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一 我国农业的东西部差异
【考点解读】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续表)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和绿洲农业
【针对练习】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新疆葡萄含糖量高,口感香甜。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葡萄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B )
A.降水丰富 B.昼夜温差大
C.雨热同期 D.地势较高
2.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闻名中外。当地适合制作葡萄干的自然条件是( A )
A.气候干燥 B.土壤肥沃
C.技术先进 D.生产成本低
3.东北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和新疆农产品高品质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B )
A.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
C.降水多,雨热同期
D.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南北方差异
【考点解读】
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作 主要粮食作物
北方 地区 东北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
华北 一年两熟 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 玉米
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地区 长江中 下游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
华南及 海南岛 一年 三熟
【针对练习】
4.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作物( A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5.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中“米”指的粮食作物是( C )
A.小麦 B.谷子
C.水稻 D.玉米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如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7.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D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考点三 中国的大国重器(举例)
【考点解读】
航空 航天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海洋 工程 辽宁舰、山东舰航空母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天鲲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能源 电力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白鹤滩水电站
交通 运输 复兴号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港珠澳大桥
其他 领域 FAST天眼;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针对练习】
8.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代表中国高铁最高水平的是( B )
A.和谐号 B.复兴号
C.先锋号 D.欧洲之星
9.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自行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是( B )
A.运-20 B.C919
C.ARJ21 D.新舟700
10.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是( B )
A.杭州湾跨海大桥 B.港珠澳大桥
C.青岛海湾大桥 D.东海大桥
考点四 科技对工农业的助益(举例)
【考点解读】
科技对农 业的助益 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智能温室
提升农产 品质量 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
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
科技对工 业的助益 推动产业升级 自动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3D打印技术
促进新产 品研发 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
提升企业 竞争力 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
【针对练习】
11.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精准农业的范畴( D )
A.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监测
B.使用传感器收集土壤数据
C.根据天气预报调整灌溉计划
D.依靠经验判断施肥量
12.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C )
①病虫害识别与预警 ②农产品价格预测
③农业机器人自动化作业 ④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以下哪项不是科技对工业发展的主要助益( D )
A.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就业岗位
14.下列哪项技术最有可能应用于物流行业,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A )
A.无人驾驶技术 B.无人机技术
C.区块链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15.某食品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追溯,这主要体现了科技对工业哪方面的助益( D )
A.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环境污染 D.提升产品质量
考点五 2035年中国交通发展目标
【考点解读】
我国交通运输的通达性还在不断完善,预计到2035年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都市区1小时通勤 ☆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国内1天送达 ☆周边国家2天送达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针对练习】
16.以下哪项不属于“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 D )
A.国内1天送达
B.周边国家2天送达
C.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D.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17.“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中,“2”指的是( B )
A.国内2天送达
B.周边国家2天送达
C.全球主要城市2天送达
D.以上都不是
18.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些方面的提升( D )
A.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B.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C.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
D.以上都是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一 我国农业的东西部差异
【考点解读】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续表)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河谷农业和绿洲农业
【针对练习】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新疆葡萄含糖量高,口感香甜。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葡萄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
A.降水丰富 B.昼夜温差大
C.雨热同期 D.地势较高
2.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闻名中外。当地适合制作葡萄干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燥 B.土壤肥沃
C.技术先进 D.生产成本低
3.东北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和新疆农产品高品质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
C.降水多,雨热同期
D.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南北方差异
【考点解读】
地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作 主要粮食作物
北方 地区 东北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
华北 一年两熟 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 玉米
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地区 长江中 下游地区 水田 一年两熟 水稻
华南及 海南岛 一年 三熟
【针对练习】
4.受气候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作物(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5.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中“米”指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谷子
C.水稻 D.玉米
春末夏初,我国某粮食主产区的作物自南向北渐次变成金黄色,驾驶收割机的农机手们从安徽省中部出发,带着乡村收获的喜悦,一路向北,描绘祖国丰收的画卷。如图示意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主产区粮食作物收割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地形 D.河流
7.农机手们收割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小麦
考点三 中国的大国重器(举例)
【考点解读】
航空 航天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海洋 工程 辽宁舰、山东舰航空母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天鲲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能源 电力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白鹤滩水电站
交通 运输 复兴号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港珠澳大桥
其他 领域 FAST天眼;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针对练习】
8.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代表中国高铁最高水平的是( )
A.和谐号 B.复兴号
C.先锋号 D.欧洲之星
9.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自行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是( )
A.运-20 B.C919
C.ARJ21 D.新舟700
10.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是( )
A.杭州湾跨海大桥 B.港珠澳大桥
C.青岛海湾大桥 D.东海大桥
考点四 科技对工农业的助益(举例)
【考点解读】
科技对农 业的助益 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智能温室
提升农产 品质量 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
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信息化、生态农业
科技对工 业的助益 推动产业升级 自动化生产线、工业互联网、3D打印技术
促进新产 品研发 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
提升企业 竞争力 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
【针对练习】
11.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精准农业的范畴( )
A.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监测
B.使用传感器收集土壤数据
C.根据天气预报调整灌溉计划
D.依靠经验判断施肥量
12.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
①病虫害识别与预警 ②农产品价格预测
③农业机器人自动化作业 ④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分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以下哪项不是科技对工业发展的主要助益( )
A.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就业岗位
14.下列哪项技术最有可能应用于物流行业,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
A.无人驾驶技术 B.无人机技术
C.区块链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15.某食品企业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追溯,这主要体现了科技对工业哪方面的助益( )
A.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环境污染 D.提升产品质量
考点五 2035年中国交通发展目标
【考点解读】
我国交通运输的通达性还在不断完善,预计到2035年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都市区1小时通勤 ☆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国内1天送达 ☆周边国家2天送达 ☆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针对练习】
16.以下哪项不属于“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 )
A.国内1天送达
B.周边国家2天送达
C.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D.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17.“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目标中,“2”指的是( )
A.国内2天送达
B.周边国家2天送达
C.全球主要城市2天送达
D.以上都不是
18.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些方面的提升( )
A.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B.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C.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