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名景欣赏 课件ppt (1)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中国名景欣赏 课件ppt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06 21: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3张PPT。第二节 中国名景欣赏
2011年1~9月,全国各地共计接待入境旅游者7 49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接待总人天数为20 151.53万人天,同比增长13.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辽宁、山东、云南、福建、广西。 尝试探究: 据图中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资源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试说出2011年1~9月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位居全国前10位省(北京、上海两直辖市除外)的著名景观(每省说出一个即可)
提示:广东:丹霞山 浙江:普陀山 江苏:花果山 辽宁:凤凰山 山东:泰山 云南:玉龙雪山 福建:武夷山 广西:桂林山水(此提示不唯一,正确即可) 一、中国的名山
1.旅游价值:名山拥有本身的 美、生态美和深厚的 积淀。 自然历史文化山东省 花岗片麻岩 断块 文物众多 衡山 华山 嵩山 峨眉山 断块隆升 佛教建筑 五台山 九华山 普陀山 (3)道教名山
①武当山:位于 省 部,是“道教第一山”,拥有最大的 群,是 拳术发源地。
②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都江堰市,有“青城天下幽”之说。
(4)其他名山
①庐山:位于 北部,是古老的 山,集 于一体,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鼎湖山:位于 肇庆市东北,是国家级 。湖北西北道教建筑武当派江西省花岗岩断块雄奇秀丽广东自然保护区二、中国的溶洞
1.洞内地貌形态:常见的如 、石笋、 、石幔等。
2.分布特点:我国 以南、 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广西 是我国溶洞发育良好的城市。石钟乳石柱长城青藏高原桂林
3.典例
(1)芦笛岩:位于桂林 的光明山。
(2)七星岩:位于桂林 ,以洞内 、 丰富见长。
(3)冠岩:位于桂林南约15千米处,为 名胜之一。西北东普陀山高阔文化遗存漓江(1)特点:多 ,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 不足。
(2)代表:北京 ,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全园分 和 两大部分。三、中国的园林 1.北方园林 皇家园林幽雅婉丽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
(1)特点:多官、商、文人的私园,一般规模 ,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
(2)代表:苏州园林,以 为特色,曲径通幽,明媚秀丽,玲珑素雅。其中沧浪亭、狮子林、 、留园号称苏州四大古园,分别是宋、元、明、清园林建筑的代表作。2.江南园林 小巧、雅、古、奇拙政园
1.产生背景:在岩洞石壁上 和 ,以表达膜拜之情或宗教虔诚。
2.代表:敦煌莫高窟
(1)位置:位于 省敦煌东南25千米处。
(2)特点:以众多的 、壁画成为世界现存规模 的佛教艺术宝库。四、中国的石窟 绘画雕塑甘肃彩塑最大1.教材P32“图2-9乐山大佛”
提示: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2.教材P34“图2-11武当山”
提示: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9年,武当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道教第一山。
3.教材P35“图2-13庐山青莲谷三叠泉”
提示: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青莲谷,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宋绍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其地理成因如下: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4.教材P37“图2-17芦笛岩”
提示: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是整个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
中国的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中国的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嵩山之萃秀,百态千姿,各怀绝景。而黄山更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中国名山
中国的名山历来就是佛家、道家崇敬之地,因而也成就了以佛、道名扬天下的多座名山,佛教的“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道教的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等。人们在游览了这些仙山之后,似乎也沾上了一些仙风道骨,飘飘欲飞。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中国的旅游名山有哪些类型?
2.中国五岳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例证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有五岳之首等众多称号,但它却两次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无缘。直到2006年9月18日,在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泰山才正式被列入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材料二 泰山著名景观图(1)如果在材料一图中沿甲、乙连线做一地形剖面图,则应为下列哪一幅图形 (  )。(2)简要分析泰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
(3)旅游者登临泰山可以观赏“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旭日东升”和“晚霞夕照”四大自然景观。试分析观赏“云海玉盘”的最佳季节及时机,并简要分析原因。
(4)新疆乌鲁木齐一游客打算到泰山游览并希望能够欣赏到泰山瀑布景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告诉他来泰山游览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5)读杜甫诗《望岳》,并简要分析该诗对游客观赏泰山美景有哪些启发?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案 (1)C
(2)利于泰山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进一步提高泰山作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使泰山成为地质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提高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等。
(3)观赏泰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和时机是夏秋季节的雨后初晴之时。因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雨后初晴,大量水汽蒸发,容易成云致雾。(4)夏季。理由:泰山夏季森林茂密苍翠,鸟语花香;雨水多,水量充足,瀑布更加壮观;山中多云雾,景色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5)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只有站在最高点远眺俯视,才会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把握泰山雄伟壮丽的美感特征,体验景观意境,发挥想象,以情观景;心随景动,情景交融,达到精神升华。
【练习1】 泰山日出是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宋代词人梅圣尧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描述这一奇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4)题。
(1)一年中,泰山观日出时刻最早的方位是
(  )。
   A.④ B.③
C.② D.①
(2)梅诗说明欣赏泰山日出应 (  )。
A.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选择位置,把握时机 D.人化自然,天人合一
(3)泰山的地质构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4)泰山为何成为五岳之首?解析 第(1)题,日出最早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日出方向应该为观测者的东北方向,结合图示可以判断该题答案为D;第(2)题,泰山日出必须在特殊的地点和合适的时机才能观看;第(3)题,从地质构造上看,泰山是断层构造;第(4)题,泰山之所以成为五岳之首,应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自然地理条件,包括①断块山,地势险要、陡峻;②坐落于华北平原,相对高度大,突兀挺拔;③气候较湿润,云雾缭绕,颇为神秘;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包括①位于开发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人们认识时间早,认同程度高;②历代统治者对泰山的封禅活动。答案 (1)D (2)C (3)断层 成因: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的垂直位移,相对上升的岩块便形成的泰山。 (4)一是自然地理条件,包括①断块山,地势险要、陡峻;②坐落于华北平原,相对高度大,突兀挺拔;③气候较湿润,云雾缭绕,颇为神秘;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包括①位于开发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人们认识时间早,认同程度高;②历代统治者对泰山的封禅活动。 .中国部分旅游名山的类型及分布 【思维拓展】 名山比较 【方法技巧】
1.峨眉山
峨眉天下秀,名山僧占多。四大佛教名山中峨眉山最著名的原因可用下面纲要图归纳: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道教第一山”。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注意:道观、寺庙各是道教、佛教建筑。2.道教名山——武当山 .五岳的旅游价值和位置
【特别提醒】 泰山成为五岳之首的原因分析思路
主要从两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①泰山属于断块山,山势险要,坡度陡峻;②坐落在华北平原上,相对高度大,突兀挺拔;③气候较为湿润,云雾缭绕,颇为神秘。
(2)人类开发活动:①位于开发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人们认知时间早,认同程度高;②封建帝王封禅之地。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的溶洞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中国溶洞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石笋、石钟乳与石柱各是怎样形成的?【例证2】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2)我国最早较全面揭示该地形景观各种特征的著作是
(  )。
A.《山海经》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3)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4)写出你所知道的如图中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如何趋利避害地开发利用这种地形景观资源。
答案 (1)A (2)D (3)云贵
(4)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林仙境、宜兴溶洞
(5)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
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
【练习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
——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
(1)徐霞客为________朝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了语文、历史、地理和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以岩溶地貌作为考查的知识重点,巧妙地把相关内容综合到一起,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案 (1)明 (2)CaCO3+CO2+H2O―→Ca(HCO3)2
(3)沉积形成大量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湿润 (4)湖泊 泥沙流入河流,水变浑浊 (5)地下河 .中国溶洞的形成和分布
(1)概念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
(2)形成
溶洞本身的形成是由于侵蚀作用,而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地貌是由于化学沉积(淀积)作用形成,它们都属于喀斯特地貌。(4)在我国的分布
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归纳总结:喀斯特作用的基本特征总结
根据上面介绍的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可以看出,喀斯特作用的主要特征是:以地下水为主, 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蚀与淀积)为主,以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坍和堆积)为辅;以溶蚀为主,以淀积为辅。.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代表形态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思维拓展】 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石钟乳:流水渗流入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碳酸钙过饱和沉淀形成。开始以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向下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而得名。
石笋:由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形如笋状而得名。洞顶下滴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
石柱:石钟乳和石笋彼此连接形成的柱状堆积体。
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的园林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有什么不同?
2.怎样欣赏园林景观?【例证3】读我国部分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旅游胜地,属北方园林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南方园林的是________。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南方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2)北方园林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色为主色调,而南方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请结合其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说明它们的合理性。
(3)苏州古典园林位于________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其中________、狮子林、________、留园号称苏州四大古园。
(4)与苏州园林位于同一省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____。答案 (1)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故宫 苏州古典园林 宏大
较小
(2)北方园林以红黄色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南方园林以黑白为主色调,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都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
(3)江苏 沧浪亭 拙政园 (4)南京的明孝陵【练习3】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两幅图中,属于皇家园林的代号是________,属于江南园林的代号是________。
(2)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江南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南方私家园林色彩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
(4)南北方园林在色调上的巨大反差,其用意的不同是什么?
(5)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不同建筑风格,反映了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的思想。
解析 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其基本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国南北方的园林就是这一准则的典范。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华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南方的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为主色调,既迎合了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答案 (1)乙 甲
(2)宏大 小巧
(3)浓重 红黄 素淡 黑白
(4)皇家园林显示皇权的尊荣,并与北方环境相适应;南方园林主要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南方水乡和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5)自然 人文 .南、北方园林的比较
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雄南秀”,其区别如下表:【思维拓展】 北京颐和园和苏州园林对比
续表 .怎样欣赏园林景观?
抓住景观特点,熟悉园林的构景手法,否则,进入园林如坠入云雾,理不清头绪。
园林设计如同讲故事,为顺应观赏者的心理需求,有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主要是通过主景和配景的有机结合并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联来实现的。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功的关键,配景是为主景“服务”的,起烘托作用。 其次,利用障景和隔景的方法增加层次性,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或园林相对独立的景区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以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隔景常利用墙、廊、树篱、殿堂来实现。不同层次的景区,由旅游线路贯通,形成系列景观。
再次,利用框景和借景手法,可以使园林景观增色不少。框景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观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框景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犹如精致小品。借景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借景的关键是使所借之景与园中之景和谐统一。【方法技巧】 概括法总结记忆南北方园林的特点 一、选择题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1~2题。1.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读图①黄山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 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
B.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 雾朦胧的壮美景观
C.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 貌多姿多彩的形式美
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
解析 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
答案 D
2.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读图②猴子观海,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
A.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
B.特定时机,移情观景
C.抓住景观特色近观
D.充分领悟山、石、云、松的和谐
解析 地貌的天然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观赏地貌的天然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者情景合二为一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妙绝伦。
答案 A 3.下列有关峨眉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山势逶迤,植物繁茂,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 ②山地垂直差异明显 ③有“峨眉天下秀”的说法 ④和乐山大佛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峨眉山区降水丰富,植物繁茂;该山是断块隆起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佛教建筑较多,和乐山大佛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答案 C
A.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B.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C.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不属于山水风光
D.杭州西湖、桂林山水不属于世界遗产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世界遗产。山水风光在我国自然旅游资源中最为重要,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属于山水风光。
答案 C5.敦煌、泰山、五台山作为旅游区,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A.都有上山的索道 B.游客的承载量大
C.绮丽的自然风光 D.丰富的人文景观
解析 考查学生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以及具体特点的了解情况。敦煌有丰富的雕刻和壁画,以人文景观为主;泰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而且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也蕴藏有丰富的文化景观。
答案 D二、综合题
6.黄山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集名山胜景于一身,是我国景点最多的名山之一。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7月7日,黄山市在北京举行了
暑期旅游产品说明会,为首都市民量身订制了暑期“新概念之旅”,说明会上突出了黄山“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的特点。读黄山云海(图一)和中国部分区域(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千姿万态;烟云翻飞缥缈,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黄山“四绝”中,观赏时需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是________,黄山的标志与象征是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对首都市民推出的暑期“新概念之旅”主要是指什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及成因等基础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两点:(1)登山观景宜在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2)地貌的天然造型应选择特定观赏位置方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答案 (1)夏季 雨过天晴 夏季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 (2)怪石 迎客松 (3)主要是指黄山是天然的夏季避暑胜地,而且与其他季节相比,相对多雨的黄山之夏,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天然氧吧”,而且是赏飞瀑、观云海的最佳时期。 教材P36活动
提示:1.该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能力,答案可参见下图:
2.完成该活动课需首先确定调查对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然后分组调查。
调查人群可设定为刚旅游名山归来的游客,可根据他们的年龄、学历、性别分成不同情况加以研究。同学们可发挥集体的力量分组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问卷集中讨论,分析对名山看法的差异及成因。
名山的自然美虽然是自然景观的美,但它只因人而存在。人类和自然本来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产物。在早期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是人类顶礼膜拜的对象,而不是审美对象。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自然界被“人化”:①它被深深打上人类的烙印,有的被改造(如动植物),有的被征服(如高山);②自然对于人来说,不再是相对立的事物,而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是在自然“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自然美,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对于自然美的观赏,随着观赏者的性情、阅历、境遇、年龄以及需求等因素,而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感受。不管何种美的感受,都需要观赏者的“投入”,需要观赏者“化入”对象,也需要对象“化入”观赏者的心灵,达到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有审美的心境,才能进入审美状态,才能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名山的人文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阅历才能领悟其奥妙。学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感受便不一样。
3.通过调查不同游客群体对我国名山的看法,根据名山特色和游客认同情况,写出进一步开发设想。答案可以参照黄山景观的开发设想。黄山景观的开发设想
黄山景观开发设想应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同作不同的开发规划和安排。
一、景观的开发
1.创造出一个以黄山山体和黄山四绝鲜明特色的景观形象,以齐云山丹霞地貌和“一江一湖”水系景观烘托的旅游空间环境开发中应贯彻“因景制宜”的原则,以黄山山体景区为主,开发出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牯牛降、清凉峰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各具特色的景观和景点。
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要严格控制人口建设量,防止城市化倾向。山水、草木、云烟、古迹为主体,附属建筑和设施处于从属地位。充分体现“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的特点。
2.对古遗址、遗迹、古文化及徽派古建筑群景观开发。由于这些古遗址、遗迹以及古民居、古亭、牌坊群、古寺等徽派建筑群具有遗产属性,极为珍贵,一旦破坏则不能恢复。所以在开发其艺术鉴赏价值和效益价值的同时,更多体现保护为主的原则。二、开发的形式:
1.对古遗址、古迹以及黄山、齐云山风景名胜区的遗产型的景观开发应着重体现保护的特点,即对这些景观完整地绝对地予以保护,而不允许直接改造和开发。
2.对于“一江一湖”等其他景观开发可以采取强化景观的方式,即采取人工强化手段烘托优化原有景观景物,以创造出一个新的风景环境和景观空间。如太平湖的岛上娱乐馆,水上龙舟以及冲浪岛等强化烘托形式的开发利用。
3.对于徽砚、徽墨、徽菜、徽剧、篆刻、石碑、盆景等文物和微型景观则采用创造型和修饰型的开发形式,即通过建造文物馆、博物馆以及文房四宝堂、墨斋、砚斋等另塑景观形象,通过人工手段加以修饰和点缀,使徽文化的气氛更浓,意境更深,韵味更足,开发出真正的艺术内涵和旅游价值。三、对景观浏览路线的规划和开发:
景观浏览开发十分重要,按其功效不同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游赏空间,另一个是过渡空间。
对游览路线来说关键在于组景。对于具体的景区来说,即将黄山风景空间以动态的流动链相互连接,使各景点浑为一体,而对不同景区则应构成游览区域和网络化,使每景区独立成为网络的一个连结点,每个结点又各具特色,从而使游客能产生一种“百看不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感。
在过渡空间的设计开发中,应缩短其距离,仅能起到使游客休息转换作用,开发中还要注意引景和疏林绿化等配置手法的运用。四、开发建议
1.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可以联合起来打造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敬亭山为中心的皖南都市旅游圈呢?通过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互补合作来定位发展有特色的旅游!
2.黄山旅游区门票收费太高,作为世界级的名山的黄山是否要跟杭州西湖学习,降低门票价格或者取消门票,以刺激更多海内外游客来黄山旅游,更能带动黄山的第三产业如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当地土特产业等兴旺发展起来,相对来说政府的税收也就大大提高了!
3.山体景区观赏适合以步游为主,是否也要为老年、少年设置有代步工具。
4.是否可以适当扩大景区附近的游客客量,既方便了游客食宿又能拉动服务业等。
教材P43活动
提示:该活动把中国主要石窟艺术集中在一起,让同学们自主地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资料来源可以是图书资料,也可以上网搜索。
参考答案如下:教材P46活动
提示:本活动可设计一个研究性课题“分析评价某旅游景观”。
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完成该课题的研究过程如下所示: