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丰饶中国——自然资源
@一专题概览
@一专题训练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读表,完成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 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 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土地资源人均少,后备土地不多,面临很多问题,结合右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A.乱占耕地
B.耕地污染
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
4.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关闭工厂 B.废弃耕地
C.治理污染 D.迁移人口
5.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座,其中京、津居前列,而成都、武汉、广州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缺水。以上大城市“水荒”的共同原因是( )
①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气候变化,使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浪费、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有半数以上城市缺水,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措施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③修建水库 ④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⑤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⑥及时关好水龙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7.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
B.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
C.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相对较少
D.居世界第1位的金属矿产有钨、锡、铁、稀土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发现的有13种,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共占比95%左右。读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地区分布统计图,完成8~9题。
8.我国( )
A.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均匀
B.甘肃的石油储量居全国首位
C.陕西煤炭储量占比大于天然气
D.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9.我国能源从西部地区调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
B.解决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问题
C.改善西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优化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在山东烟台市成立。山东省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未来将以长岛海洋牧场为依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新经济。如图为“山东半岛及烟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粮仓”主要得益于( )
A.海洋文化底蕴深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冷水鱼类资源丰富
D.国家政策支持
11.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意义有( )
①依托漫长海岸线,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②发挥海洋科技,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③严控污染物排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④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开发海底矿产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探究名称:端牢“中国饭碗”
资料一 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资料二 2024年秋粮喜获丰收,我们面对风险挑战底气十足。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资料三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耕地减少的影响因素构成图(图2)。
(1)说出图1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归纳导致①②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
(2)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简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
(4)请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献策。
13.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建设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图1为国家水网主要格局示意图。图2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占比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45 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2 865个。河湖水系相互交织,形成复杂多样的河网格局和生态系统。
(1)我国水网自南向北以长江流域、 、 、海滦河流域的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构成了我国“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自全面通水以来,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752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
(2)读图2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北方 (多/少),南方 (多/少),而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地区匹配 (合理/不合理),实施 (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 运河输水,建设成本较低;中线工程从长江流域的 水库引水,经郑州、 (省级行政中心)等城市,流向天津和 (城市)。
14.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战略资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某校学生开展“能源开发与消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寻找油气资源分布
图1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图1
(1)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均匀/不均),广泛存在于陆地和 (近海)的含油气 中。
主题二:探究油气资源开发
“深海一号”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大国重器”之一。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深海一号”身份证。
“深海一号”
傲立南海的“钢铁巨无霸”
总重量:超过5万吨 总高度:120米
最大排水量:11万吨 寿命:超过150年
技术:自主研发(3项世界级创新, 13项国内首创)
产地:中国
自我介绍:我是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我能适应高湿、高温、高盐雾和超强台风等恶劣环境,年产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通过海底管道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主要用于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图2
(2)“深海一号”地处我国 海,能适应当地湿热多雾、 (气象灾害)等恶劣环境。其开采出来的天然气,通过 运输,输送到 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3)“深海一号”作业平台生产大量天然气,其积极影响有 。(双项选择)
A.缓解能源紧张
B.实现能源完全自给
C.减少环境污染
D.带动汽车工业发展
主题三:走近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某些能源消费(如煤、石油等)会污染大气,也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我国立足能源现状,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图3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统计图。
图3
(4)说出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并说明该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三 丰饶中国——自然资源
@一专题概览
@一专题训练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读表,完成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 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 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C )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 A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土地资源人均少,后备土地不多,面临很多问题,结合右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B )
A.乱占耕地
B.耕地污染
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
4.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C )
A.关闭工厂 B.废弃耕地
C.治理污染 D.迁移人口
5.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座,其中京、津居前列,而成都、武汉、广州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缺水。以上大城市“水荒”的共同原因是( D )
①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③气候变化,使河流径流量减少 ④浪费、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有半数以上城市缺水,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措施的是( B )
①跨流域调水 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③修建水库 ④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⑤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⑥及时关好水龙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7.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
B.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
C.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相对较少
D.居世界第1位的金属矿产有钨、锡、铁、稀土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发现的有13种,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共占比95%左右。读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地区分布统计图,完成8~9题。
8.我国( D )
A.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均匀
B.甘肃的石油储量居全国首位
C.陕西煤炭储量占比大于天然气
D.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9.我国能源从西部地区调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目的是( A )
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
B.解决人均能源占有量少问题
C.改善西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D.优化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在山东烟台市成立。山东省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未来将以长岛海洋牧场为依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新经济。如图为“山东半岛及烟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粮仓”主要得益于( D )
A.海洋文化底蕴深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冷水鱼类资源丰富
D.国家政策支持
11.设立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的意义有( C )
①依托漫长海岸线,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②发挥海洋科技,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③严控污染物排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④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开发海底矿产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探究名称:端牢“中国饭碗”
资料一 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资料二 2024年秋粮喜获丰收,我们面对风险挑战底气十足。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资料三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1)和我国耕地减少的影响因素构成图(图2)。
(1)说出图1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归纳导致①②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
类型: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主导因素:气候(或气温和降水)。
(2)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区域差异显著;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比例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
(3)简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
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灾害损失等。
(4)请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计献策。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土地利用的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注重耕地的环境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强宣传,提高保护土地的意识等。
13.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建设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图1为国家水网主要格局示意图。图2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占比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45 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2 865个。河湖水系相互交织,形成复杂多样的河网格局和生态系统。
(1)我国水网自南向北以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 黄河流域 、海滦河流域的四大水系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构成了我国“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自全面通水以来,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752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
(2)读图2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北方 少 (多/少),南方 多 (多/少),而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北多南少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地区匹配 不合理 (合理/不合理),实施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已有的 京杭 运河输水,建设成本较低;中线工程从长江流域的 丹江口 水库引水,经郑州、 石家庄 (省级行政中心)等城市,流向天津和 北京 (城市)。
14.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战略资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某校学生开展“能源开发与消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寻找油气资源分布
图1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图1
(1)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不均 (均匀/不均),广泛存在于陆地和 海洋 (近海)的含油气 沉积盆地 中。
主题二:探究油气资源开发
“深海一号”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大国重器”之一。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深海一号”身份证。
“深海一号”
傲立南海的“钢铁巨无霸”
总重量:超过5万吨 总高度:120米
最大排水量:11万吨 寿命:超过150年
技术:自主研发(3项世界级创新, 13项国内首创)
产地:中国
自我介绍:我是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我能适应高湿、高温、高盐雾和超强台风等恶劣环境,年产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通过海底管道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主要用于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
图2
(2)“深海一号”地处我国 南 海,能适应当地湿热多雾、 台风 (气象灾害)等恶劣环境。其开采出来的天然气,通过 管道 运输,输送到 粤港澳 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
(3)“深海一号”作业平台生产大量天然气,其积极影响有 AC 。(双项选择)
A.缓解能源紧张
B.实现能源完全自给
C.减少环境污染
D.带动汽车工业发展
主题三:走近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某些能源消费(如煤、石油等)会污染大气,也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我国立足能源现状,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图3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统计图。
图3
(4)说出我国能源消费的变化,并说明该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变化: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
影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