C.布袋盐场 D.莺歌海盐场
18.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D )
A.黄渤海渔场 B.南海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舟山渔场
19.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的重要依据。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B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D )
A.大量砍伐红树林 B.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海
C.大规模填海造陆 D.禁止在休渔期捕鱼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土地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和生产的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图1是“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是“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1)读图1,图中③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林地 ,与图中②④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B 。
A.200mm等降水量线 B.400mm等降水量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1 600mm等降水量线
(2)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①和④处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分别是 A 。
A.种植业、畜牧业 B.林业、种植业
C.林业、畜牧业 D.水产养殖业、种植业
黑土地是指土壤呈黑色的肥沃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肥力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3)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原因是 黑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氧气,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肥力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耕种导致黑土地退化严重、污染和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得黑土地逐渐“变薄、变瘦、变硬”,并且有不法分子盗挖黑土牟利。
(4)为了保护黑土资源,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制定保护黑土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耕种黑土;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等。
22.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南北方水、土、人口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1)据材料一图1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跨流域调水 。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 时间 分布不均,解决这个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兴修水库 。降水不稳定易引发自然灾害,如果北方地区夏季雨季过长会引发 洪涝 灾害。
(3)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是 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 、 耕地多水资源少,人口多 。为了解决北方缺水严重问题,国家规划建设了 南水北调 工程。
(4)请分别对农业、工业、生活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生活: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23.我国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图1为“我国主要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图2为“中国能源消费类型变化趋势图”。
发展低碳清洁能源 布局美丽中国画卷
(1)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 非可再生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25.9% ,图中所有能源中占比最大的是  煤炭 ;2016~2022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类型的变化趋势是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 (至少答出两点),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等 。
建设能源运输“动脉” 牵动区域绿色互联
(3)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沿海 (沿海/内陆)地区,这里人口 稠密 ,经济 发达 ,能源需求 大 。
我国跨区域输电的主要方式是特高压输电,它具有功率大、输电距离远、能耗低、占地少、成本低等特点,成为中国的能源运输“主动脉”。
(4)输电通道建成会 BC (双选)。
A.占用土地资源并产生大气污染
B.促进清洁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C.缓解东部沿海省区的能源紧张
D.让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其他能源
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风+核”点亮万家灯火
我国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几乎不占用土地。近年来选址开始从近海走向远海,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得到批量化使用。
核电属于高效率的能源,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巨大热量,需要大量的冷却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是零,但建设成本、技术需求与养护成本高。
(5)我国在沿海地区发展了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结合资料说出在沿海地区发展风电、核电的优势(任选其一作答)。
在沿海地区发展风电的优势有:我国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主要建设在海面,几乎不占用土地。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优势有:可利用海水高效冷却,降低运行成本;沿海经济发达,电力需求大,输电损耗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